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69章 毋极清谈,安顿流民返曲阳(3)

张梁看着张钧带着光的眼睛,听着他掷地有声的誓言,心中本应是为这名句即将在洛阳城扬名而欣喜。但就在刚才,他意念微动,悄然在系统中查询了张钧的命运轨迹——中平元年(184年),两次上书请斩十常侍,反被诬陷信奉太平道,下狱拷打,惨死其中!

眼前这位即将踏入朝堂的耿直郎官,他眼中的光芒越是耀眼,未来的结局便显得越发惨烈与悲壮。

“张兄壮志凌云,心系家国,在下深感敬佩!然……庙堂之高,亦有污浊与暗流。”

“此去洛阳,唯愿兄台谨记——刚极易折,慧极必伤,望你不要争一时义气,谏言须审时度势,曲中求直,留得青山常在,方有长燃薪火,保全有用之身,方能为家国天下效力。切莫……争一时意气之勇!”

张钧感受到张梁话语中,超越年龄的关切与担忧,微微一怔。他虽不解这份担忧从何而来,但那“保全有用之身”、“留得青山”、“长燃薪火”的劝诫,却如同一把刻刀,在他心里留下一道印痕。

厅堂内,文士们品评着留侯纸与诗文,气氛愈发热烈。

唯有刘复,这位真定侯府的纨绔公子,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习文识字自然不在话下,但平生所好,不过是斗鸡走狗、纵马游猎,这等咬文嚼字、吟风弄月的雅集,对他而言实属是沉闷煎熬。

留侯纸落入刘复手中之时,他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绵柔触感,“啧啧,这手感……”刘复下意识地用指腹又捻了捻纸面,感受着那几乎不存在的纤维阻力,心中品评道:“应当比绢布还要舒服三分!”

一个无比务实的念头,不受控制地疯长起来:“这等好纸,若是裁成方方正正的小块,带去恭房净手……嘿!那可比府里那些麻纸粗布强出百倍千倍!当真是上好的材料!张梁此举当赏!”

若是张梁此刻能窥见这位侯府公子心中所想,怕是要激动得当场拉他斩鸡头、烧黄纸,结为异姓兄弟——毕竟,这也是他首选造纸术的直接原因,朴实无华,且贴近生活!

眼见众人高谈阔论,刘复顿时觉得百无聊赖。他索性不再理会那些文绉绉的话语,自顾自地拈起案几上的果脯,一块接一块塞入口中。甄府的果脯味道比不上侯府精致,他嚼了两口便兴趣缺缺。转而端起那色泽清冽的烧酒,仰头就是一大杯下肚!

“嚯!”一股辛辣醇厚、直冲喉头的热流蔓延开来,刘复眼睛一亮,忍不住咂了咂嘴,心中暗赞:“好酒!够劲道!比家里那些绵软醴酒带劲多了!”他顿时来了精神,又连饮了几杯,脸颊微微泛红,心头的烦闷也驱散了不少。

这时,甄府的侍女已捧着毛笔和研好的墨汁,袅袅婷婷地送到众人面前。轮到刘复时,他连连摆手推辞:“免了免了!这笔杆子,还是留给诸位先生耍弄吧!”

甄逸、崔琰、刘惠、张钧等人已纷纷执笔在手,饱蘸浓墨,准备在留侯纸上留下墨宝,张梁的任务最为繁重,他面前铺开四张七尺留侯纸,需分别题写众人索要的四联诗句赠语。

只见他凝神静气,提腕悬肘,笔尖轻触纸面,一个个方正平直、筋骨开张的楷体字,便如行云流水般跃然纸上。这工整严谨的字体,在隶书飘逸盛行的当下,显得尤为独特而醒目,甫一出现,立刻吸引了四位饱学之士的全部目光。

他们暂时停下了自己的笔,屏息凝神,注视着张梁笔下流淌出的每一个字迹,心中掀起不同的波澜。

甄逸眼中精光闪动,心中暗忖:“好字!方正端严,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如规矩准绳。用于契约文书、账目誊录,必能一目了然!留侯纸配此书法,实乃天作之合,于商事大有裨益!”

崔琰眉头舒展,目光中充满赞赏,“提按顿挫皆有章法,察其结构,端方持重,气度沉稳,隐隐有‘文以载道’之厚重!得让张郎君多写一幅字,随书信一道送往高密去。”

他从中看到了与郑玄治学相通的严谨、法度和内在力量,认为这笔书法正契合文以载道。

刘惠捻须的手停在半空,低声赞叹:“妙哉!隶书如长袖舞空,此体则似佩玉鸣銮。其字字独立,却又气息贯通,疏密有致。书此慷慨诗句,正需此等刚健清朗之体!”

张钧看得最为专注,仿佛已置身于郎署案牍之间。他心中震动:“此体字字清晰,规矩森严!若用于朝廷奏章、官府行文,必能省时省力,且显朝廷威仪。隶书虽美,然公文往来,贵在准确迅捷,庄重易识。此楷体方正统一,无乖僻之形,实乃公文之利器!张郎君不仅胸怀锦绣文章,竟于书道亦有此开创之功?”

张梁运笔如飞,凝神静气,四幅书法一气呵成!等到他轻轻搁下毛笔,厅堂内屏气凝神的众人,才齐齐长出了一口气,生怕扰乱了他的笔触,破坏书写的连贯神韵。

毛笔刚一放下,崔琰便按捺不住,抢步上前,声音急切:“张郎君!烦请再为我写一幅!不拘何字,只求是这方正楷体!我要随信寄往高密师尊处!郑师见字如见人,观此法度森严之体,必能窥见郎君才情心性,拜师之事定添几分胜算!”

崔琰话音未落,张钧也开了口,他更关注这字体本身:“季珪兄且慢!张郎君,此字体方正平直,规矩森严,与隶书迥然不同,实乃开一代新风!敢问此体可有名目?其运笔结字之法,是否已有成规可循?不知……郎君可否赐教一二,指点我等书写之法?”

他这番问询,道出了甄逸与刘惠同样的心声,两人虽未出言,想问的事情已经由嘴替帮忙问了。

张梁已经知道众人心思,笑道,“此字法名为楷书,与王次仲之书法异曲同工,运笔之法自然也是有的”。

他取过一张新纸,饱蘸浓墨,挥毫写下一个硕大饱满的楷体“永”字!此字端立纸中,气象俨然,仿佛凝聚了万千法度于一身。

随即,他提笔在“永”字旁边,以工整小楷,笔走龙蛇,写下了一套精炼而系统的笔法要诀:?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钩为趯…?仰横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

这“永”字八法,竟将楷书诸般变化,尽数囊括于八种基本笔画之中。

众人围拢过来,目光在纸张上那巨大的“永”字与旁边的小楷注解间反复流连,时而屏息凝视,时而若有所悟地点头。厅堂内一时之间,只剩下清呼吸声与摩挲纸张的窸窣之声。

甄逸更是即刻命侍女奉上笔墨,铺纸濡毫,便对着那“永”字,一笔一划,凝神临摹起来,众人亦纷纷效仿,潜心揣摩。

只是此时,一阵不合时宜的鼾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厅中的静谧。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侯府刘公子复,几盏烧酒下肚,没算好自己的酒量,已是酒劲上头,酩酊大醉,伏在几案之上,酣然入梦了。

那鼾声如雷连绵不断,众人先是一怔,笔尖悬停,随即目光交汇,都从彼此眼中瞧见一丝无奈与莞尔,不知是谁先没忍住,“噗嗤”一声轻笑后,顿时引得满堂低笑,带着几分对刘复不羁醉酒的戏谑和包容。

待笑声渐歇,厅堂里重新回归临帖学习的氛围。张梁见众人沉浸其中,兴致正浓,便将自己刚刚写就的五幅字,吹干墨迹后,在下首盖上“在岳之阳”的印章,小心卷起来,交给甄逸四人。

四人得到自己预订的墨宝,连声道谢,纷纷也将自己所写的书法回赠给张梁。

这枚印章,正是魏超亲手所刻,送给张梁的。

不知不觉,太阳西斜,又是暮色时分。甄逸停了手中笔,见刘复仍然呼呼大睡,朗声笑道:“诸君,清谈既畅,墨香盈室,今日又得了张郎君永字妙法,实乃雅事。学问之道诚然精微,兴之所至不可无酒。家中已略备餔食,薄酒时蔬,聊佐晚膳,请诸位暂收笔墨,随我共醉烟霞,可好?”

众人欣然应允,两名仆役上前,小心搀扶起还在做着美梦的刘公子。

晚宴自然是丰盛的,青铜小鼎中盛着滋滋冒油的炙鹿肉、香气浓郁的鹿肉羹,粟米饭蒸腾着热气,配以松软的蒸饼与时令青蔬,尝过后世美食滋味的张梁与魏超,对这些时下的珍馐却兴致缺缺。酒过三巡,两人便以需巡视城外流民安置之地为由,起身告辞。

甄逸四人将他们送至府邸大门外。甄逸感其今日授书之恩与赠字之谊,命仆人捧来几匹上等蜀锦,当作谢礼与回赠。

临登车前,张梁驻足,对送到门口的众人拱手道:“诸位兄台,今日叨扰,本为借车马而来,不期竟得遇诸位高贤,一见如故,实乃意外之喜。下月望日(十五),在下于曲阳城中新开书坊与茶室,书坊之中搜罗经籍,更有各色纸张无数,茶室有去年所制清茶待客。还请诸位不弃,拨冗莅临曲阳,容在下略尽地主之谊,再续今日之雅兴。”

张钧因即将赴洛阳任职,面露憾色,拱手致歉表示无法成行。甄逸三人则欣然应允,连声道贺,言必亲往捧场。

张梁特意行至崔琰面前,目光恳切,低声道:“季珪兄,下月望日,还请兄台务必前来,曲阳城中有惊喜相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