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13章 一枕安眠,轻骑三人访颍川

张梁与赵老管事踏着夜色返回工坊。

连日奔波、心神算计带来的疲惫如潮水般涌上。回到卧室,头一沾枕,便迅速进入了深度睡眠之中。

一夜无话,再睁眼时,窗外天光已经大亮,竟已到了辰时。

张梁不由失笑,幸好大哥张角不在身边,否则见自己如此贪睡,少不了又是一番关于“修身勤勉”的念叨。

他起身穿衣出门,只见晨光中,赵雷与赵云两兄弟早已起身,正精神抖擞地在院中操练弓马,枪影翻飞,箭矢破空,动作矫健,虎虎生风。

匆匆吃过早餐,张梁向赵老管事辞行,见新到的缫丝机已在系统匠人的指导下安装调试完毕,开始有序作业。

颍川荀氏位于临颍县,离襄邑足足有一百多公里,折算下来有将近300里路。马匹连日奔波,只休息了一晚上,看起来状态并不好,恐怕难以支撑长途跋涉,会影响行程速度。

张梁带着赵雷与赵云,骑马进城,去了襄邑县衙。

他备了一份仪礼,找到县令应余,以“有紧要事务需赶赴颍川”为由,请他开具一份准许在襄邑至临颍两县间,沿途驿传换乘官马的公文。

应余虽因昨日之事心有芥蒂,但终究事主是邯郸县尉赵咨,又碍于张梁与三服官新近建立的交情,再加上张梁有礼相赠,驿传换马本身也符合制度常例,便也不愿多生枝节,提笔为其开具了传信文书。

拿到文书,张梁三人即刻策马扬鞭,如离弦之箭向颍川方向而去。

他们沿着官道一路疾驰,每到一处驿站,便亮出文书,给驿传留下钱物,换上精力充沛的驿马,继续催鞭前行,以确保速度不减。

古代三十里一驿,紧急军情八百里(约330公里)加急,靠的就是一路换马不换人。

他心中记着与崔琰的约定——六月十五赶赴高密,拜访大儒郑玄。这时间既然已经说出口,就不能误期。若是误了时间,第一印象就不好,拜师之事能否成功还两说。

然而,颍川之行也至关重要,牵涉到系统奖励的“SS级”事件,关乎未来大计,同样不容舍弃。

两难之下,唯有辛苦自己,日夜兼程,奔波赶路。

一路风尘仆仆,途经蔡邕的故乡圉县,并没有多作停留;过扶沟,穿鄢陵,只在马背上走马观花,匆匆看了一眼沿途风物。

不得不说,中原腹地的确比冀州更为富庶繁华,似乎并没有受到司隶地区瘟疫的太多波及。也难怪神医张伯祖在平息本地疫情后,尚有余力远赴曲阳支援。

终于,在夕阳西下、天色将晚之际,三人赶在了城门关闭之前,抵达了颍川郡重镇、荀氏家族所在的临颍县。

与守门军士略作打听,问清了城中谒舍的方位,三人趁宵禁前赶到,将马匹交给伙计照看,要了两间上房,匆匆用过晚膳,洗漱后便倒头就睡。

翌日清晨,张梁早早起身,带着赵雷与赵云,背上装满书卷与文房四宝的箱箧,向伙计仔细打听了荀氏私学的位置,便骑马前往。

私学位于城外一处清幽之地,白墙青瓦,门前古木参天,朗朗读书声隐约可闻。

进了书院大门,在拴马石上系好马匹,正准备往私学里走,迎面走来一名身着青色深衣、头戴缁布冠的青年文士,其人目光清明,气质沉稳,年约二十上下。

青年文士见门口院子里站着三个面孔陌生的年轻人,便主动上前,拱手行礼问道:“在下荀攸,见诸位面生,不知从何而来,到我荀氏私学有何贵干?”

这人赫然就是荀攸荀公达,荀彧的大侄子,比他还大六岁。

张梁连忙领着赵雷与赵云还礼,从容应答道,“在下钜鹿张梁,游学至此。久闻颍川荀氏文风鼎盛,故特来拜访,以期请教切磋一二。”

“钜鹿张梁?”荀攸闻言,眉头微蹙,似在极力回想,忽然眼中精光一闪,脱口问道,“足下可是留侯后人,作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钜鹿张梁张公子?”

张梁微微一怔,没想到自己的声名竟已传到颍川,连荀氏子弟都已知晓,感谢作者。他竟有些脸红,“正是在下。”

荀攸听到张梁承认,更加激动,往前凑上两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也是出自你手吧?那‘永字八法’与留侯纸也是你推出来的?”

你不要过来啊,我脸皮虽然厚,还是会不好意思的。

张梁当下谦逊一笑,拱手道:“些许拙作,不敢当荀先生如此盛誉。”

荀攸闻言,顿时面露欣喜之色,“原来是张公子当面!失敬失敬!不曾想你如此年轻,竟尚未及冠!”

他热情地拉住张梁的手臂,“公子之名,我等早已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快请入内一叙!荀攸代天下学子谢过公子的留侯纸!”

张梁被荀攸生拉硬拽地就进了私学内堂,赵雷与赵云紧随其后。

荀攸虽然欣喜,却仍不失荀氏子弟的严谨学风,担心有人冒名顶替。

他将张梁引入一间静室,笑着说道,“攸早闻公子楷书精妙,独创‘永字八法’,心向往之。今日唐突,可否请公子现场赐墨宝一幅,让我等一饱眼福,也好验明…呃,品鉴一番?”

他话到嘴边,将“验明正身”这等怀疑之词巧妙换成了“品鉴”。

你下反诈App了,警惕心这么强。张梁心知这是必要的身份验证,欣然应允。

他从赵云的箱箧中取出文房四宝,在静室的条案上铺开一卷留侯纸,纸张尺幅与市面上的留侯纸迥然不同,呈长条状,没完全打开,不知道到底有多长。

张梁徐徐研墨,挥笔写下一副对联:

颍水漾文澜,流通湖海,楼中百尺,高擎龙乍起;

儒宗开端学,闻得诗礼,庭上千秋,犹见鲤常趋。

这是援用后世颍川书院门前的楹联,如今用在荀氏私学也合适。

上联以颍水起兴,赞荀氏八龙,下联尊荀氏开宗,咏孔鲤趋庭。

楷体端正,笔力沉雄,法度严谨,将“永字八法”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荀攸初见这尺幅独特、光洁匀密的纸张时,心中已信了八分——此等好纸,纵然是出自世家的他都从未见过,市面上只有小张的留侯纸。

再见到张梁运笔自如,气韵贯通,一副立意高远、对仗工稳、用典精妙的对联跃然纸上,心中那最后两分疑虑也顿时烟消云散。

待张梁收起笔,吹干墨迹。荀攸抚掌笑道:“笔法精熟,格局正大,果然是张公子亲至!方才多有失礼,还望海涵!”

张梁微微一笑,指着墨香犹存的对联说道:“此联乃是梁游学至此,见荀氏文风鼎盛,心有所感而发。如蒙不弃,愿以此联赠与荀学,略表寸心,权当此番叨扰的贽见之礼。”

荀攸闻言,神色变得郑重起来。他虽然此前不曾见过对联,但也知道这两幅字帖的文辞、书法皆属上乘,更难得的是极为契合荀氏家学,其中蕴含的赞誉与期许直把荀氏推到了儒宗的高度,意义非同一般。

这等赠礼,已不是他一个年轻人所能轻易收下的,时下洛阳有太学、曲阜有孔学,高密有郑学,经学之中也分古文与今文经学,稍有不慎,流传出去只怕荀氏要被推到风口浪尖。

“公子厚意,荀氏心领。然此联寓意非凡,书法超绝,攸不敢专断。”荀攸肃然道,“请公子稍候,攸需即刻禀明家主,请其定夺。”

说完,荀攸小心地捧起那副对联,吩咐书童好生招待张梁三人,自己则快步出了静室,径直往家主荀绲平日处理事务的书斋疾跑而去。

荀绲正在书斋中阅卷,见荀攸毫无形象地跑进书斋,神色匆匆却又带着几分兴奋,手里还小心翼翼地捧着两卷纸,放下手中的书卷问道:“公达,何事如此匆忙?”

荀攸将事情原委快速说给他知道,尤其强调了来人乃是近来声名渐起的钜鹿张梁,并恭敬地将那副对联在荀绲面前展开。

荀绲凝目细观,先是品读文辞,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再观其书法,见其结构严谨,笔力劲健,法度之中又见灵动,尤其是那独特的楷书风貌,确与近来传闻中的“永字八法”相符,不禁频频颔首。

“好纸!好字!好联!”荀绲赞叹道,“文辞雅驯,切合我荀氏门风;书法新颖,已开一派气象。此子确非常人。公达,你做得对,此事确需郑重以待。”

略作沉吟,荀绲道:“你且去请张公子至正厅奉茶,我稍后便至。我荀氏不可失礼于佳客?对了,可派人去唤彧儿与谌儿,让他们也来见一见冀州俊杰。”

荀攸心中一动,家主此举,显是对张梁极为看重,竟要亲自接见,还要让族中出色的年轻一辈作陪。

他立刻应声而去,安排人手的同时,心中对这位突然造访的钜鹿少年更是高看了几分。

不多时,张梁被引到荀家待客的正厅。厅堂布置得古朴雅致,案几上堆放着不少简牍卷轴,还有一些竟然是自己的留侯纸,充满书香气息。

片刻后,脚步声传来,只见一位气质威严、目光睿智的中年文士在荀攸的陪同下快步来到正厅,身后还跟着几位年纪与荀攸相仿、气度不凡的年轻子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