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 > 第52章 登门投帖,拜会大儒郑康成(1)

国渊让院中的学子们继续温书,与崔琰一同领着张梁进入内室。

刚一落座,国渊便道,“张公子,郑师今日与成国师兄恰巧外出访友…”

“子尼师兄唤我三郎便好。”张梁起身取出拜帖,双手奉上,“小子原与季珪兄约在月中前来拜谒,唯恐途中耽搁便快马兼程。今日午后方至高密,特来先投拜帖。”

国渊展开洒金笺纸,眼中闪过赞赏,“果然笔力非常!郑师晚间便会归来,不知今夜如何安排?”

“今日既已投帖,自当明日正式拜谒。”张梁答道。

崔琰端上来三杯热茶,笑着问道,“三郎此次可带了新茶?郑师如今已改饮清茶,再不食茗粥了。”

张梁指尖轻叩几下案几,示意谢过,“自然是备了不少,明日便请郑师与诸位师兄一同品鉴。”

国渊微嗔道,“三郎远来是客,岂有向客人索礼之理?”

崔琰说道,“子尼师兄教训得是,是我失礼了…”

他虽然口中称错,神色却依然如故,一副我知错了,但是我不改的模样。

张梁笑道,“子尼师兄不必见外。若蒙郑师不弃,他日你我便是同门之谊,何分彼此。”

崔琰朗声笑道,“子尼师兄有所不知,我与三郎在中山便一见如故…”

见国渊瞪着自己,崔琰止住了笑,转而正色问道,“三郎你方才说快马兼程,不知从何处赶来?”

“在颖阴荀氏过了半年节庆,初二从颍川出发。”

国渊掐指一算,神色微惊,说道,“今日六月十一,颍川距此千里之遥,三郎此行当真是奔波劳苦。”

“区区千里而已,不在话下。”张梁笑道,“能拜见郑师,是小子平生所愿。”

“既如此,三郎今晚当好生歇息。”国渊关切地说道。

……

一番闲聊之后,三通茶喝罢,国渊端起了茶杯,吹了吹杯沿,却没有入口。

张梁会意,起身告辞--此时虽还没有端茶送客一说,但汉代人沿循周礼,喝茶如饮酒,“三爵而油油以退”,是同一个道理。

国渊与崔琰送到门前,目送张梁三人策马离去。

国渊轻叹一声说道,“季珪,如今党锢未解,我等皆不得仕进。三郎若是入了郑师门下,只恐要受牵连…”

崔琰望着远处飞扬的尘土,神色凝重,“此事确需慎重,在中山时,三郎便说太学与孔学皆非所愿,唯慕郑师之学。在钜鹿时,朝廷巡行天使也曾经提点过此事。”

“也罢。”国渊摇摇头,说道,“此事且等郑师定夺。”

翌日寅时,张梁与赵雷三人早早起来退了房,带着束修之礼与诸多礼物,乘着马赶往城外郑学。

卯时未至,已经到了郑学门外。晨光熹微中,只见一位老者正在院中锄地,清风拂过,带来泥土与草木的清新气息。

老者年约五旬,鬓角已染上霜色,面容清癯,身着寻常麻衣,却掩不住通身的儒雅气度。

马蹄声逐渐靠近,他却没有分心,专注地锄完一畦地,这才放下农具,抬头看向三人六骑。花白的须发之间,那双眼睛澄澈如水,半点都没有老年人的浑浊,目光所及处仿佛能洞彻人心。

三人连忙翻身下马,张梁将缰绳递给赵雷,整衣上前,隔着篱笆向锄地的老者拱手一礼,“在下钜鹿张梁,敢问老丈,康成公今日可在府上?"

老者上下打量着他,眼中带着笑意,拉开篱笆门,说道,“老夫便是郑玄。”

张梁闻言,躬身深深一揖,态度恭敬,“见过康成公,小子张梁久慕先生学问,特来请益。”

郑玄将他扶起,说道,“你的来意老夫知晓。此间不是说话之地,你等且随我来。”

说着他将锄头斜靠在篱笆旁边,引着三人往里走。

走进里间,郑玄示意张梁坐下,轻声问道,“卯时未至,何以如此早来?”

张梁恭谨答道,“昨日前来投帖,得知先生今日在府,欣喜难眠,故而早至。”

“晨光不负赶路人。”郑玄捋着胡须,笑着说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言可是出自你口?士人当以天下为己任?”

张梁有些不好意思,“小子妄言,让先生见笑了。”

郑玄目光灼灼地看着他,“此言深得我心。老夫自建宁二年(169年)遭党锢之祸,困守乡野已近十载,然未尝一日敢忘忧国。只是如今朝中阉宦当道,权臣倾轧,我辈却只能蹉跎岁月。”

张梁望着郑玄饱经风霜的脸,这位当世大儒,年仅五旬却已两鬓斑白,看起来比魏老爷子更显苍老。

张梁轻声道,“先生身处江湖之远,犹存庙堂之思,实为天下士人楷模。”

郑玄摆摆手,神色间透着几分释然,“不必宽慰老夫,这些年来虽不能立身朝堂,却得以遍注群经,倒也不是一事无成。”

张梁应道,“先生这正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郑玄咀嚼着这句话,呵呵笑道,“嗯,妙哉此喻!”

“先生放心,”张梁笃定地说道,“依学生浅见,党锢之祸,数年之内必解!”

“哦~~~?”郑玄探询地问道,“何以见得?”

“阉党与权臣,犹如冰炭不可同器。”张梁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而未被禁锢之朝中清流,不可能与阉党同流。若士族与权臣联手,阉党必将势孤。为求自保,他们唯有解禁党锢,使朝堂重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鼎足之势,倒也合理,”郑玄沉吟片刻,目光如炬,“依你之见,还需多久?”

张梁略作思忖,郑重答道,“多则六七年,少则四五年,必有转机。”

如今他穿越过来,已经炸了唐周,太平道与黄巾军,不会像从前那样仓促举事。但益州还有个五斗米教,倒是可以推他一把,来回张修也是要在184年造反的。

“自建宁二年以来,青州东平陵县被流民所破,交州乌浒蛮归而复叛,凉州更是失了西域。建宁四年大赦天下,却惟独不赦党人。”

喜欢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在下张梁,乃留侯之后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