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24章 荀氏私学,张梁的SS级谋士(2)

“古人行文于简牍之上,本少有句读,全赖读书之人自行辨解断句。此亦是《礼记》中所言‘一年视离经辨志’之真意——考察学子能否为经典断句自洽,明其志趣。”

“正因彼此断句不同,对圣人之言的理解便可能南辕北辙,由是才衍生出古文经学、今文经学之异,乃至马季长公,郑康成公诸贤达注经立说,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可见,句读之事,实关经义之根本,不可不察,亦不可固守一途。”

荀衍及在场众人闻言,纷纷陷入沉思,觉得张梁所说,确实切中了历代经学争论的一大要害。

荀衍问道,“若依三郎之见,此困局可有良法化解?总不能人人皆凭己意裁断经义。”

张梁早有所备,笑道,“确有一法,或可助益。”他随即示意一旁的赵雷,从他随身的箱箧中取出一本线装书册。书页崭新,封面上赫然写着《三字经》。

“此乃《三字经》,为学童开蒙之书,”张梁将其展开于众人面前,“其内容浅显,姑且不论。请诸位细看其间这些微小符号。”

众人好奇地围拢过来,只见字里行间,确有若干形态奇异的点划符号:有“、”,有“。”,有“?”,也有林林总总,约有数十种不同符号。

张梁解释道:“此乃标点符号。其用在于明确文句之停顿、语气与层次等多重含义。譬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若辅以此等符号,则其意豁然开朗,后人诵读,便不易产生歧义。如此,或可稍减因句读之差而引发的经义纷争。”

他拿过纸笔,在纸上将各种标点符号指代的不同含义一一注明。众人初见这等巧妙设计,不仅对《三字经》本身的内容与形式啧啧称奇,更为这些标点符号感到震惊。它们如同无声的向导,使文意脉络清晰可辨,不再向从前那般,全凭老师教导与自己体会,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

荀彧凝视书册片刻,眼中闪烁着领悟的光芒,叹道:“妙哉!标点符号,虽细微如尘,却有如点石成金,令幽深文意瞬间豁然开朗,一看便知。若能将此法推而广之,于典籍训诂、文章传习而言,实乃善莫大焉,功在千秋!”

就连刚才心存疑虑的荀衍,也不禁由衷地佩服,“若果真能借此统一句读,明断经义,减少无谓之争,实是惠及士林之盛举。三郎之思虑深远,见人之所未见,在下佩服。”

张梁点头,目光却不自觉被荀彧身后一名少年所吸引。

那人正是男装打扮的荀颍,不像昨天一身玄黑袍服,穿着与荀彧一般无二的青色文士服,身量略显纤细,却掩不住眉眼间的清柔之气,在周遭一群郎君中,宛如青竹丛中一株悄然含秀的兰草。

见张梁望来,她顿时有些慌乱,下意识地微微垂下眼睑,试图避开视线,那白皙的耳廓却不受控制地漫上一层浅浅的绯红。

昨天在宴席上隔得远,下午钓鱼时又是逆光,张梁没能看清荀颍全貌,只觉得这颍公子眉清目秀。今天在晨光下近距离相见,但见其皮肤白皙细腻,五官精致柔和,竟有一种难言的秀美。

可惜了,是个男的。张梁心下不由暗叹一声,略感惋惜。

张梁按下心中那丝惋惜,向荀颍客气地打招呼:“荀兄弟,今日怎不见采儿与你一同过来?”

荀颍闻声,抬眼快速看了张梁一下,复又微垂眼帘,轻声细语地答道:“有劳公子挂心。采儿昨日贪玩,夜里追扑流萤,又缠着人讲故事,睡得迟了,此刻还未起身呢。”她的声音清润柔糯,与未成年的荀彧也略显不同。

她顿了顿,似乎觉得说得不够周全,又补充道:“依着她平日的性子,怕是要赖床到日上三竿,待到午间时分才会过来。”言语间流露出对妹妹的几分无奈与宠溺。

晨光柔和地映照在她细腻的脸颊上,更显得他肤色莹白,神情温婉。

此时,众人已大致传阅完那本《三字经》,荀衍由衷赞道:“三郎,你这留侯纸已是精品,装订成册,更是雅致。这书中文字,词句简短,却暗藏典故,更是开蒙利器。”

另一位不知名学子望向赵雷的箱箧,好奇地问道:“不知公子此番游学,除这《三字经》之外,是否还携有其他书籍,可让我等一饱眼福?”

张梁闻言,欣然应允。他伸手进箱箧,从中陆续取出十余册装帧好的书籍,整齐摆放在案上。

众人一看,不仅《论语》、《孟子》这些四书五经赫然在列,更有《九章算术》、《留侯算经》等术数算学专着,以及他自己的“在岳之阳诗文集”。

线装书籍很快在学子间传阅开来,不多时,便有两位精通算术的学子联袂而来,当先一人拱手施礼:

“在下辛毗,字佐治,见过张公子。公子书法文才,令在下佩服,但于术数之道,在下略有涉猎,有一难题久思不解,不知可否请公子指点迷津?”

另一人也随之行礼,“在下繁钦,字休伯,亦有一题,想请教公子。”

张梁从容还礼,心中一个咯噔——这分明是来考较自己,想给自己一个下马威。但他却一点都不慌,我可是学过高等数学的,人再笨,还能学不会微积分么。当下也是拱手说道,“两位兄台客气了。在下于术数不过略知皮毛,愿与二位共同探讨,不敢妄言指点迷津。”

见他应允,辛毗当即坐下,提笔蘸墨,一边口述,一边在纸上写下题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书写完后,他面带得色站起身,只等着看张梁一会儿如何绞尽脑汁。这道题曾困扰了他许久,费了不少功夫才解开。

不料张梁只是看了一眼题目,竟没有坐下来。辛毗见他迟迟不动,以为他无从下手,便笑着说道,“张公子久久不语,可是暂无思路?是否需要在下为公子解……”

他话未说完,张梁便微微一笑,打断道:“佐治兄既已知答案,那在下便直言了。雉二十三只,兔十二只。可对?”

辛毗顿时瞠目结舌,难以置信——他当初足足算了近半个时辰,反复试错才得出结果!“不、不可能!公子莫非早已算过此题?”他失声问道,满脸震惊。

张梁却笑而不答,转而望向繁钦:“不知休伯兄有何难题赐教?”

繁钦见张梁顷刻之间便解决了辛毗的难题,不惊反喜,脸上露出期待之色。

“张公子果然深谙数算之学!在下有一题请教: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他稍作停顿,又补充道:“不瞒公子,在下已于昨日推演算得一个答案,只是不确定是否尚有他解符合题意,恳请公子为我释疑。”

一时间,周围几位擅长术算的学子都屏息凝神,静待张梁如何应对这道更为刁钻的难题。

张梁见他写完题干,神色依旧从容,微微一笑,“三三数之剩二,可视为数以三除余二;五五数之剩三,便是以五除余三;七七数之剩二,则是以七除余二。其最小解……当为二十三。”

不等繁钦追问,他提起笔在一旁空白处流畅写下:“23, 128, 233, 338, 443……”随即解释道:“三、五、七之公倍数为一百五。故凡符合题意之数,皆可以二十三加减一百五之倍数得之。”

待他搁笔,繁钦立刻坐下,取过新纸疾速演算。

他不认识张梁写的这些奇怪扭曲的符号,但却在推算着二十三加一百五的倍数,一百二十八,符合;二百三十三,无误;三百三十八,也正确……他越算越是激动,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张梁,语气中充满了钦佩与渴求:

“公子大才!请教我此法!”

稍稍回过神来,他收敛了一下自己的表情,指着张梁写下的数字,好奇问道,“公子,恕在下冒昧,您所写的这些…奇特符号,是何含义?它们似乎并非我朝通用之数字书写方式。”

张梁顺着他的指向看去,随即了然一笑,解释道:“休伯兄观察入微。此乃一种计数符号,可称之为‘数字’。它与文字不同,笔画简省,书写迅捷,尤其在演算大量数目时,能节省不少时间与纸墨。”

繁钦闻言,兴趣更浓,仔细端详后追问:“原来如此。那请问这些符号,与文字又是如何对应的?再者,”他提出了实际问题,“此类符号书写固然简便,但过于简单,若用于账目等重要文书,极易被涂改作伪,又该如何防范?”

张梁赞赏地点点头:“休伯兄所虑极是,此确为关键。且看我为兄演示对应。”他提起笔在一旁写下从0到9的阿拉伯数字,并分别对应写上汉字“〇零、一壹、二贰、三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