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67章 毋极清谈,安顿流民返曲阳(1)

这一次的待遇,可比上回登门时好太多了。门房进去通传了苏双与张梁来访,甄逸竟带着几位正在府上做客的好友,径直迎到了甄家侧门。

张梁心如明镜,这阵仗,哪里是迎他?甄家主人那双热切的眼睛,分明是粘在了他手中那一刀用布帛包裹着的七尺纸。

见到甄家前来相迎的众人,张梁便察觉了那巨大且无形的鸿沟——今日甄逸在府中宴客,来往之人都是衣冠楚楚。

低头看看自己,一身青衣从昨日搏杀至今都没来得及更换,衣服上还沾附着泥浆草叶,不起眼的下摆位置,甚至还有星星点点的血污,本是急匆匆为借车而来,此刻反倒是显出了十分的失礼。

再看刘复,更是令人啼笑皆非,堂堂侯府公子,却担着被逐出家门的名头,来为赵家效力,此刻只着一身粗布麻衣,一点汉室宗亲的标志都没有。

幸好魏超还是翩翩贵公子的模样,丝制外袍,腰间佩玉,虽然因为连日奔波有些褶皱,端的也是玉树临风,总算为自己这边挣回几分体面。

反观主人甄逸,衣冠整肃,气度儒雅。头戴漆纚进贤冠,玉簪贯髻而出,冠缨系于颔下,冠下鬓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玄青色曲裾深衣,领缘、袖缘及曲裾衣裾处皆织以流云纹饰,素净中透出庄重。

腰间束玄黑色锦带,带上悬系白玉组佩:素丝串联玉珩、玉琚,下缀冲牙,行走间玉器轻触,其声清越舒朗,如击磬鸣泉——正是“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礼制彰显。外罩一件月白色直裾素袍,更添几分飘逸之气。脚下是下方头丝履,履边暗纹锦边隐约可见。

虽无金玉满身,但冠冕端严,衣袂含风,佩玉锵然。衣料之精良、剪裁之合度、佩饰之合礼,无不昭示着他深厚的士族底蕴与崇礼尚文的儒雅风范,这才是真正的谦谦君子,绝非刘家豪奴口中那等溢美虚名。

随他同来的三位士族友人,风度虽稍逊一筹,却也个个端方清正,步履沉稳,眉宇间俱是清朗之气,长得都很精神。

“哈哈哈,张郎君,上次一别,时常念及啊,”甄逸朗笑着与张梁等人见礼,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他手中包裹与身后魏超几人,“早些时候苏家主与我相说,方知郎君今日也在毋极,这才央他约请过府一叙。这几位俊彦,不知是……?”

“甄家主客气了,”张梁拱手回礼,顺势拂了拂沾着草屑的衣袍,“我也是刚回毋极,听大兄说起便一同前来,连衣衫都未及更换。”

他略作自嘲,便引见道:“这位乃是真定侯府公子刘复,白龙鱼服,体察民情;这位是钜鹿魏氏公子魏超,此番受人之托,与我同赴真定,寻访几位忠烈遗孤。”

“在下刘复,乃真定侯府公子,见过诸位。”刘公子抱拳与甄家众人打招呼。

“在下钜鹿魏超,见过诸位。”魏公子就低调得多。

甄逸闻言,同样含笑为张梁引见身后诸友:一人名刘惠,一人名张钧,一人名崔琰。

张梁对崔琰有印象——这人乃是清河名士,是曹操“捉刀”典故的主角,后来更是因直谏而被曹丞相赐死。其余二人,张梁记忆中并没有什么印象,或许是演义未曾提及,又或许是死于战乱之中。

一路来到甄家厅堂,甄逸与众人闲坐清谈。张梁担心官道上的流民,唯恐天黑他们还到不了毋极,终于还是开门见山,“甄先生,天色向晚,城外尚有诸多流民妇孺正往毋极赶来。听闻贵府车马充盈,不知可否暂借部分,以接送沿途流民?”

甄逸闻言,颔首道:“张郎君放心。早前苏家主来时,我便已命人备下二十架车马,随时可调用。”

他话锋微转,带着几分世故的谨慎,“只是…郎君需知,流民如野草,今日救得东边,明日西边又起。如此往复,恐是杯水车薪,徒耗心力啊。”

徒耗心力?若不是你们士族豪强兼并土地、逼迫无度,哪里会有这遍地流离!要不是前些天你刚给我刷了几百万钱…我鸟都不会鸟你!张梁心中暗骂,面上却笑容依旧,人在屋檐下,低头只为先借得车马。

他神色一正,朗声道:“家中祖训有云:遇不及己者,当援手三分。流民不一定救得过来,如今既遇上了,张某力所能及,又岂能视若无睹?”

甄逸眼中闪过一丝探究,家有祖训,看来不是纯粹的商贾,“贵家祖训仁义。恕逸唐突,上次匆匆一面,未能详询郎君家世渊源?”

张梁神色肃然向天抱了个拳,仿佛是在缅怀先祖:“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甄逸神色顿时一凛:“原来是名门之后,失敬!只是…”他稍作迟疑,“郎君收治流民,人多口杂,恐会惹人非议,谓你居心叵测图谋不轨啊。”

“祖上荣光早已蒙尘。张某如今不过是勉力求生。”张梁坦然应对,随即目光炯炯,语出铿锵,“况魏公子曾有金石之言赠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所救之人,皆是我大汉子民。为国纾难,何惧流言蜚语!”

“好!‘岂因祸福避趋之’!掷地有声!” 一旁的崔琰忍不住击掌赞叹,“仲道兄,车马既已备妥,何不快快交予张郎君,也为国家出上一份力?”

甄逸朗声一笑:“哈哈哈!车马役夫早已齐备,随时可动身!”他转向魏超,饶有兴致,“魏公子此语,可是出自《左氏春秋》?”

魏超赧然一笑,心知这是张梁为他脸上贴金,便实话实说,“此语实则乃是三郎所言,我不过是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与其共勉罢了。”

刘惠敏锐问道:“听此言对仗工整,气魄非凡,应当不止两句吧?”

魏超点头,带着一丝追忆与自豪:“前番司隶大疫,灾民涌入钜鹿。我去廮陶郡城施药救治时,三郎赠我一诗,其中便有这两句。”

“哦?”甄逸与众人皆露期待之色,“还请公子诵来,共赏佳句。”

魏超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地念着诗文:

“雏鹰未遂青云志,

稚子已存定远思。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魏超脸上颇有得色,家人素来打击他,唯有三郎,总是鼓励与支持自己,他早已把这首赠诗背的滚瓜烂熟。

甄逸眼中精光闪动,抚掌笑道:“好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二句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雏鹰、稚子之喻,更是将少年志气、家国担当熔为一体,气魄非凡!”他转向张梁,神色已转为肃然,“张郎君,马车已在车马房待命,由谁带队出发?”

厅堂内,文士们谈兴正浓,高论迭起,眼看便要转入吟诗作赋的雅局。苏双静静站在一旁,心中雪亮,自己一身铜臭,在这清谈风流的士人圈中,终究是个格格不入的看客。

融不进的圈子,何必强融? 他对身边的苏伯吩咐道:“苏伯,甄家的车马既已拨付,你我先行一步,将车驾先带回府中,整饬一番再出城接人。”

“喏!”苏伯心领神会,躬身应命,立刻随着甄府仆役,身影迅速消失在通往车马房的方向。

苏双这才转向众人,团团拱手,面带谦和得体的笑意:“诸位先生高论雅集,苏某一介商贾,于此道实属门外,便不叨扰雅兴了。”

他特意走近张梁,声音压得更低,“三郎,你且安心在此。我与苏伯将车马带回府中稍作整备,城外流民落脚之处,我亲自去安排,你不必挂记。”

说完便带着苏伯告辞而去。

厅堂中,崔琰看向张梁的目光,已带探究与欣赏,他沉声道:“定远思’取班定远之典,志向已明,后两句将国家大义置于个人得失之上,虽是化用左传之句,却也掷地有声!季珪(崔琰字)敢问张郎君,此诗可有题目?”

张梁谦逊道:“崔先生过誉了。此诗乃有感于魏公子奔赴廮陶施药之义举,感念其少年志气,赤子之心,故而草诗相赠,名曰《赠魏超》,实是仓促之作,未加雕琢。”

“《赠魏超》…此名倒是朴实,却见情谊深重。”崔琰点头,随即喟叹,“随口而成便有如此气象,张郎君之才思,令人惊叹。此诗当传唱于世,以励天下志士仁人!”

刘惠亦捻须感叹:“更是将取舍之决绝道尽。寥寥四句,格局宏大,足见功力!”

刘惠捻须沉吟片刻,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审慎的探究:“张郎君此诗,对仗精巧,气韵贯通,未遂对已存,青云志对定远思;工整中又见抱负,生死以对避趋之。立意高远,令人心折。然……”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众人,“此诗体式,似非五言正声,亦非四言古体,句句七字,节奏朗畅。恕惠孤陋,此类体式,除却前汉柏梁台联句之遗韵、张平子(张衡)《四愁》之幽思,实不多见。未知郎君此体,可有渊源讲究?”

刘惠的话,也问出了在场许多人心中的疑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