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135章 布置织机,躬耕陇亩蔡子佩

但公子既然已经发话,管事只得连连点头,表示自己会尽快安排人前往临淄,一定谨守本分,按当地行情来,不惹事不生非,收完夏茧就回来。

随后,管事引着张梁来到织锦工坊。

工坊之中,数百台斜织机与多综式提花机整齐排列,机杼声声、不绝于耳。工匠们置身其间,忙碌有序。斜织机上梭影飞驰,光滑的白绢素帛在织机上快速成型;而多综提花机则缓慢运作,以细腻手法编出繁复锦纹。

管事叹了口气说道,“公子,如今工坊中所用织机,效率有限。尤其这提花机,一日之内,仅能织出数寸锦缎,能否请公子巧手改造,若能如缫丝机那般,提升百倍,那……”

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便没有再接着往下说。

张梁凝神观察片刻,心念微动,当即从系统中查看了后世使用的高端机器--大花楼机与丁桥织机。

新机具结构精巧、规模宏大,尤其是大花楼机,通高近丈,以花楼提综、衢盘与衢脚控线,可容纳更多综片,能织出更为复杂精密的大型图案;而丁桥织机则以多片综、多脚蹑联动,效率远超旧式提花机。

至于同样高效的纺纱机,张梁暂时没有考虑,棉花还没有开始种植,现有的纺纱机就足够应对葛麻的织造。

张梁让管事平整好一片空地,下午安排人手去码头接收新织机。他嘱咐道:“新织机运到安装后,暂勿擅动。待明日匠师前来指导,再以新机织造。届时效率应可提高数倍。”

张梁忽然想起一事,又询问道:“我朝有织锦中嵌入文字者,如‘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之类,我工坊可否织出?”

管事面露难色,答道:“公子,此类织锦向来都是由官造工坊生产。技术上虽非不能,然私织涉嫌僭越,一旦发觉,恐怕……”他抬手在颈间轻轻一划,意思明白不过——那是要掉脑袋的,全族消消乐。

既然如此,也只能待平定辽东后再作打算。张梁沉吟片刻,又吩咐道:“此次前往临淄,除收购上好蚕茧之外,也尽量多收些废茧与死茧。”

管事闻言略显困惑,张梁微微一笑,解释道:“你只管采购便是。去蛹之后带回工坊,越多越好,我自有用途。若是工坊股东有异议,收回之茧由我全权负责。”

管家虽然不明白张梁的用意,但公子既然开口了,就一定会很厉害。

依照张梁的计划,这些废料捣练成丝浆后可以制纸,丝纸比寻常的留侯纸书写效果更好,且更加坚韧,表面还有蚕丝光泽。另一部分可以缫成短丝,制成蚕丝被,被胎轻软保暖,也是少见的珍品。

若是将来能拿下番禺与日南郡,便可借海路将品质稍次的丝织品贩运至罗马等远方富庶之地,获利必然丰厚。上品运往洛阳,中品留作自用,下品则销往北境诸族--如此安排,正是物尽其用,恰如其分。

工坊事了,张梁带着裴元绍来到魏府。

“大父。”他走进书房,见老爷子正与魏超对坐交谈。

“来了,三郎。”老爷子含笑招呼,“明日你们便要启程南下。此番若遇上剿匪行动,超儿就托付给你了。”

魏超在一旁有些不忿:“大父,我才是兄长。”

老爷子瞪他一眼:“你不过是年长数月,一点都不稳重,可有半分兄长的样子?”

他语气转为郑重,对二人谆谆叮嘱:“剿匪一事,刀剑无眼,你们须以保全自身为要,切忌贪功冒进、以身犯险。凡事谋定而后动,宁可缓进,不可轻入险地。”

“至于到了洛阳,”老爷子端起茶盏,略作沉吟,“记住,不惹事,但也不必怕事。京中权贵虽多,可我魏家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你们尽快将商铺安排妥当,留下几个精明可靠的亲信经营。初到京城,多与魏家故交走动走动,分出几分利润给他们,将商铺之事打点周全。钱财事小,站稳脚跟、避开无谓的麻烦,才是长远之计。”

二人纷纷点头称是,老爷子又是一番叮咛嘱咐后,才让他们离开。

“三郎,明日卯时就拔营出发,晚上咱们去找蔡兄,你看如何?”

“魏兄,不如现在就去,蔡兄家只有他一名男丁,晚上过去多有不便。”张梁笑道,“魏县令此番升为太守,是否与我们同行进京面圣?”

东汉自汉宣帝开始,地方主官任职时,需要由皇帝面试,“督、宰相亲自相见,察其言行,信者赏赐”。魏趞由县令迁太守,已经是一方大员了(州刺史与郡太守\/国相)。

魏超摇摇头,“此事尚早,地方不得擅动,须得有朝廷下了政令,兄长方才能去职入京。”

此时东汉朝政还没有彻底崩坏,仍然有许多地方需要注意,等到黄巾起义、董卓乱政之后,便是天下大乱,各方诸侯为所欲为了。

……

正说话间,三人已走到蔡府。门房见是熟客,径直引他们入内,裴元绍则留在门房帮忙值岗,只见蔡珂正在园中躬耕锄地。

张梁进门就拍了一马,“舜既躬耕历山,禹亦稼穑人间,今见蔡兄荷锄修陇亩,颇有先贤遗风。”

蔡珂闻声放下锄头,连连摆手:“三郎休要取笑。珂一介文人,岂敢妄比圣贤?不过是今早校场操练未尽兴,归来练练臂力,顺带收拾几畦菜苗。”

魏超在一旁笑道:“蔡兄可知农时天象?午后锄耘倒是少见。只怕待到秋来,兄这园中蔓长松叶暗,草盛豆苗稀呐!”

蔡珂听罢不由大笑:“好你个魏二郎,可真是个小泼才!我这刚垦出三分地,你便来咒我没收成?”

门房上前,帮忙收拾了农具,三人谈笑风生间进了厅堂。

张梁与魏超将随身带来的食盒放下,从中取出几坛佳酿与几碟粤式点心。

坛封一开,酒香混合着清新的果香顿时四溢--张梁这次带来的是低度果酒,以免蔡珂与魏超不胜酒力会喝趴下。

“蔡兄快来品尝,三郎素来喜欢用美食来勾我的馋虫。”魏超见张梁摆好点心,便向蔡珂笑道,“只是这口腹之欲,我却又实在抵挡不了。”

一边说,一边为他介绍:这是晶莹剔透的虾饺,那是外酥内软的香煎萝卜糕……种种精细茶食,在蔡珂看来,都是自己在京师洛阳,也没有见过的精巧美食。

张梁为三人各斟一杯酒,含笑说道:“蔡兄、魏兄,请品品这酒。以鲜果与清酒合酿,酒性温和,果香清润,少饮不醉,反有助安眠。”

魏超见还有一个食盒未开,正要伸手,却被张梁轻轻按住盒盖,摇头笑道:“这一盒,是专为蔡兄令堂与令妹准备的,让她们也尝个新鲜。”

蔡珂闻言起身,郑重一揖:“二位贤弟有心了,且稍待片刻,容我先将点心送入内堂,请家母品尝享用。”

说罢便提盒步入后室,不多时,竟抱着年幼的蔡琰走了出来。

蔡琰一见张梁与魏超,便有模有样地躬身行礼:“琰儿见过两位兄长。”

蔡珂将她放下,为她夹了几样点心,她便乖巧地坐在一旁慢慢小口吃起来。

席间,蔡珂举杯道:“二位贤弟明日即将南下,愿你们一路顺遂、平安归来。”言罢神色微凝,轻叹一声:“家父远在洛阳,此番二郎既入京师,还望代我多看顾一二。只恨我力薄才疏,不能与你们并肩同行,实为心中一大憾事。”

张梁正色道,“蔡兄不必如此忧心。蔡公清名在外,此行必能化险为夷。你只需坚持前往校场勤加习练,强基固本,打熬好身子骨。待明年春后,梁必设法邀兄同行,绝不食言。”

蔡珂眼中微亮,语气中透出几分向往:“若真能如此,自是平生快事。纵马沙场、经略边陲,实乃男儿所愿。只是……”他话音稍顿,面露忧色,“琰儿尚在稚龄,母亲带着她在家,我若远行,终究放心不下。”

魏超闻言朗声笑道:“蔡兄何须多虑!此次我前往洛阳,正可顺道护送府上家小前来与你团聚。”

蔡珂听罢,神情一振,举杯郑重道:“若得如此,珂感激不尽!愿借贤弟吉言,期待来年之约!”

张梁却是好奇,问道,“蔡兄既已及冠,不知如今可曾成家?”

蔡珂含笑答道,“不瞒二位,两年前便已成婚,如今长子已能蹒跚学步。”说着看了一眼正在狂吃的蔡琰,“比起琰儿只略小一些,此番来曲阳路途遥远,便未携他同来。”

魏超道,“那待我归来之时,府上必是人丁兴旺、热闹非凡。届时蔡兄既无后顾之忧,自可与我等并肩驰骋。”

几人说说笑笑间,蔡琰已经将盘中的几个点心吃完,悄悄来到张梁面前,并不说话,只是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他。

张梁会心一笑,从袖袋中取出一套原木拼图,上面雕刻着一只憨态可掬的橘猫图案,递给小蔡琰道:“琰儿,待兄长下次回来,你若能将这图案拼凑完整,我便送你一只真真正正的狸奴。”

蔡琰双手接过拼图,好奇地问道,“兄长,狸奴是何物?”

张梁打开拼图盒子,展开示意图,上面的橘猫温言说道,“狸奴,便是这般模样的小生灵。”

蔡琰见到图上圆润可爱的猫咪,顿时拍手雀跃,笑逐颜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