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121章 平辽二策,伤阴德不伤仲德(2)

田丰闻言,抚须道:“三郎所虑,正合我意。此事我已有计较,月前,我便已修书,遣快马分送冀州浮阳与青州北海、东莱郡的几位故交。”

“浮阳船匠虽众,却多擅造河船,平底短楫,恐难抵海上风浪,易有倾覆之险。”田丰细细分说道,“青州临海,州中诸县谙熟海船制法。北海管氏世代经营海运,精通造船之术,所造之船龙骨深峻,能抗风浪波涛,最宜远海航行。

“管氏已有回信,表示近日便将遣人前来曲阳,面议造船诸事。此外,东莱郡曲成、黄县设有官营船坞,规制宏大,只要预付定钱,即可开工营造。”

张梁心中安定不少。远航所需的船只这一最大难题,已被田丰未雨绸缪化解了大半,眼下只等资金与兵员到位。

他在系统中查询过海船兑换积分,纯木战船所需积分巨大,兑换多了有些不合算。而铁甲战舰在此时出现,又太过惊世骇俗,只怕自己还没出海,就被汉庭下诏征用了,因此这头一批船只只能外购或自建,南下出口海贸倒是可以考虑兑换系统船只。

“如此一来,”张梁筹算道,“只待工坊生丝变现,即可拨款营建船队。眼下曲阳已有两千义兵,初具规模。至于熟练水手,或可请管氏训练,或从往来商队中重金礼聘,加以操练。”

然而程昱却摇了摇头,声音沉毅:“两千义兵,远远不够!此去乃为犁庭扫穴,毕其功于一役,纵然谋划了三路并进,亦需做最万全的准备。须知,远征不易,回师之时--恐怕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田丰沉吟片刻,捋须道:“三韩诸部虽貌合神离,其实力也不容小觑。据闻马韩拥兵两万余,辰韩、弁韩亦各据万余之众。

若征调其四成兵力,可得一万五千之数。然其本土留守之兵仍不下三万。仅凭两千义兵,纵有坚甲利刃,亦恐难以驾驭……依丰之见,非有万人精锐不可掌控大局。”

程昱颔首道:“一万精兵,足矣。征讨高句丽时,正好借刀杀人,借战事消耗三韩兵力半数乃至七成。待平定高句丽后,便可行分化之策:择其怯懦畏威者收服,对其心怀怨望者打压,遇有桀骜不驯者--立地镇杀!

回师之际,先将已收服者的家眷亲族暗中接出,严加控制;再于庆功宴上发难,尽诛其各部首领,使群龙无首;而后以归顺者统领其众,并以我义兵压阵,清剿抵抗势力。如此,一万精兵,足定大局。”

牵招闻言,不禁追问:“若那些归顺者日后心生反叛,又当如何?是否也按高于车轮者……’”

张梁见沮授二人面露凝重,唯恐这两位内政大才被得扛着火车跑路,当即抬手止住牵招的话头,正色道:“三韩自武帝时起便遣使朝贡,与高句丽截然不同。若能真心归化,便是我大汉子民,不可妄加屠戮。然其终究非中原子弟,可暂视为二等汉民,我心中已有安置之策。”

沮授见张梁言语中留有仁恕之意,神色稍缓,问道:“不知公子打算如何安置?”

张梁取过一张大纸铺于案上,执笔勾勒。寥寥数笔,渤海、黄海沿岸的疆域形势已跃然纸上。

田丰一见,惊异道:“此乃青、冀、幽三州临海舆图!三郎从何得知如此详尽?”

张梁并未直接回答,只示意他稍安勿躁,继续运笔如墨。他在图上标注数处进军箭头,解释道:“我义兵可沿大河而下,自青州借道出海,于三韩登陆。而后分兵两路:一路率部分三韩兵马自陆路北上;另一路沿海岸北进,于玄菟郡登陆,就地打造攻城器械。”

“待人马齐备、时机成熟后,先令扶余、沃沮部出击,吸引高句丽主力北调。幽州兵马与我曲阳义兵则稳步推进,三韩军负责沿途攻城。最终三军会师丸都城下,合力破城,克定之后即可回师。”

接着,他提起笔在半岛南部勾出太白山脉与小白山脉的走向,说道,“三韩之间,被此二山相隔,本就不易联动。我等正可借此天堑,逐个击破分而治之。万余义兵,足矣。”

最后,他的笔锋转向半岛南端外的几座大岛:“乐浪海中有倭国。昔日光武帝时,倭国曾遣使朝贡,受赐封为汉委奴国。其地土地肥沃,其民却不知耕种之法,自古以来,此地便是我汉土。我计划将归附的三韩之民迁居于此,为大汉开疆拓土。日后若成,免不了为他们表上一功!”

田丰抚须沉吟,仍在权衡此策的可行性。

程昱却目光锐利地看向半岛,冷声道:“何须如此麻烦?回师之时,不如兵分两路:命陆路大军裹挟辰、弁二韩之兵攻打马韩;同时令海路兵马驱使马韩残部进攻辰、弁二韩。如此,三韩内斗,自相残杀,可不费我一兵一卒而定乾坤。”

“至于委奴国,其地肥沃却不知耕种,此乃天赐之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此言一出,就算是车轮怪牵招,都不禁打了个寒噤--此计若行,三韩境内必将血流成河,十不存一。

不待沮授反对,田丰已率先开口:“仲德!杀心何以如此之重?三韩历来朝贡,恭顺有加,非高句丽那般狂悖无知。依我看,三郎之策怀柔并济,命其迁居开垦倭国,方为上策!”

沮授也立即附和:“三韩乃苦寒之地,若依仲德之计尽行诛灭,难道日后还要迁徙我汉家子弟去那荒芜之地实边不成?”

程昱闻言,也觉得刚才所说的策略过于狠辣,借低头饮茶遮掩自己的尴尬,不再多言。

张梁说道:“平辽之策,事关重大,非一日可决。距离明年出征时间还久,具体方略,容日后细细斟酌不迟。”

他转向程昱,温言道:“程先生,今日天色已晚,这算经难题,不若留待明日再互相映证,您看如何?”

程昱看看外面的天色,已经是半昏不暗,也只能点点头。

此时,沮授却另起话头,问道:“张公子,我见青藜书社与东观书斋内,皆陈列着一册诗文集子,署名‘在岳之阳’。听元皓言,此乃公子化名?”

张梁含笑承认:“正是在下闲暇戏笔,让沮先生见笑了。”

沮授正色道:“指教不敢当。集中颇多忠君报国、体恤民生之言,可见公子胸怀。授因此想冒昧劝勉一句,为人处世,当以仁德为本,广行教化,方是长治久安之道。万不可…效仿仲德之酷烈。”说罢,目光似无意间扫过程昱。

程昱顿时放下茶盏,佯怒道:“公与!你劝勉张公子便劝勉,为何又攀扯于我?”

田丰哈哈大笑,“好了好了,公与兄并无指摘之意,仲德晚些时候多喝几杯,消消气。”

关于平辽战略的激烈争论,最终在这略带调侃的氛围中缓和下来,话题也逐渐转向文教之事。

……

喝了半肚茶水,时间已近黄昏。

张梁让裴元绍通知家中不必准备他的晚饭,随即在书社一楼设宴款待众人。

菜肴虽然不是山珍海味,却也十分精致,都是后世的经典菜式,席间更备有醇酒。众人经过一番激烈辩论,早已腹中空空,此刻皆放怀畅饮,纵论天下,气氛融洽热烈。

吃饱喝足,裴元绍帮着撤下了残羹剩炙,重新上了茶水。

程昱率先道:“欲成大事,不可流于空谈,当脚踏实地。明日一早,我便在城中张贴告示,选拔新附流民充入义兵,严加操练,先募三千,以凑足五千之数。”

牵招闻言,眼中放光,立刻抱拳应和,跃跃欲试。

张梁道,“招兵条文中,可以注明,受训期间一日三餐,每日皆有一顿肉食,入伍者家中可在我张氏工坊中优先领取新式农具,保管误不了农时。”

田丰毕竟还是城中的属员,关心农事,当即问道,“三郎你说的新式农具,不知何时可以问世?”

张梁道,“我已命人加紧打造,明日即可见到实物。”他早已将曲辕犁和筒车等图纸交给了联合工坊,这一次他准备将系统中能提升效率的农具,多兑换一些出来,毕竟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沮授与沮宗兄弟则对曲阳的规划建设更感兴趣。沮授向张梁拱手道:“筑城安民、大兴文教,发展经济,乃是曲阳立身之本,亦是长治久安之基。明日我兄弟二人想先细细巡视城中各处。两家书社已令人叹服,明日还想请公子安排,容我等观摩一番医馆与工坊,不知是否方便?”

张梁欣然应允,答应次日一早便派得力管事前往谒舍等候,为他们引路讲解。

此时,窗外传来阵阵梆子声,宵禁将至。张梁与田丰起身,将一行人送至城南谒舍安顿休息,随后,又将田丰送回县衙。

回到东观书斋二楼,张梁独自坐在灯下,就着灯火思索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