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21章 今日无事,闲来后院把鱼钓

不多时,穿着宽松袍衫的荀肃缓步来到书房。看他的架势,服丹时间已经不短,明明比荀肃年轻好几岁,头上却已有了不少白发,面色灰败毫无精神,眼仁还一大一小,看着有些怪异。

“敬慈,快来!”荀绲见到弟弟,连忙招呼他近前。

“见过兄长。”荀肃动作略显迟缓地行了一礼,目光转向张梁问道:“不知这位是……”

“此乃钜鹿张梁张公子,留侯后人。”荀绲给两人介绍起来,“三郎,这位是我七弟,荀肃荀敬慈。”

张梁执晚辈礼相见,荀肃亦缓缓回礼。此时走近,张梁细看之下,更觉得他健康状况堪忧:不仅发枯面灰,瞳孔异常,眼睛血丝满布,开口时更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香料与腐臭气息的异味散出。

“豫儿呢?为何未与你同来?”荀绲又问。荀豫是荀肃之子,父子俩一脉相承地服丹服散。

荀肃微怔,思索片刻方道:“豫儿…去了长社访友。”

荀绲点头,急切地将丹药及五石散含汞有毒之事告知荀肃。谁知荀肃闻言却面露狐疑,连连摇头,口中只道:“岂有此理?仙家金丹与五石散,乃延年益寿,提神醒脑之物,怎会有毒?”他显然是深陷丹道一途,难以自拔,也不肯轻信。

荀绲见言语之间难以说服他,便不再多费唇舌,当即领着二人来到院中。他命仆役捉来一只活鸡,当众将两勺水银灌入鸡喙之中。不过片刻功夫,那鸡开始剧烈扑腾几下,随即倒地不起,浑身抽搐不止,很快就不再动弹,却还是有一息尚存。

亲眼目睹这骇人景象,荀肃顿时面色惨白,冷汗涔涔,先前的不以为然与固执瞬间化为后怕与惊惧,声音发颤道:“竟…竟果真如此剧毒!若非张公子今日到访,我…我竟不知道,往日服食此等毒物多年!”

张梁见他信了,出言安抚道,“荀先生不必惊惶。所幸发觉得早,从今日起立即停止服用一切丹药,五石散也不要再吃了,日后只需每日早晚饮用足量牛羊乳,徐徐调理,身体即可慢慢恢复。”

荀绲忧心忡忡问道,“三郎,亲友之中,服丹与散者不在少数,该如何辨别其中毒深浅?”

“症状甚多,还是待我写下吧。”张梁回到书案,提笔疾书,将铅汞等重金属中毒的症状一一列明:“毛发干枯、易断、异常变色……”

等他写满一张纸,荀绲拿起来,逐条与荀肃比对,越看越是痛心。

“发枯面灰,血丝盈目,瞳仁异常,齿龈肿烂现蓝黑之线,口中糜烂发臭……敬慈,你自己闻闻,这丁香都压不住的味道!”他痛心疾首,重重顿足,“你竟是条条皆中!大哥早逝,恐亦与此有关!我绝不能眼见你再步后尘!”

荀氏八龙中,老大荀俭早亡,不知是否与服丹散有关,因此次子荀绲才继任家主。

荀肃也是一脸de骇然,彻底信服:“兄长所言极是!弟从今日起,绝不再碰丹散!我这便遣人急召豫儿回来!”

“嗯~~~!”荀绲点点头,“看看豫儿在谁家作客,若那家也有人服丹散,务必请其家主一同前来!此事触目惊心,绝非儿戏!”

张梁见两人都有些过于紧张,出言缓和道,“二位请稍安。丹散之毒乃积年所致,非一日之寒。当下最要紧者,乃是凝神静气,切莫心急气躁,以免气血妄行,也要避免剧烈劳顿,使身心平和,如此方利于毒素缓释。”

荀绲在一旁听了,沉吟道:“若要凝神静气…垂纶钓鱼便是极好的法子。不如你我同去池边,借山水清音,涤荡烦忧,静养心性。”

于是,三人便让仆役取了渔具,来到荀府后园那方清幽的水池旁。三人已各自执竿,挑选着钓位。

但见池中荷花盛放,菡萏齐秀,淡淡幽香袭来,清雅怡人。

张梁不禁脱口咏诗,“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荀绲笑道,“三郎见莲起兴,可是想起了意中那位窈窕淑女?”

“小子年幼,不敢耽误佳人。”张梁笑道,心里却是想起自己前身单身狗的悲惨经历,作为一头优质社畜,却挣扎在逗音的贫困线之下,迟迟找不到对象,“不过是见到清荷满池,想起了诗经风雅罢了。”

荀绲听他说并无意中之人,眼中掠过一丝考量,笑道,“三郎有言,歌诗合为事而作,既对此荷塘盛景有感,何不即赋一首?”

张梁略一思索,顺口就抄了一首“

“毕竟颍川五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此诗一出,荀绲与荀肃眼中绽放出惊艳的光芒。

荀绲抚掌赞叹:“妙极!好一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寥寥数语,便将这满池荷色之壮阔绚丽写尽!色彩鲜明,意境开阔,三郎高才,信手拈来便是锦绣文章!”

荀肃虽精神不济,亦不禁击节称赏:“真乃佳句!无穷碧、别样红,对比强烈,如在目前。闻此诗,如见灼灼夏日,荷风扑面。”

他略作停顿,似在细细品味,“七言比之五言,更显舒朗开阔。五言诗贵在凝练含蓄,言简意远;而七言则如长河奔流,尤可抒发壮怀。三郎此诗,畅达明快,又不失深远韵致,实为难得!”

“诗词小道耳,一时口占,不足挂齿。”

张梁选了一棵柳树落位,前方水深草茂。一竿抛下,不多时便有鱼上钩,银鳞在阳光下闪烁。另一边的荀绲与荀肃,半晌却还是毫无动静。

张梁又有鱼货,正起竿收鱼,远处正在池边观水喂鱼的荀采瞧见这边动静,一路飞奔,男装打扮的荀颍跟在她身后缓缓走来。

荀采见二伯荀绲与七叔荀肃也在一边,不敢上前打扰,便悄悄凑到张梁身边,眨着大眼睛好奇张望。

张梁见她过来,便笑着取了一副备用的钓竿给她,耐心教她如何挂饵、抛竿、静候、看漂。谁知荀采也有新手福利加持,刚坐下不久,竟接连有鱼咬钩,提竿必有收获,乐得她小脸通红,欢呼不已。

一旁的荀绲与荀肃两位长辈,枯坐半晌却一无所获,眼见这小丫头片子在眼前“耀武扬威”,心中又好笑又憋闷,颇不是滋味。

见张梁短短两刻钟已经接连上了三四条鱼,就连刚落座的荀采也钓上了两条鱼,荀绲不禁笑问:“三郎莫非钓鱼也有诀窍?”

张梁莞尔一笑,徐徐说道,“略知一二。俗谚云:‘春钓滩,秋钓湾,盛夏深潭冬钓阳;晴天钓浑水,阴天钓清水’。如今正是盛夏,今日又天晴,择一处深水草密之地,鱼儿自然聚集。”

荀绲与荀肃二人闻言,纷纷按照张梁所说的更换了钓位,可是依然没有鱼儿开口。

而另一边荀采又上了一条,小丫头笑得合不拢嘴,银铃般的声音不时传来。

荀绲只得咳嗽一声,对一旁观战的荀颍道:“颍儿,你去将采儿带开些,莫要惊扰了鱼儿。”

谁知荀采正玩在兴头上,闻言小嘴一撅,小手一摆,竟假装没听见,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鱼漂,纹丝不动。

张梁见状,不由会心一笑。他忽生雅兴,从袖中取出纸笔,就着膝头,以炭笔写下四句小诗: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旁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寥寥数语,便将眼前这童趣盎然的画面定格了下来。

张梁见荀采兴致勃勃地盯着自己刚写…抄好的诗,笑着问道:“采儿,你可识字?”

荀采闻言,骄傲地一扬小脑袋:“我当然识字!正跟着兄长们在私学里认字呢,识得不少!”说着便凑近纸片,伸出指头点着念了起来:“嗯……头、子、学、坐、草、人、招手、不……”她数了数,有些不好意思地抬头,“我只认得十个字!”

张梁笑着将纸递给她,“回头去私学好好学习。”

荀采接过,翻来覆去地看,依旧不解其意,忍不住追问:“公子,这上面写的到底是什么呀?我只认得几个,不解其意。”

这时,一旁的荀颍缓步走上前来,温声道:“让我看看。”

她从妹妹手中接过诗笺,轻声读了一遍,继而莞尔,对荀采解释道:“这诗写的正是你呢——‘一个头发蓬松的小孩子学人钓鱼,侧身坐在青苔绿草边。远处别人叫她,她老远就摆手,生怕应答声会惊跑了鱼儿,干脆不理人。’可不就是你刚才的模样?”

荀采一听,小嘴立刻撅得更高了,颇不服气地反驳道:“分明是二伯和七叔自己钓不着鱼,却怪我惊扰了鱼儿,一点也不讲道理!怪我咯!”她那气鼓鼓为自己辩解的模样,愈发显得童真可爱。

荀颍却被张梁纸上的笔迹吸引了注意力,她并未继续与妹妹争辩,而是好奇地问道:“张公子,你这笔迹甚是奇特,你是如何将笔置于袖袋之中,却不污衣物?而且笔迹如此纤细清晰,也不似寻常毛笔。”

张梁听他品评小诗,只觉得这颍公子说起话来,一点都不如荀衍荀彧那般简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