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110章 不敢动手,那便来打价格战(2)

张梁笑道:“无妨。这些脚踏机已连续使用多日,其中几处转轴为易损部件,估计再十来日便会损坏。

他们若是想拆开仿制,转轴外有铁皮包覆,除非用铁锤砸开,否则无法取下。一旦砸开,便会将转轴破坏,多处连接部件都会损坏,他们难以复制脚踏机。

将缫丝机出售给卫氏,既可卖个人情,亦可传递我方资金不足的假消息。他们明后两日必会更起劲地加价,我们正好趁机出清库存蚕茧。”

“三郎此计甚好!”刘复闻言一拍巴掌,眼中放光:“妙啊!如此说来,这破机器还能再赚他一笔!”

次日清晨,茧市刚开,果然就是一场竞价之争。

开盘价三千八百钱一石,新到的蚕农与茧商顿时欢声雷动,以为撞上了难得的好行情。

然而不过片刻,曲阳工坊便挂出四千钱的市牌。不多时,本地几家工坊竟一口气将价格抬至四千二百钱!

短短一个时辰内,茧价连跳数次,最终定格在四千三百钱的高位,大半个时辰都没有再跟价。

人群顿时如洪水般涌向本地工坊的摊位,蚕农们也看出来了,这是坐地户与过江龙在斗气。

本地工坊今天火热异常,挑担过来交易的蚕农络绎不绝;曲阳工坊那边价钱低了五十钱,不少蚕农宁可排队都不愿卖给他们,整日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张梁今日并没有去摊位,而是带着魏超与刘复前往陈留郡城,出手了一批白酒、纸张、瓷器与琉璃盏、玻璃弹珠,换回数千万现钱。

他心知这番动作很快就会传回襄邑,正好借此散布曲阳工坊“资金吃紧”的消息。

午后,本地工坊的收购点人声鼎沸,忙得不可开交,而曲阳工则悄悄从库存中调出三千多石蚕茧,暗中售予了本地几家工坊。

下午护卫们已接了典韦的老母亲过来,说是老母,其实年纪也不过四十,只是生活条件不好,平日里又要劳作,因此看起来显老。

将母子二人临时安排在两间相邻的工棚内,只等收茧完成后,一起带回曲阳去。

晚上一核计,今日虽只收得两百石新茧,却以四千三百钱的高价出手三千石存货,反而小有盈余。

工坊缫丝机器满负荷运作,工人操作已十分熟练。

水力缫丝机每台日产量已达一百五十斤,八十台水力机与三百台脚踏机齐开,日产生丝近一万三千斤。然而面对库中堆积如山的数千石蚕茧,产能仍然不足。

“明天继续开挖水渠,再招募些织工过来,”张梁思忖道,“魏兄,今日与卫询洽谈那三百台脚踏缫丝机之事,可曾定下来?若是卫氏不要,我们便自行拆解,尽早换装水力缫丝机。”

魏超拱手道:“三郎放心,卫询已表露意向,只是还需与族中商议。想必今夜便会有回音。”

果然,戌时刚过,卫家便派了心腹管事悄然来访。双方屏退左右,在工坊内室密谈。

卫家管事开门见山:“我卫家愿以每台两千钱的价格,收购那三百台脚踏缫丝机。但有一个条件--日后卫家代为收购的蚕茧,需由贵坊以市价接手。”

张梁与魏超对视一眼,心知这是卫家既要得利,又要规避风险的打算。

“可。”张梁颔首,“不过卫家日后所收蚕茧,须优先售予我,价格按当日市价九成五,如何?”

卫家管事略作思忖,随即笑道:“公子快人快语,便依此议。只是这交易……”

“自是暗中进行。”张梁会意,“趁着夜色,今晚我便派人将机器送至卫氏工坊,还请派人接应。”

双方当即立下契书,约定机器交付后,以蚕茧抵数,卫家今后收购的蚕茧将优先以当日市价的九五折转售曲阳工坊。

张梁还让他带了一份回礼给卫询,自然又是针对士族的文房四宝与美酒。

待卫家管事带着离去,魏超不禁笑道:“妙极!既出手了旧丝机,又得了稳定茧源,还让卫家替我们分担了收购之劳!”

张梁亦微笑颔首:“正是。此后我等可专心扩大缫丝,而蚕茧收购,自有卫家代劳。”

到了茧市开市的第五日,刘家工坊直接将市牌标价升至四千钱,此时仍在公开收茧的,也只剩曲阳工坊与本地几家大户。其余小商户莫说不敢以如此高价收购,就连此前所收的蚕茧,也早已转卖给了曲阳与本地的几家大工坊--他们甚至连前天那场晚宴都没资格出席。

河面上仍有不少蚕农泊船观望,暗自庆幸没有早早将茧卖出。多等一两日茧价又上涨了几百文,更是心头窃喜,如今价格持续看涨,他们反倒沉住了气。

一些住得近的,甚至将满船的茧子又运回家中,打算过上两三日再来看行情能涨到何等程度。

曲阳工坊这边,张梁果不其然再度提价,将收购价定在了四千二百钱。

……

连续三日收茧,曲阳工坊一边在茧市和周边地区收茧,一边又以高价转售部分蚕茧给本地工坊,一番操作下来,库存竟又累积超过一万石。

尽管水力缫丝机已增设至两百台,每日也不过消耗一千石蚕茧,库房中的茧筐仍旧越堆越高。

“公子,库存已逾万石,还要继续收吗?”赵老不无担忧地问道。

“收,为何不收?现在收得越多,日后利润越厚。”张梁毫无迟疑,“收到第十日为止。最后这两日,继续抬价,最高可出至五千钱一石。”

活了几十年,赵老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茧价,简直是离谱他妈开门,到离谱家了。五千钱,比开市时足足高了将近四成,便是在临淄,也没有见过这样的价钱。

茧市开市第九日,本地工坊与大户也杀红了眼,不断跟进竞价,而张梁出手更狠,始终在价格上压过对方一头,同时仍在不断低买高卖、回笼现钱。

茧价竟飙升至四千八百钱,不少中小蚕农不敢再等,纷纷在高点出手,却仍有贪心不足的茧商存着侥幸,犹如癌股市场的大韭菜,想等五千的价位,殊不知三千点才是市场的正常现象。

这一场“过江龙”与“坐地虎”的竞价之争,让许多中小蚕农笑逐颜开。不论是肩挑背扛来市的,还是自给自足的小户,今年春茧的收入都远超往年--当然,开市首日就急于出手的那些人除外。

不过他们中也有不少被曲阳工坊聘请,从事分拣、煮茧、缫丝等活计,又赚得另一份工钱,也不算亏。

这场惊心动魄的价格战,与逼近五千钱的茧价,注定将成为这一代蚕农余生津津乐道的谈资。

第十天转眼即至,虽说今年春季温度略低,蚕蛾破茧还有些日子。但今天一早,曲阳工坊突然挂出三千八百钱的收购价,俨然是一副休战姿态。

“哼!”刘家管事啐了一口,“外乡人,到底撑不住了吧!给我们挂四千钱!”

然而出乎他意料,即便提价,前来售茧的行商也寥寥无几——蚕农大多已见好就收,而贪心的茧商却看不上这“区区”四千钱,即便这个价格已远高于往年。

曲阳工坊跟了一手,挂牌四千一百钱。

刘管事无奈,与本地几家工坊商议后,将价格再度上调至四千二百钱。

“赵老,”张梁问道,“库房这批茧中,个头适中的有多少?核算下来成本几何?”

赵老从怀中取出一本册子,翻看片刻后回道:“公子,大茧已经被分拣出来,茧型适中的约有六千余石,核算成本每石大约三千八百钱。”

“将这批茧全部装船…未时派些机灵的生面孔,换好衣服,将这批茧子分散售予本地工坊。”张梁特意嘱咐,“记住,别卖给卫氏的摊位!”

此言一出,众人面面相觑--此时将茧卖给对手,岂不是资敌?

但张梁是主事人,此行的战略都出自他手,至今没有失手,况且新型缫丝机器也是他提供。于是无人反驳,依他所言安排人手将茧搬出库房装船,不过一个时辰,几艘货船便已准备妥当。

午时,工坊开始发放昼食,补充体力,而曲阳工坊悄然将市牌价格上调了一百钱。

本地工坊见状,立即跟进,将价格提到了四千四百钱。

……

“贵坊可是四千四百钱一石收?”一位中年大茧商在刘氏工坊的摊位询价。

“正是,正是,不知阁下有多少?”刘家管事忙不迭迎出来,便见对方语气平淡地说道:“我有一千石上好的茧……”

“一千石?!”对连日收茧不利的刘管事而言,这无疑是久旱逢甘霖。“只要货好,我全要了!夏茧、秋茧也大可送来,我刘某照单全收!”

他立即派人随行验货,鉴于这是与对方的首笔生意,他爽快地钱货两清,以四百四十万钱吃下了这一千石蚕茧。

与此同时,市场内另有十余名茧商,也在向本地工坊出售蚕茧……

到了晚上,曲阳工坊里的篝火边上,魏超笑道:“三郎,今日六千石茧全部售出,共得钱两千九百余万。明日我们该如何应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