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76章 铺面装潢,定期新张筹备忙(4)

他摩挲着光滑的书页,又想到自己苦读多年,竟不及眼前少年随手所着,不由得生出几分落寞:“唉,想我魏超,自诩也是诗书传家,自幼勤学,如今看来……竟是不及三郎远矣!”一声喟叹,难掩失落。

张梁见他如此,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魏兄何必介怀?人各有长。譬如小弟我,纵有些许歪才,不也没有魏兄这般簪缨世泽、累世清名么?”他面上宽慰,心中却暗自嘀咕:显赫家世算什么,哥们儿背后可是站着两千年的文化巨人!

魏公子今天显然有些意兴阑珊,连张梁的晚饭也无心相蹭,在孔夫子塑像前恭敬地奉上一炷清香,便揣着那卷《三字经》,独自归家而去。

魏超走后,张梁走进太清楼,目测了墙面空白处的大小,回到隔壁书斋,裁开一张巨幅宣纸,就着长桌铺展开来。

他研墨提笔,挥毫写下:

夜上南华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文抄公引用的是李白《古风·其十九》,微调了首句,又隐去末尾二句不合时宜的诗词。幸好整体诗意并未受损,仍然带着谪仙人神游之逍遥之意。

诗文誊抄好,张梁将其草草裱糊在白绢之上,只等它明天自然晾干便挂上墙去。

又抽空去巡视了城南的几处产业:谒舍(旅馆)、酒铺与木器行,谒舍和木器店随时可以开门营业,酒铺缺少最重要的东西--酒。

三家铺面的伙计已经从教众中挑了出来,只是掌柜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太平道太苦了,识字的没几个,更别提会算数的。只盼着教员们能尽快培养出一批合用之人,说不得又要找老爷子借几个可靠之人。相比而言,木器行倒是最为省心,器物都是由城外张家工坊直送,鲜少需在城内打造。

铺子还是有些不够,他心中的想法不少,奢侈品和纸类衍生品都还没开始经营,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不如交给联合工坊,自己坐等分润。

天黑之前,张梁又跑了一趟疫疠所,给赵家和刘公子送去了书籍和软纸,赵家人自然是舍不得用纸来出恭,刘公子倒是惦记的久了,在毋极县甄家摸过之后就心心念念,今天终于得偿所愿。

张合在隔离间恢复得不错,这边有专门的医师每天巡房,稍有症状便会治疗,隔离期满应当也可以跟在身边了。

张梁找了联合工坊的负责人,让他安排在来往接人的马车上,挂出了自己的广告,“三月十五,曲阳书坊新张,凡前一百名入书坊者,皆有伴手礼一份。”

礼品在张梁看来不是什么高端货,是一本32开的线装本,寥寥20页纸,但在此时,绝对是难得一见的贵重之物。

晚饭时,和两位兄长与大嫂报备了明晚宴请魏家祖孙的事情,张角也是第一次接触高端饭局,有些不知所措。张梁让他放心,菜品饭食都由他来负责处理。

翌日上午,李孚匆匆前来禀报:“公子,茶室已大体布置妥当,请您移步过目。”

张梁暗道李孚办事利落,吩咐裴元绍带上备好的各色茶叶与几套精选茶具,随李孚同往。

穿过相连的后院,新铺的石板地面平整坚实,四角新搭的藤架花棚虽尚空荡,却已勾勒出未来藤蔓攀绕、清幽论道的意境,角落里用石块余料堆了假山。

推开太清楼大门,昨日尚是木屑纷飞、杂乱不堪的景象已荡然无存。眼前焕然一新,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皆被打理得纤尘不染,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

门厅处,方几与圈椅洁净素雅。迎客小案旁侍立着一名机灵伙计,见张梁等人进来,忙躬身行礼,态度恭敬。

笑着与他点点头,进了大厅后,张梁小声问了李孚,李孚小声告诉他,这伙计是从后山工坊调来,名叫张大头,没有大名,还是自己的本家。

绕过素雅照壁,只见楠木柜台桐油沁润,外髹大漆,打磨得光洁如镜。倚墙而立的博古高架直抵梁下,气势俨然。

“老裴,轻拿轻放,将茶叶与茶具摆上架去。”张梁吩咐道。裴元绍应声,小心翼翼地将带来的物什一一陈设。

冰裂纹的陶瓷茶罐、髹漆木盒,与成套的青瓷、白瓷、紫砂茶具,错落置于架上。天光透过窗棂,映得器物温润生辉。

大厅地面石板凿纹清晰,凿痕里一尘不染,小巧的圆桌与圈椅疏朗摆放,显得空间开阔。

再往深处便是雅间区域,画屏、轻纱幔帐、博古矮架巧妙分隔出数个半通透的空间。壁间已预留挂画的位置,角落点缀的瓶花更添盎然生机。

张梁前后巡视一圈,眼中露出满意之色:“甚好!李孚,你办事果然得力。”

他尤其满意那些个雅间,既保持空间的通透,又提供了私密交谈的场所。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张梁整了整衣冠,对李孚道,“隔壁书斋里有一幅字,你一会儿与老裴取了挂在这大厅里。我去魏府,请魏公前来品鉴!”

出门时,张梁目光落在张大头身上,刚才没来得及细看,张大头这头确实挺大的,和他叮嘱一声,“大头,打起精神来,稍后便有贵客前来品茗。”

张大头闻言,激动得脸膛泛红。山上工坊数百人,三公子竟记得他的名字!一股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流涌上心头,他挺直腰板,声音洪亮:“公子放心!从小大家伙儿都夸我长的精神!”那神情,恨不得将心掏出来证明一般。

张梁来到魏府,老管家魏伯将他径直带到书房门外。未及通传,便听得室内传来祖孙二人的诵读之声。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他嘴角微扬,没有多听,轻轻叩响门扉。

“进来。”老爷子声音里还带着未尽的兴致。

张梁推门而入,只见魏家祖孙正围坐案前,老爷子手持书卷,魏超则执笔在旁誊录。

“魏公,魏兄,好雅兴!”张梁含笑拱手。

“张小子,你来得正好!”老爷子放下书卷,眼中精光闪烁,竟带着几分激动,“此《三字经》,可是你亲手编撰?”

“小子不才,偶有所得。”张梁满口应道,没有半点不好意思。

“偶有所得?!”老爷子声音陡然拔高,手指用力点在书页上,“此非偶得,实乃大才!三字成句,韵脚铿锵,朗朗上口!其文虽简,然天文地理、人伦纲常、历史兴替、劝学向善…尽数囊括其中!更难得者,深入浅出,稚童亦可习诵!”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踱步,神情愈发激动:“老夫遍览典籍,从未见有如此精妙之蒙学读物!以往启蒙,非是《史籀篇》便是《急就章》,艰深晦涩,孩童字都不识,苦不堪言。”

“而此《三字经》,如清泉甘露,润泽心田!以此启蒙当可事半功倍,可开万民之智!”他猛地站定,目光灼灼地看向张梁,斩钉截铁道:

“张梁!仅凭此一书,汝便已有开一代蒙学新风之气象!假以时日,文宗之名,当之无愧!” 老爷子话语掷地有声,书房内一时静默,唯有那“文宗”二字,余音袅袅,分量千钧。

魏超在一旁听得祖父如此盛赞,看向张梁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敬佩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张梁心中虽知这赞誉受之有愧,但见老爷子如此激动,也只能再次躬身:“魏公谬赞,小子愧不敢当。此物但求有益于启蒙,不敢奢望其他。”

“莫要过谦!”老爷子摆摆手,情绪稍平,但眼中赞赏不减,“此等功在千秋之作,当得起任何赞誉!超儿,你当以此为楷模,如今咱也不必择邻而处了!我明日就修书给你父亲,让他早些回来!”

他这才想起张梁的来意,问道:“对了,张小子此来,可是那茶室已备妥?”

“正是。”张梁顺势应道,“小子特来恭请魏公与魏兄移步寒舍,品鉴新茶,尝些茶点,也请二位对那太清楼稍作品评。”

“好!好!”老爷子心情大好,抚掌笑道,“今日得此奇书,正需清茗助兴!超儿,走!随张小子去品一品他那曲阳丹韵之外的新茶!”

他对《三字经》的推崇,已然转化为对新茶的兴致。

太清楼门前,新制的匾额已高高悬起,此刻正覆着鲜艳的红绸,将“太清楼”三字掩于其后,让过往之人不明所以。

“红绸覆匾,这是何故?老夫活了偌大年纪,倒也是头回见此新奇做法。”魏老爷子捻须一笑,不以为意,抬步迈入大厅。

“魏公,茶室要月中才新张,此时不便让人看到招牌,但有红绸在,路人一眼便知这里有家新店。”

“贵客光临,几位里面请!”张大头挺直腰板,声音洪亮,迎宾礼数做得有模有样。

乍闻这声“贵客光临”,张梁心头猛地一跳,后世经典的红浪漫男宾三位的迎客词瞬间闪过脑海。他暗自嘀咕:等腾出手来,高低得整一个正经会所出来……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老爷子目光扫过大厅,便被壁上那幅墨迹淋漓的书法抓住,“这便是你太清楼的由来?妙极!快些上茶,老夫倒要品品,饮了你这清茗,是否真能飘然若仙,驾鸿鹄而凌紫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