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1章 黎阳渡口,曲阳工坊新气象

“老裴!老裴!”

“三郎别喊了!还有两匹就好了!”裴元绍头也不抬,带着十几个曲阳兵正围着最后两匹战马忙得满头大汗。

铁锤敲击蹄铁,发出清脆的铿锵声,偶尔还有火星飞溅。

赵咨站在一旁,看得仔细,忍不住问道:“张公子,这是在给马匹蹄子上钉什么?”

张梁笑着解释:“此物名为蹄铁,钉于马掌之上,可护蹄耐磨。纵是长途奔袭、碎石山路,亦不易损伤马蹄。”

赵咨俯身细看,只见裴元绍熟练地抬起马腿,削平老旧角质,将弧形铁片贴合蹄底,而后迅速钉入特制短钉,马匹竟也不惊不躁,显然并没有伤到马蹄。

“希律律——”最后一匹马钉完蹄铁,轻嘶一声,蹄尖叩地发出金属轻响,竟显得格外精神。

裴元绍抹了把汗,咧嘴笑道:“齐活!”

队伍很快整备完毕,一百五十余骑浩浩荡荡出发。

赵咨很快便察觉到不同——钉了蹄铁的战马奔驰起来格外稳健,速度也明显比平时快了几分。

即便途经碎石较多的路段,马队也未现以往常见的缓行、避让情形,而是径直飞驰而过,蹄声清脆整齐。

一口气跑了大半个时辰,竟然都没有马匹因为蹄子磨损而停止前进。一个时辰后,停下来修整,赵咨特意查看了一下马掌,蹄铁在与地面的持续接触中,被摩擦得闪闪发亮,反射着银白色的光芒。

全骑兵轻装疾行,在当天下午便穿过魏郡属地,抵达浚县境内的黎阳津渡口。

黄河的涛声隐隐可闻,渡口舟船往来不绝。

对面就是兖州的白马津,今天即便渡过黄河,天色渐晚也不能再往前赶路。张梁索性带着马队,一路打听,直奔联盛号在码头附近的工坊而去。

工坊管事早已得信,连忙迎出,协助安排营寨扎驻事宜。

映入眼帘的便是联盛号沿河而建的工坊群。这片工坊规模巨大,临河一侧已建成区域足有十亩地,引黄河水作护卫沟渠,外围是一丈高的木质围栏,内部用砖石砌筑围墙,围墙内部新建了几排长屋,分别为木工与缫丝制造等不同工区,分区之间留出了足够宽敞的空间作为防火隔离带。

此时虽已近傍晚,工坊内仍传来阵阵敲打与机械运转的声音,可见工匠劳作之勤苦。

工坊沿黄河上游还有二十余亩尚未开发的空地,地面的杂草与树木全部砍伐处理好,地面做了基础的平整。空地里工棚还没有搭建,地面开挖好了十几条水渠,暂时没有与黄河连通,显然也是为布置大型水力织机所做的准备。

“公子,黎阳津工坊只收了数千石夏茧,河内的朱汉带着人来了,还有几名跟着过来探路的茧商,等咱们工坊全部建成,想必秋茧会有更多茧商前来。”

张梁点点头,若是能以黎阳津为跳板,将这里发展起来,日后对魏叔而言,也是一笔政绩。

黎阳津位于黄河北岸,水流湍急汹涌,比起陈留郡襄邑城外的雎水,动能更为充沛,等到全部施工完成,将来几百台织机同时运转,效率可以远胜襄邑工坊。

百余名骑兵将营地搭建在工坊空地之上,夜幕降临之际,黄河岸上升起簇簇篝火。

浚县城中的商铺管事也赶到了这里,向张梁汇报城中商铺的架设情况,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联盛号已在浚县新开了四处商铺,还有几家正在筹备之中。

最大的一家是谒舍,主楼设有三十几间客房,后院还有三间套房,主要为联盛号出巡的工匠与管事提供住宿,顺带接待往来客商。

旁边就是杂货铺,对外经营联盛号工坊自产的各式物件:防风灯笼、纸风筝、肥皂、以及各种儿童玩具,城中不少富户与宽裕的百姓常来采买,更有不少来往行商采买之后销往其他地方。

第三家是工坊的下游产业,专门收购蚕茧与生丝,对外发售绢帛缣缎。农历五月底,已经有附近蚕农带着自家的夏茧前来交易,也有不少行商成批选购锦缎。

第四家铺面最为清雅,却是张梁个人所有,并没有悬挂联盛号的匾额,只以“太平号”为记,店内陈设都走的轻奢高端,所出售的都不是凡品:精油香皂、太平甘露、留侯纸张与雪花细盐等罕见之物,虽然价格高昂却极受城中富户与过往豪商青睐。

张梁取出了百余面圆形玻璃镜,交给了管事,让他开始饥饿营销,每天只出售一面镜子,让城中富户开始预约与加价抢购。

另有几家铺面还在整饬之中,并没有明确经营方向,张梁也不多问,让管事自己看着处理。

众人围着火堆而坐,火上炙烤着全羊整猪,大坛的二锅头陆续开封,酒香肉气弥漫河岸工坊。

……

篝火晚宴的喧嚣散去,黄河涛声伴人入眠。

次日黎明,天光还没有大亮,营地中已升起袅袅炊烟。

众人添足草料豆粕,喂饱马匹,收拾好行装,整队来到黎阳津渡口。

晨雾朦胧中,船工撑篙摇橹,百余骑人马分批渡河,蹄铁叩击船板之声清脆可闻。

来到黄河南岸,轻骑快马,沿着官道一路疾驰,不到午时,襄邑县城已然在望。

马队径直来到联盛号在城外码头的工坊--收春茧时的临时设施都已经拆除完毕,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正式工坊。虽称不上永固设施,但勉强运作几十年还是不成问题的。

在工坊里找到赵老管事,没看到刘公子,众人迅速安营扎寨,进行休整。

赵老低声提醒张梁,“公子,最近襄邑城气氛有异,城里官军数量明显增多,还有不少明哨暗探。”

张梁心里了然,估摸着是朝廷的指令已经到了陈留,对刘家之事有所布置。

“嗯。多谢赵老告知,”张梁点点头,问道,“刘公子去哪里了?最近他表现如何?”

“城中商铺已开张,刘公子正在那边,”赵老说起刘复来,也是一脸的无奈,“整日里斗鸡撵狗,最近又纠集了几名富家少年,自称是陈留四友。”

张梁也是一拍脑袋,“我晚些时候去商铺里转一转,顺便看看他这陈留四友。”

当即问清联盛号在城中的位置,告别了赵老,张梁与赵咨未多停留,带着几个随从,策马进城,求见县令应余。

县衙堂上,县令应余仔细查阅赵咨递上的公文与刘豹画押的供词,神色逐渐凝重起来。

片刻后,他放下供词说道:“不瞒二位,此前某已接到郡中文书,知刘氏涉嫌勾结山匪、买凶杀人,早已遣人暗中监视刘家宅院,限制一干人等出入。”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至于当年为刘虎、刘豹办理入籍的县丞,名为卫彰…此人早前已调任洛阳,后因母丧辞官,已回河东老家守孝去了。”

赵咨当即肃然道,“纵使这卫彰已辞官去职,亦当追究其责!此人渎职枉法、有私通贼寇之嫌,罪责难逃!”

应余苦笑摇摇头,压低声音道,“赵县尉有所不知,这卫彰出身河东卫氏,其祖父卫暠,乃是明帝朝时名士,门生故旧遍布朝野……若要动他,恐非易事。”

张梁闻言,心中蓦地一动——河东卫氏?蔡文姬嫁的那短命鬼卫仲道,似乎正是这一支的子弟。

他不动声色,继而问道,“不知这卫彰与襄邑卫家是否有关联?”

应余摆摆手,“卫氏出自周朝康叔的封地卫国,这卫彰乃是河东卫氏,与襄邑卫家早已出了五服,并无直接关联。”

“唔。”张梁稍作思索,接着又问道,“不知这卫彰膝下子嗣如何?”

应余虽然觉得张梁这话问得突兀,仍是答道:“卫彰有二子。长子名卫觊,字伯觎,年少已有才名;次子名玄,体幼多病,久在河东将养。”

张梁眼底寒光一闪而逝。果然如此!卫仲道排行老二,应该就是这卫玄。他本就对卫仲道没有好感,你一个病秧子,待在家里死了就是,非要祸害蔡琰一个小姑娘。

如今既知道卫彰与刘虎刘豹的案子有牵连,哪怕是卫家势力盘根错节,他也要想办法办了这一家子。

他当即起身,向应余行了一礼,沉声道:“应明府,卫氏虽是高门,然王法无私。昔日张释之曾言‘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王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何况一介名士之后?”

“刘氏兄弟昔年占山为匪,劫掠地方、杀人越货,若非卫彰渎职滥权,私予户籍,又岂能摇身变作乡绅,继续为祸至今?如今证据确凿,若因畏其家势门第而纵容不究,置之不理,朝廷法度何在?百姓民心何安?”

赵咨闻言精神一振,他带兵远道而来,可不是过来请客吃饭的,剿匪拿人、查抄追赃,才是本职,当即慨然附和道:

“张公子所言极是!法理当前,何论门第,更不辨贵贱!应县令,我等奉朝廷之命而来,便不当畏难徇私。卫彰涉嫌渎职勾结,必须严查到底!请县君即行发文河东郡,要求协查其罪,并报请将其列入缉捕文书,依法追究,绝不能纵容姑息!”

应余见两人都是义正词严、话语掷地有声,语气凝重道,“二位既然持心公正、执意彻查,应某必尽力配合,按章行文。”

但他话锋一转,“然应某也须明言,即便我行文陈留太守,请其转致河东,以卫氏在朝中之根基人脉,此案恐难真正推动。”

“更何况河东、陈留分属两郡,跨地缉查,非我县权所能及。请恕应某直言——文书我可发,但若要遣人越境捉拿,襄邑县恐是无力办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