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88章 煌煌天使,黄昏日落以为期(6)

吕强摆摆手,笑道:“还是清茶为宜。晚间尚需赴魏县令之宴,此刻不便多饮了。”

张梁唤来裴元绍,吩咐他将茶具移往隔壁书斋。为避人耳目,三人并未走正门,而是穿过后院,自张家后门悄然而出,径直步入相邻的东观书斋。

东观书斋清幽雅致,四壁书架上典籍井然。甫一进门,吕强与田丰便注意到了书架上的《诗经》、《尚书》等纸本典籍,也注意到一些农书、算经。

架上陈列的笔墨砚台,虽也精致,倒还寻常。然而那叠叠堆放、大小不一的纸张,其洁白细腻的质感,却令见多识广的吕强也为之侧目。他与田丰信手取来细看摩挲,不免又是一番赞叹。

田丰倒还好,这些天日常所用的便是纸张,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吕强拈起一张纸,对着窗光细看其纹理,感慨道:“蔡侯纸之法,宫中亦有匠人遵循古法制作,然成品远不及此!张郎君竟能推陈出新,研制出如此上乘之纸,实乃难能可贵!”

他放下纸张,目光炯炯地看向张梁,问出了最实际的问题:“此等佳纸,造价几何?可堪大量制备?”

张梁心知此问关键,打了个马虎眼,谨慎答道:“回天使,此纸名为留侯纸,似此等洁白细腻、便于书写之上等纸张,工艺繁复,产量实属有限,月产……不足千张。”他特意强调了洁白细腻和上等。

吕强何其敏锐,立刻抓住了他话语中的关键:“哦?上等纸张月产不足千张……那听郎君之意,莫非还有不如此纸般洁白细腻之纸?”

张梁见吕强追问,便知瞒不过,坦然道:“天使明鉴。此纸以颜色品相分作三等。”

“方才所言月产不足千张者,乃是品相最佳、洁白无瑕、质地均匀的留侯纸,专供书写重要文书、典籍之用,生产不易,产量最低。”

“此外,尚有次一等的硬黄笺,色泽微黄或带天然纹理,坚韧依旧,书写流畅,产量稍高。”

“再次之,则为草黄笺,质地略显粗糙,色泽不均,然胜在价廉,可用于日常笔记、账簿或包裹等,产量最大。

吕强闻言,眼中精光更盛。他踱步至窗边,望着书斋内堆叠起来的硬黄笺与明显稀少的留侯纸,沉吟片刻,缓缓道:

“张郎君,你这改进之后的造纸之术,非同小可。此留侯纸,光洁如玉,实乃书写圣旨、誊录秘档、编修国史之上选!便是硬黄笺,亦是不可多得的书写佳品。”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若献于宫中…老夫回京后,可向陛下进言,将此上等留侯纸定为贡品!专供皇室及中枢使用。”

“一则,彰显皇家威仪;二则,”他语气加重,带着深意,“此等佳纸若能掌控于宫禁,亦能…稍抑外间流言蜚语、私相授受之弊。”

田丰在一旁听着,微微颔首。他深谙吕强之意,控制纸张流通,也是控制信息源头的手段。

张梁心念电转:将顶级纸张定为贡品,固然是一份荣耀,却也意味着相当部分的纸张流向受制于皇家。

但这对他而言是绝佳良机,有了官方背书,更与皇家紧密相连,皇帝按照史实,还能再活十年。

这十年时间里,为兄长铺路,在京中设立太平道联络点,都是不小的助力!

他迅速权衡,躬身应道:“天使深谋远虑,小子叹服!蒙天使抬爱,将留侯纸荐为贡品,实乃张家之幸,此纸之荣!”

“然则,”他面露难色,“此造纸之法,为求规模,已授予城中魏氏专营。小子家中仅余一处试验工坊,规模甚小。若仅靠张家,纵竭尽全力,恐难保贡纸所需之数,唯恐辜负天恩,反成不美!”

他抬头看向吕强,恳切建议,“天使晚间既赴魏县令之宴,不若借此良机,亦向魏氏提及此事?将贡纸之数量、规格一并示下。由魏氏与张家通力合作,两家合力,集全城精工巧匠,定可供应无虞!”

“元皓说你与魏家交情匪浅,果然不虚!”吕强抚掌笑道,“有这等光耀门楣、分润天恩的好事,你竟也不忘带上他们。也罢,既然你愿分此功劳,老夫晚间便与魏氏说道说道。”

他信手拿起书架上一册《三字经》,翻看着清晰工整的字迹,感慨道:“此纸若能大行于世,成书成册,必能令典籍流通更易,或可稍破豪族垄断典籍授受之权!”

“天使所言极是,纸与书,乃破开坚壁之利器!”张梁点头附和,但眉宇间凝着忧思,“然则,利器在手,尚需执器之人。小子以为,推广文教,尚有一根本难题悬而未决。”

“哦?是何难题?”吕强放下书册,目光炯炯。

“识字明理之师!”张梁声音清晰而沉重,“纵有纸与书,若无良师开蒙启智,教授学问,则黎庶黔首,依旧如盲人夜行,难脱愚昧。”

“知识之根,在于师承。天下良师,泰半聚于世家高门之内,或为其族学所聘,或为其门生故吏。寒门子弟、乡野稚童,欲求启蒙之师而不可得!”

“若无俯身教导寒微的先生,纵有万卷书、亿张纸,亦不过堆砌于库房,难以真正开启民智,打破这无形桎梏!”

雅室内一时沉寂。田丰捋须,目光深远,缓缓道:“三郎此问,切中要害。兴学育才,非止于器物之便,更在于传道解惑之人。良师难得,愿教寒门者尤难得。”

吕强沉默半晌,显然也在思量,他抬头看向田丰和张梁:“此虑甚是!然非无解!老夫与元皓,亦是寒微出身,虽非桃李满天下,也还有些许门生故友。”

“其中不乏因性情耿介而仕途困顿,或厌倦权力纷争的饱学之士,”他转向田丰:“元皓,你我二人,何不各自修书,寄予那些志趣相投、心系教化的旧友故交?”

“将曲阳新纸之利、张郎君兴学之志,以及亟需良师的实情,细细告知。言明此地办学,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但求真心育才!或可……引动几位有真才实学、愿俯身耕耘的先生前来一探?”

“汉盛兄此议甚善!正该如此!”田丰颔首道:“我在冀州、青兖之地,亦有几位故交,学问人品俱佳,只因门第不高,难展抱负。”

“若知此地有此景象,或真愿前来。我回去便修书相邀,看看这东观书斋,是否值得他们托付才学!”

他看向张梁,郑重叮嘱:“三郎,若真有志同道合之师前来,你这书斋与日后欲办之学塾,务必拿出诚意,妥善安置,令其能安心授业解惑,莫负了教化之心!”

张梁闻言,心中大喜,这不啻于雪中送炭!

他深深一揖:“二位先生高义,小子铭感五内!若有饱学鸿儒、贤德之士,不弃曲阳鄙陋,愿来此开蒙启智,教化一方。”

“小子必扫榻相迎,奉若上宾!定当竭尽所能,提供讲学之所,保障束修用度,使其能心无旁骛,传道授业!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小子代未来万千有望识字的孩童,拜谢二位先生引路之恩!”

张梁见气氛融洽,顺势提及:“本月望日,小子的书斋便会正式对外开放。小子已请了毋极县中几位青年才俊前来襄助盛事,届时或可请诸位先生品鉴新书新纸……”

他话未说完,吕强原本温和带笑的面容骤然一凝,敏锐地抓住了关键:“毋极县?青年才俊?其中…可有郑康成门下弟子?”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目光投向张梁。

张梁见吕强神色突变,心中微凛,坦然答道:“回天使,确有郑公高足,清河崔琰崔季珪,受邀前来。”

“崔琰?”吕强眉头瞬间紧锁,方才的轻松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忧虑。他放下手中把玩的镇纸,沉声道:“张郎君,你可知郑康成乃当世大儒,更可知……他如今处境如何?”

田丰在一旁也神色凝重,接口道:“汉盛兄所虑甚是。郑公因清议朝政,早已被列入党锢名册,虽未入狱,却遭禁锢,不得出仕,其门生弟子亦多受牵连,处境微妙。此时邀其弟子至你这书斋…恐非明智之举!”

吕强站起身,在书斋内踱了两步,语气带着告诫:“张郎君,你献防疫之策,制新纸,办学堂,皆为利国利民之善举,老夫乐见其成。”

“然则,朝局波谲云诡,尤以党锢之事最为敏感!郑康成名望虽高,却正是某些人眼中的清流魁首,其弟子行踪,必受瞩目。”

他直视张梁,目光如电:“你这书斋甫一开张,便邀崔琰这等人物前来,落在有心人眼中,会作何想?”

“会不会认为你这东观书斋,乃是为那些遭禁锢的党人名士张目?甚至……是暗通声气的据点?此非授人以柄乎?”

“若因此引来非议攻讦,莫说你办学育才之志难成,便是你兄长晋身之事,恐亦会横生枝节!”

张梁感受到吕强言语之中的关切,连忙解释:“天使与田先生教诲,小子谨记!邀请崔季珪,实非小子有意涉足朝争。”

“只因崔季珪虽为郑公弟子,却也是中山甄氏的座上宾。崔琰出身清河望族崔氏,其家族在冀州颇有名望。”

“小子本意是邀甄逸前来,崔琰恰逢其会正在甄家做客,因此顺道也邀请了他。一则因其本身才学出众,二则是欲借此与清河崔氏结个善缘,为书斋日后在冀州推广新纸书籍铺路。

“故而崔季珪此次前来,明面上是代表崔氏与甄氏好友,并不会以郑公门生身份示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