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牧羊人:活着再见 > 第14章 红土与准星

牧羊人:活着再见 第14章 红土与准星

作者:正月十六的蝴蝶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8:37:20

晨雾浓得像化不开的奶,把十米外的梧桐都泡成了团模糊的灰。傣鬼的战术靴碾过最后一片枯叶时,我数着那声响的层次——先是靴底钢钉磕上叶脉的“咔”,再是冻透的叶肉崩裂的“嚓”,最后是叶柄连着细枝坠地的“嗒”,像串被冻硬的珠子掉在铁皮上。这脆响在雾里荡开半尺,刚够着我们刚才藏身的老槐树,就被更沉的白吞没了。

他的军靴后跟沾着片霜,是凌晨趴在俱乐部后墙根时蹭的,此刻被体温烘得半化,在皮革上洇出弯月形的痕,像道没干的泪痕。我盯着他战术背心的下摆,那里别着的匕首鞘正微微颤,黑檀木柄上的“稳”字刻痕蒙着层雾,去年在桃九垭口追逃犯时,他就是攥着这柄刀劈开荆棘的,那时刻痕里还嵌着红土,现在却盛着满当当的白。

就在枯叶的余响快要沉进雾底时,“刺啦——”

傣鬼的战术背心突然抖了下,像被什么东西蛰了。那声响裹着电流的焦糊味钻出来,不是枪械上膛的脆,也不是树枝刮过战术服的糙,是种带着温度的锐,像铁匠铺里刚烧红的铁丝,“嗤”地戳进结着薄冰的晨雾里。雾气被这声响烫得猛地一缩,最贴近地面的地方裂开道细缝,露出底下冻硬的土地,像块被划开的冰面。

枝头残叶上的霜花被震得簌簌往下掉。不是轻盈的飘,是急慌慌的坠,有的落在我战术帽的檐上,“嗒”地碎成细粒;有的钻进我后颈的作战服领口,凉得像块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铁,顺着脊椎往下滑,激得汗毛全竖了起来。

傣鬼的脚步猛然地顿住。

不是寻常的停步,是整个身子突然僵住,脚踝的肌肉猛地绷紧,战术裤的褶皱被拉成直线,像根瞬间绷紧的弓弦。右手几乎是带着残影抬起来,精准地按向腰间的对讲机——那动作熟得像刻在骨子里,去年野营拉练时遇袭,他也是这样,半秒内就摸到了通讯器,那时树枝刮破了对讲机的塑料壳,在侧面犁出三道白痕,像三道没愈合的疤。

此刻他的指腹正蹭过那三道痕。

战术手套的掌心磨出了洞,能看见指腹的老茧,那是常年握枪攥出来的,沟壑里还嵌着靶场的铜屑。他攥得太用力,塑料外壳被按出微不可察的凹,三道白痕在雾里泛着亮,像三颗突然亮起的警示灯。对讲机还在“刺啦”响,电流的杂音里裹着模糊的人声,像隔着层浸了水的棉絮,听不真切,却带着股火烧眉毛的急,把雾里的宁静戳得千疮百孔。

这声“刺啦”像道闸。闸前,雾里只有我们的呼吸声(白汽在唇前聚了又散)、远处哨兵换岗的轻响(军靴碾过碎石的“沙沙”)、还有俱乐部里隐约传来的牌桌声(筹码碰撞的“叮当”),带着种潜行时特有的、紧绷的静;闸后,空气里突然多了股焦灼,像被投进滚油的水,瞬间腾起弥漫的烟。

傣鬼按在对讲机上的手开始用力,指节透过战术手套透出白,把内袋里的东西顶得更显——是那张从食堂带出来的会员卡,塑料壳的棱角在布料上顶出三道硬棱,和对讲机侧面的白痕刚好对齐,像组没说出口的密码。我看见他喉结滚了滚,咽下去的大概不止是雾汽,还有刚才在破窗看到的画面:辛集兴弯腰捡筹码时,后腰那道硬邦邦的鼓包,以及内袋露出的那点红。

枝头又有霜花坠下来,这次落在傣鬼的手背上,被他掌心的热烘得“滋”地化了。对讲机的“刺啦”声里,隐约辨出个“归”字,像块石头投进雾湖,瞬间激起层层涟漪。他脚踝的肌肉绷得更紧了,战术靴在冻土里碾出半圈浅痕,把刚才枯叶的碎末全嵌进泥里——仿佛要把那声脆响、把俱乐部里的混乱、把心里的沉,全踩进这寸土深处。

雾开始往高处退,最薄的地方透出点灰蓝,像被掀开的幕布角。我盯着他攥紧的手,突然明白那三道白痕的意思——不是伤痕,是记印,记着桃九垭口的红土,记着此刻的雾,记着所有该扛住的东西。而这声“刺啦”,像记发令枪,要把我们从这片迷雾里拽出去,拽向该去的地方。

“黄导,傣鬼,立刻归队。”

连长的声音突然从对讲机里炸出来,不是平缓的流淌,是带着棱角的撞——像块刚从铁炉里捞出来的生铁块,没经打磨,棱棱角角全带着火烫的锐,裹着“滋滋”的电流杂音砸过来。那杂音不是细碎的响,是金属丝在砂纸上来回蹭的“刺啦”,混着点焦糊味,像接触不良的线路正在冒火星,刮得人耳膜发疼,仿佛下一秒就要有火星从对讲机的缝隙里蹦出来,落在傣鬼攥紧的手背上。

这声音本该是刻在骨头上的熟。

我猛地想起靶场的清晨。连长站在百米外的指挥台,军绿色的作训服被风掀得猎猎响,喊“预备”时,尾音裹着子弹上膛的脆,能穿透枪声的轰鸣,撞在靶纸的十环中心,带着股让人定住的沉。那时他的声音里有晨露的凉,有枪管的金属腥,落在耳边是踏实的,像块垫在脚下的红土,稳得能扛住狙击枪的后坐力。

也想起战术推演室。他捏着粉笔在地图上划进攻路线,粉笔灰簌簌落在他肩章上,敲桌子时的“笃笃”声混着他的话:“这里要留预备队,别把弦绷太满。”那时的声音裹着咖啡的苦香,有粉笔灰的涩,落在摊开的战术图上,每个字都带着分量,像颗钉在关键节点的图钉,让人心里有底。

还有去年庆功酒桌。他举着搪瓷缸子,酒液晃出的细珠溅在他手背上,拍我们肩膀时的力道带着酒气的暖:“你们俩的狙击镜,比我的老骨头还准!”那时的声音是敞亮的,带着点酒后的糙,像晒透的军大衣,裹着让人发热的热,连话里的笑都能烫温缸里的酒。

可今天,这声音变了。

从电流里钻出来的,是被磨掉了温度的冷。没了靶场的晨露,没了推演室的粉笔灰,没了酒桌上的热,只剩股淬过冰的锐,像把刚开刃的匕首,刃口还凝着霜。它撞在晨雾里,把俱乐部方向飘来的甜香劈得粉碎——那香本是缠着我们后颈的,雪松的冷混着佛手柑的暖,是金澜会所特有的腻,此刻被这声音一劈,像块被撕裂的丝绸,碎成星星点点的屑,往雾里飘,没等落地就散了,连带着空气里的酒气、筹码的塑料味,都被这股锐劲刮得干干净净,只剩对讲机里“滋滋”的电流声,像根绷紧的铁丝,在晨雾里颤。

傣鬼按在对讲机上的手猛地收紧,指腹把通话键摁得发白。我看见他喉结滚了滚,大概是被这声音烫到了——就像去年在靶场,他被跳弹的碎片擦过耳际时,也是这样绷着下颌。远处的俱乐部隐在雾里,破窗的轮廓像只半睁的眼,可那甜香散了,连带着里面的牌局声、辛集兴捡筹码的影子,都仿佛被这声“归队”劈成了两半,一半留在雾里,一半被这锐劲拽着,往营区的方向走。

电流杂音还在“滋滋”响,连长的声音已经沉了下去,像块铁落进了水里,可那股锐劲还在,缠在耳膜上,刮得人心里发紧。我摸了摸腰间的对讲机,塑料壳被傣鬼刚才的力道攥得发烫,突然觉得这声音像道无形的线,一头拴着营区的靶场、推演室、酒桌,一头拴着我们此刻站着的雾里,正用力往回拽,连带着脚下的红土、枝头的霜花、心里那些没说出口的沉,都跟着晃。

傣鬼的喉结在绷紧的脖颈上猛地滚了半圈,不是寻常的吞咽,是带着股较劲的沉——像吞下半块没嚼烂的冰,冰棱刮过喉咙的涩感从他紧绷的下颌线透出来,连耳后的疤痕都跟着微微发颤。那道疤是去年在桃九垭口被逃犯的砍刀划的,缝了七针,此刻被晨雾浸得发亮,像条没愈合的红蚯蚓,缠着他没说出口的话。

他没看我,视线依旧斜斜落在俱乐部那扇破窗的方向,可我能看见他眼底的光——刚才还翻涌着的沉,像被什么东西硬生生往下压,压进战术服的褶皱里,只剩睫羽上沾着的雾珠,在晨光里闪了闪,又被他眨眼的动作蹭没了。

右手还按在腰间的对讲机上,指腹的老茧碾过通话键的塑料壳,发出“沙沙”的轻响。那壳子边缘被磨得发亮,是常年攥握留下的包浆,此刻被他拇指死死按住,指节透出的白像要从战术手套里钻出来,把“通话中”的红灯都摁得暗了半分。

“收到。”

两个字从他齿缝里挤出来,短得像没出鞘的刀——刀身在鞘里“嗡”地颤了颤,没露锋芒,却带着股劈开雾的劲。声音裹着晨雾的冷,撞在战术背心的弹匣上,发出“笃”的轻响,像颗钉进地里的桩。没有多余的尾音,没有迟疑的停顿,连电流的杂音都被这两个字劈得断了半秒,仿佛空气里突然多出道无形的墙,把俱乐部方向飘来的甜香、牌局的余响,全挡在了另一边。

我盯着他战术背心的左胸内袋,那里鼓着的那块更显了。

不是弹匣的长条形,是方硬的小团,金澜会所会员卡的塑料壳把墨绿色的布料顶出三道棱——最上面那道刚过第三根肋骨,中间那道正卡在旧伤的位置(去年练擒拿时被学员误伤的淤伤,现在还能摸到隐约的硬),最下面那道拖到腰侧,像三颗没咽下去的石子,硌得他刚才的步伐都发歪。

可此刻,那三道棱突然变了。

不是硌得慌的刺,是种发烫的沉。像块被火炭烘过的红土,贴着他的肋骨往皮肉里渗,烫得他下意识挺了挺腰——战术服的肩线瞬间绷得笔直,不是刻意的绷紧,是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直,像被无形的线猛地往上拽,把刚才被筹码、酒气、甜香压弯的弧度,全拽回了该有的模样。

我突然想起新兵连考核,他狙击枪打脱靶时也是这样。连长把靶纸拍在他脸上,他没辩解,只是攥着枪托说“收到”,那时他后颈的肌肉绷得像块钢板,枪带勒出的红痕里渗着汗,和此刻内袋的会员卡顶出的棱,竟有种莫名的重合。

对讲机的电流“滋滋”响着,还在等他的下文,可他松开了通话键。指腹离开的瞬间,塑料壳上留下个浅淡的白印,像枚没盖实的戳。内袋的会员卡还在鼓着,只是那三道棱不再晃了,硬挺挺地贴在他肋骨上,像块嵌进肉里的证物——证着刚才在俱乐部后窗看到的:辛集兴后腰那道硬邦邦的鼓包,内袋露出的那点红,还有满地滚得像碎玻璃的筹码。

“走了。”他终于开口,声音比“收到”更沉,像从喉咙深处碾出来的。

转身时,战术靴的钢头碾过刚才那片枯叶的碎末,发出“咔嚓”的轻响,混着对讲机里残存的电流声,像在给没说出口的话打拍子。我盯着他的背影,看见内袋的鼓包随着他的步伐轻轻起伏,不再是硌得人发慌的刺,倒像块被体温焐热的红土——桃九垭口的红土,看着软,却能把最深的脚印,稳稳托住。

晨雾开始往高处退,露出战术背心上的军衔,在晨光里泛着冷光。那两个字的余响还在雾里飘,像道没写完的命令,一头拴着营区的靶场,一头拴着他内袋里的会员卡,把所有沉在心底的重,都捆成了他挺直的肩线。

“有紧急任务。”

连长的声音从对讲机里钻出来时,带着股明显的背景音——不是靶场的风声,也不是推演室的粉笔灰响,是皮鞋跟磕在硬地上的“笃笃”声,一下下,很有节奏。我几乎能看见那场景:指挥部的军用地图铺在红木桌上,边角卷着毛边,他踱步时军靴跟磕在地板的瓷砖缝里,每步都踩在“东欧赛区”的标注上,指节或许还在摩挲地图上的等高线,把“喀尔巴阡山脉”几个字蹭得更淡。

“2022国际狙击手比赛,你们俩顶上。”

这话像块预热好的铁,“啪”地砸在晨雾里。去年咱们拿了团体第三,颁奖时连长把奖牌挂在我和傣鬼脖子上,说“明年要冲第一”,那时他的声音里裹着酒气的热,此刻却带着地图油墨的涩,每个字都像用圆规刻在战术图上,带着不容置疑的准。

“黄导,重点备战术射手单兵赛。”他的声音顿了顿,背景里的踱步声停了,该是他俯身按住了地图上的某个点,“把你那套‘游动靶速射’再磨磨,东欧那帮小子,专打移动靶的刁钻角度。”

对讲机的电流突然“滋滋”疯响起来,像被谁扔进了装满碎石的铁桶,反复摇晃。那电流像把钝刀,反复刮着“国际狙击手比赛”几个字,把“国际”的尾音磨得发毛,“狙击手”三个字带着毛刺,扎得人耳尖发疼,连“比赛”的暖都被磨成了冷,像块刚从冰窖里拖出来的铁牌。

我盯着傣鬼架在肩上的狙击枪,枪管的反光突然在眼前晃成片白——猛地想起去年冬天的拳台。

那天刚下过雪,俱乐部的暖气坏了,拳台的橡胶垫冻得发硬,踩上去“咯吱”响。辛集兴蹲在铁丝网上绑拳套,蓝红相间的皮革被他擦得发亮,指腹蹭过磨损的拳峰处,发出“沙沙”的响,滑石粉在他掌心积成小堆,像没化的雪。电视里正放着前年的狙击赛录像,镜头扫过趴在雪地里的狙击手,伪装网和雪融为一体,只有瞄准镜的反光偶尔闪一下。

“这玩意儿比练拳精细。”他突然抬头,烟嗓里带着笑,呼出的白气裹着他的话,撞在铁丝网上,“一颗子弹定输赢,容不得半点虚。”

电视里的枪响了,靶纸的十环处炸开个小洞。他用缠着绷带的手指点了点屏幕:“你看这瞄准镜,十字准星偏半分,子弹就飞靶了。”说着,他攥紧擦好的拳套,往我面前举了举,指腹敲了敲拳峰的皮革,“跟咱们出拳一个理,心歪了,准头就偏了。”

那时他的指腹还沾着滑石粉,蹭在我手背上发涩,可话里的劲是稳的,像块压在拳台角落的铅块,能镇住所有发飘的动作。拳台的旧灯在他头顶晃,把他训练服上的汗渍照得发亮,那些渍痕是歪歪扭扭的,却透着股坦荡——是练拳时实打实砸出来的,没有半分虚。

可此刻,电流还在“滋滋”刮着“狙击赛”三个字,像在故意撕扯那段回忆。我摸了摸狙击枪的瞄准镜,冰凉的金属面映出我自己的影子,也映出傣鬼紧绷的侧脸——他耳后的疤在晨光里泛着红,像去年在桃九垭口流的血。远处俱乐部的铁门隐在雾里,不知道辛集兴是不是还在捡那些象牙白的筹码,他的指尖会不会还在抖,像瞄准镜里没稳住的十字准星。

“听见了?”傣鬼突然碰了碰我的对讲机,他的战术手套沾着点红土,蹭在塑料壳上,留下道浅痕,“游动靶速射,你的强项。”

我“嗯”了一声,视线从瞄准镜移开,落在远处靶场的方向。那里的红土冻得发硬,去年辛集兴就是站在那片土上,看我练狙击,他说“枪和拳一样,都得跟手贴心”。而现在,那片红土在等我们回去,等我们把准星对准靶心,把那些跑偏的念头,全摁回该在的地方。

电流声渐渐小了,连长还在说参赛细则,可我脑子里反复响着辛集兴的话。心歪了,准头就偏了。这话像颗子弹,穿过晨雾和电流的杂音,稳稳钉在我绷紧的神经上——狙击赛要来了,而我们的准星里,不能有别的,只能有靶心。

这话像根淬了冰的钢针,猝不及防就扎进锁骨窝——不是轻飘飘的刺,是带着倒钩的钻,针尾还挂着去年冬天的雪粒,扎得皮肉瞬间发紧。我能清晰地感觉到那点疼往深处钻,顺着气管往下滑,堵在喉头,连呼吸都成了件费劲的事:吸进的晨雾带着霜气,到了锁骨窝就卡一下,再呼出来时,气流里裹着点发颤的滞涩,像被什么东西拽着,落不踏实。

视线落在傣鬼的侧脸上,他耳后的疤痕正泛着层薄红。

那道疤是去年深秋挣来的。桃九垭口的红土没到脚踝,追逃犯时他替我挡了一刀,砍刀的钝刃在耳后犁出道血口,缝了七针。拆线那天他对着镜子笑,说这疤像条小蛇,能镇邪,那时疤是浅粉的,像块没长好的嫩肉;此刻被连长的话一烫,竟透出层活血的红,边缘的皮肤微微发颤,像被烙铁扫过的铁皮,在晨光里亮得扎眼,和他战术帽檐投下的阴影形成刺目的对比。

他突然转身。

不是缓缓冲力的转,是肌肉猛地一收,像被拉满的弓弦突然弹开。战术靴的钢头在冻硬的地上碾出半圈灰——那钢头边缘有道豁口,是上个月匍匐训练时磕在岩石上的,此刻带着股狠劲往地面拧,把昨夜落下的枯叶碎末和晨雾凝成的白霜全绞进土里,转出个螺旋状的浅坑,像要把什么东西死死钉在底下。动作快得带起残影,战术背心的弹匣晃出“哐当”一声,像要甩掉沾在身上的雾,甩掉俱乐部飘来的甜香,甩掉刚才在破窗看见的辛集兴捡筹码的背影。

可就在转身的瞬间,他的目光往俱乐部的方向扫了半秒。

那半秒太短了,短得像瞄准镜里闪过的流弹。

晨雾还没散尽,俱乐部的轮廓在雾里泡得发虚,破窗的玻璃碴反射着点晨光,像只半睁的眼;铁丝网上挂着的旧拳套被风掀得晃了晃,蓝红皮革的褶皱里,还卡着去年的滑石粉,白得像没化的雪。他的瞳孔在那半秒里缩了缩,睫毛上沾着的雾珠抖落两颗,一颗落在战术靴的钢头,一颗砸在刚才碾出的灰坑里,洇出个小小的湿痕。

那眼神太复杂了——有没说出口的沉,有攥紧匕首时的狠,还有点一闪而过的软,像舍不得把什么东西彻底丢在雾里。明明转身的动作快得像要割裂过去,这半秒的回望却慢得像在数晨雾里的尘埃,把俱乐部的轮廓、破窗的形状、甚至可能飘在风里的半缕甜香,都匆匆刻进眼底。

“嗒”的一声,战术靴的钢头终于彻底转过来,碾过刚才的灰坑,把那点湿痕压成了模糊的印。他耳后的疤痕还红着,像块没凉透的烙铁,可那半秒的回望已经收了,只剩下挺直的肩线,和战术裤腿扫过草茎的脆响,往营区的方向去。

晨雾在他身后重新合拢,把俱乐部的影子裹得更紧。我摸着自己的锁骨窝,那根“针”还扎在原处,只是此刻突然懂了——那半秒的回望,不是留恋,是把没说出口的话,悄悄寄存在了那扇破窗里。

就半秒。

短得像狙击枪扳机被扣动的瞬间,快得让人抓不住具体的影,却足够把该烙进眼里的东西,全钉得死死的。

傣鬼的目光扫过俱乐部铁门时,晨光正顺着栏杆的锈缝往上爬。最底下那根栏杆缠着圈黄色电工胶带,是去年冬天挡风用的,此刻被晒得发脆,卷边卷成半圈,像片脱水的枯叶,露出底下的铁锈——红得发暗,是被雨水泡透又晒干的颜色。阳光顺着卷边的弧度滑过,在铁锈上投下道细影,像根没画完的线,一头连着胶带的白,一头牵着栏杆的红。

再往上半尺,是那扇破窗。

玻璃碴还卡在窗框的锈缝里,尖梢朝上,像排没收起的刺刀。有片最大的三角碴被晨光照得发亮,不是通透的亮,是蒙着层灰的闪,像颗碎掉的星子,反射出拳台的一角——橡胶垫的暗红边缘,散落的象牙白筹码,还有半张掀翻的牌桌腿,在玻璃碴的折射里拧成团模糊的影。我记得这扇窗,上个月辛集兴还念叨着要换块新玻璃,说“碎碴子扎人”,此刻那些碴子却在阳光下亮得扎眼,像在替谁守着里面的秘密。

视线最终落在拳台方向。

雾最薄的地方,隐约能看见道人影。该是辛集兴,背对着破窗站着,肩膀微沉,像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压着,比刚才在窗后看到的更显孤。他的金表链该是从袖口滑出来了,在晨光里荡出细闪——不是连贯的亮,是断断续续的晃,像条小蛇游过红漆标语“拳正心正”的字缝,在“正”字的最后一横上顿了顿,又滑进阴影里。橡胶垫上散落的筹码也在反光,象牙白的圆片被阳光照得半透明,像撒了一地没化的冰碴,衬得那人影的沉,更重了几分。

半秒一到,像有人突然拽了把他的战术背带。

傣鬼的目光猛地收回来,快得带起道风,扫过我脸颊时,带着晨雾的凉。他黑眸里刚才还翻涌的乱像——胶带的卷边、玻璃的碎光、人影的沉、金表链的闪——全被什么东西硬生生压了下去。不是蛮力的堵,是像用枪托把靶场的浮土压实,一下,就把所有飘着的、晃着的,全摁进了深处。

最后留在眼底的,只剩片深不见底的沉。

像桃九垭口暴雨后的红土坑,深得能没到胸口,却稳得能站人。晨雾的白、晨光的金、栏杆的锈红,全被这沉吸了进去,连他耳后那道泛红的疤,都在这沉里淡了几分,只剩道清晰的轮廓,像条刻在骨头上的记号线。

他的睫毛颤了颤,刚才扫过的半秒里沾的雾珠,顺着睫毛尖往下掉,“嗒”地落在战术靴的钢头上,碎成细粒。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没说出口的话,那半秒里的所有影,都被这沉裹成了团,像被红土埋住的脚印,看不见了,却踏踏实实存在着,压在脚底,成了往前走的劲。

“走。”

一个字从他齿缝里挤出来,不是轻飘飘的吐,是带着股冻土的硬,像块被攥热的铁,“咚”地砸在晨雾里。尾音裹着没散尽的电流杂音,撞在傣鬼自己的战术背心上,震得弹匣里的子弹轻轻“咔”了一声,像在应和这声命令。

他转身的动作快得像收枪。

不是缓缓冲力的转,是肩胛骨猛地一收,战术服的褶皱被带得绷直,露出后腰别着的匕首鞘——黑檀木柄上的“稳”字刻痕还凝着霜,随着转身的惯性晃了半寸,又被肌肉的力道拽回原位。晨雾在他身后扯出道浅痕,像被撕开的棉絮,没等合拢,他的军靴已经踩在了往营区去的路上。

战术背心里的弹匣开始轻轻撞。

不是杂乱的响,是黄铜弹壳蹭过弹匣壁的“咔啦”,脆得像冰碴碰撞,每响一声,都和他迈步的节奏对上。军靴的钢头碾过冻土时,发出“咚咚”的闷——那冻土表层结着层薄冰,钢头碾上去,冰碴“咔嚓”碎在靴底,闷响里裹着细碎的裂,像他在给自己打拍子,一步一响,把心里的乱全按进这节奏里。

我盯着他的背影,突然发现左胸内袋鼓着的那块变了。

不再是刚才那样随着步伐晃悠的跳,而是沉在那里,像块被体温焐透的红土。墨绿色的布料被会员卡的塑料壳顶出三道棱,此刻绷得发亮,能数清最上面那道棱正卡在第三根肋骨的旧伤处(去年练战术匍匐时被碎石硌出的硬疙瘩,摸上去还带着点钝疼)。塑料壳的边角不再是硌得慌的刺,倒像被他的体温焐软了些,贴着皮肉往下沉,把布料的纹路都压得服服帖帖,连战术背心的肩带都跟着往这边偏了半分,像在给这块“沉”让位置。

这让我想起桃九垭口的红土。

去年深秋的雨把那土泡得发黏,没到脚踝时,每拔一步都像拽着块铁,军靴陷在里面,后跟带起的土块能砸疼小腿。傣鬼当时背着受伤的通信兵,红土顺着他的作战靴往下淌,在裤腿上结成硬壳,他喘着气笑:“这土实,压得住分量。”那时我没懂,此刻看着他内袋里那道沉下去的棱,突然就明白了——那红土能埋住半只军靴,能托住受伤的人,自然也能压住些没说出口的话。

会员卡的塑料壳该是被他的体温焐得发烫了。

隔着半米远,我都能想象那温度——不是灼人的热,是种贴着皮肉的温,像把没开刃的刀,钝钝地往骨头上压。最下面那道棱拖到腰侧,正对着他战术裤上的磨痕(常年握枪磨出的毛边),把“金澜会所”四个字压得死死的,像要把那张卡嵌进肉里,和去年桃九垭口溅在裤腿上的红土融成一团。

“咔啦——咚咚——”

弹匣的响和军靴的步点越来越密,像在加速的鼓点。晨雾被他的步伐劈开,露出地上的车辙印——是刚才黑风衣们的皮鞋碾过的,浅得像没存在过,此刻正被傣鬼的军靴印覆盖,深而实,每一步都带着股要把虚浮踩碎的劲。

我快步跟上时,指尖扫过自己的战术背心内袋,那里也别着块硬——是昨晚从俱乐部捡的半片筹码,象牙白的塑料壳磨得发乌。此刻被体温焐着,竟也生出点沉,像傣鬼内袋里的会员卡,像桃九垭口的红土,把那些翻涌的疑问、没说出口的担忧,全压在了最深处,只留下脚下的路,和越来越近的营区方向。

雾开始散了,远处靶场的红土在晨光里泛着褐,像块被铺开的布。傣鬼的背影在雾里越来越清晰,内袋的那道棱始终沉在那里,像枚没说出口的誓,随着他的步伐,一步一步,往该去的地方走。

对讲机还在“滋滋拉拉”地响,像台生了锈的齿轮箱,转得磕磕绊绊。电流时强时弱,把连长的声音撕成一截一截的,裹着靶场的风沙味往耳朵里钻。他报比赛时间时,尾音带着指节敲战术板的“笃笃”声——该是食指关节敲在“7月15日”的标注上,那力度透过电流传过来,像颗小钉子,“咚”地钉在我绷紧的太阳穴上;说地点“喀尔巴阡山脉西侧靶场”时,背景里混进地图展开的“哗啦”声,纸页摩擦的糙,把“山脉”两个字磨得发沉,像块浸了水的布;提到对手,他的声音突然提了半分,“东欧那几支队伍”几个字咬得格外实,像嚼着块没煮透的红土,“都是实战里滚出来的,去年在科索沃拿过团体第一,狙杀记录比咱们的靶纸还厚”。

每句话都带着股钻劲,不是钝钝的砸,是细钉子顺着耳道往里楔,把神经绷得越来越紧。我能感觉到后颈的肌肉在发僵,像被晾在寒风里的帆布,硬邦邦的,连转动脖子都带着“咯吱”的涩。

指尖不知何时已经落在了战术裤的膝盖补丁上。

那补丁是块洗得发白的作训服边角,布料上还留着靶场的红土渍,像块没褪干净的胎记。辛集兴缝的时候,用的是军绿色粗线,针脚歪歪扭扭的,有的地方扎得深,把里层的衬布都带了出来,有的地方线松了,留着半寸长的线头,风一吹就跟着晃,像爬着几只歪歪扭扭的小蜈蚣。最显眼的是补丁边缘,他怕磨腿,特意用双线锁了边,那线在膝盖内侧磨出了层亮,是我匍匐训练时蹭的,把粗线的纹路都磨平了,像块被摸久了的老茧。

我无意识地抠着那道锁边。

指尖的老茧蹭过线结的硬疙瘩,起了层细屑。突然就想起那天下午,俱乐部的暖气坏了,辛集兴蹲在拳台边给我缝补丁。他刚带完三个小时的对抗训练,指关节还肿着,捏着穿了线的粗针,手微微发颤,针好几次都扎偏了,戳在他自己的拇指上,冒出个小红点。他甩甩手骂了句“娘的”,又继续缝,针脚歪得更厉害了,却把补丁往膝盖内侧拽得更紧,“得缝牢点,不然你这膝盖,下次匍匐就得磨出血”。

我当时嫌他缝得丑,嘟囔着“还不如军需处的缝纫机”,他突然抬头,烟嗓里带着笑,眼角的皱纹堆起来,像揉皱的训练计划表:“跟个娘们似的,膝盖比脸还嫩。”说话时,他举着裤子往我腿上比,掌心的滑石粉蹭在补丁上,落了层白,像撒了把没化的雪。那天拳台的旧灯在他头顶晃,把他鬓角的白头发照得发亮,可他的手虽颤,捏针的劲却稳,每扎一下都透着股“得把你护好”的沉,像他教我摆拳时总说的:“力得沉到底,才护得住自己。”

“……黄导?听见没?”

对讲机的电流突然尖锐起来,像根铁丝刮过耳膜。我猛地回神,指尖还抠着补丁的线结,把那半寸线头拽得直挺挺的。晨雾已经淡成了薄纱,能看见傣鬼的背影在前面晃,他战术背心里的会员卡把布料顶出三道棱,像三颗没说出口的字。而我的膝盖上,那块歪歪扭扭的补丁还在发热,针脚里的红土渍被体温焐得发软,像辛集兴没说尽的话,正顺着裤腿往骨头里渗。

连长还在那头说对手的战术特点,“擅长山地伪装,狙击镜裹着桦树皮,跟雪地融成一片”。我深吸一口气,把指尖从补丁上挪开,摸向腰间的狙击枪背带。帆布的糙蹭着掌心的老茧,像辛集兴当年攥着我的手腕教我持枪的力度——稳,且沉,能把所有飘着的念头像钉补丁似的,牢牢摁在该在的地方。

风突然打了个旋。

不是刚才顺着梧桐树梢飘的软,是猛地掉转方向,像被谁攥着领子往回拽,带着股营区特有的硬——混着靶场的红土腥、枪械保养油的涩,还有炊事班飘来的小米粥香,劈头盖脸往这边扑。刚才还缠着后颈的甜香(金澜会所的雪松调)被这股风撞得七零八落,碎成星星点点的屑,往俱乐部的铁门后缩,像群受惊的鸟。

号声就是这时卷过来的。

不是晨练号那种拖着尾音的悠长,像浸了水的棉线,能在雾里荡出半里地;这是集合号,“嘀嘀嗒嗒”的节奏快得像急雨打在铁皮上,每个音符都绷得发亮,带着股不容分说的催。第一声“嘀”撞在俱乐部的铁门上,震得栏杆上的旧胶带“啪”地抖了下,卷边的胶面蹭过锈迹,落下道浅灰;第二声“嗒”弹在破窗的玻璃碴上,碎成更尖的响,像冰棱断裂;最后几个连音撞在门楣的“格斗”残漆上,弹回来的全是硬茬——带着铁锈的腥、冷铁的凉,刮得人耳膜发疼,比连长的对讲机声更像道命令。

我下意识往傣鬼身边靠了靠。

战术服的布料蹭过他的臂弯,发出“沙沙”的轻响,能觉出他作战服下的肌肉是绷紧的,像块没焐热的铁。刚挪半步,右脚的鞋带突然勾住了他的靴跟——我的鞋带尾端磨出了毛边,是上次匍匐训练时被铁丝网勾的,此刻恰好缠进他靴跟的防滑纹里(那纹路里还嵌着桃九垭口的红土渣,洗了三次都没掉)。

两人同时顿住。

不是刻意的停,是重心突然被拽了下,像被根无形的线捆住了脚踝。我的身体往前倾了半寸,他的肩膀往左侧偏了偏,战术背心里的弹匣“咔啦”撞了声,像在替我们倒吸口凉气。晨雾在我们之间荡了荡,能看见他耳后的疤痕正对着我的眉骨,那道去年桃九垭口的红印,此刻和我战术帽檐的阴影叠在一块儿,像幅没画完的拼图。

这一勾,勾得格外巧。

像去年在桃九垭口追逃犯,他拽着我的战术背带跨过断崖,也是这样突然的顿,却在失衡里生出种踏实——知道对方会稳稳托住你。此刻鞋带还缠在他的靴跟,我低头解时,看见他的军靴底沾着片枯叶,是刚才碾过的那片,叶脉的碎末嵌在防滑纹里,和我的鞋带毛边缠成了团,像在说谁也别想先走。

号声还在催,“嘀嘀嗒嗒”的节奏敲在铁皮上,把雾震得更薄了。傣鬼没动,等我解开鞋带,指腹蹭过他靴跟的红土渣时,他才轻轻“嗯”了声,像在说“走了”。可那半秒的顿,像颗钉子,把刚才的风、号声、缠在一块儿的鞋带,全钉在了晨光里——原来有些线,不用明说,缠在靴跟、绕在臂弯、系在同片红土上,就够了。

风还在往营区的方向刮,号声的尾音裹着更多的脚步声(该是战友们往操场跑),撞在我们后背。我跟上傣鬼的步子时,故意让战术靴的边缘蹭了蹭他的靴跟,红土渣混着枯叶末落在地上,像两道并排的辙,往靶场的方向延伸,硬得能扛住这阵急风。

“辛……”我刚要开口,就被他肘弯撞了下肋骨。

不重,却带着股警告的劲。他没回头,声音压得比号声还低:“连长的话,听见了?”

“听见了。”

“听见什么了?”

“……归队,备赛。”

“还有呢?”

我喉咙突然一紧,像被什么东西攥住了。不是哽咽的酸,是种钝钝的堵,气卡在半截,吸不进也呼不出,胸口闷得发沉,像揣着块浸了水的帆布。傣鬼的话像根细针,刺破了刚才强装的镇定,露出底下那些没说出口的重——还有那句没明说的“暂且放下”。

这四个字没从连长嘴里蹦出来,却像道无形的命令,悬在晨雾里,带着股冰碴子的凉。要放下的哪里是件事,是一整个沉甸甸的俱乐部:掀翻的牌桌还歪在拳台边,铁腿刮出的红痕在晨光里像道没愈合的伤口;散落的筹码滚得满地都是,象牙白的圆片有的卡在橡胶垫的纹路里,有的撞在铁丝网上,“叮叮”的余响还没散尽,像谁在数着没收拾的残局;空气里的甜香混着烟味,黏在战术服的布料上,搓都搓不掉,像层洗不净的膜。

还要放下辛集兴后腰的鼓包。那鼓包在他弯腰捡筹码时顶得格外显,深灰衬衫被撑出三道褶,从第三根肋骨往胯骨延,把内袋里会员卡的轮廓勒得清清楚楚——塑料壳的棱角、磨出的三道白痕、露出的那点红,像幅被揉皱的画,印在脑子里,擦都擦不去。刚才他攥着断牌的手在抖,指腹的老茧蹭过塑料壳的裂纹,那道颤顺着空气传过来,此刻还在我指尖晃,像没稳住的瞄准镜。

更要放下“拳正心正”上的碎痕。红漆标语被金表链的影子割得支离破碎,“正”字最后一捺掉了块漆皮,落在橡胶垫上,碎成齑粉,被风卷着往靶场的方向飘。那是辛集兴亲手刷的漆,去年新兵入队时,他踩着梯子往墙上刷,说“练拳先练心,心正了,拳才硬”,那时他的训练服后背全是汗渍,在阳光下亮得像层油,此刻那些汗渍的印子,却被牌桌的酒气泡得发涨,软塌塌的,没了筋骨。

还有那些滚得满地都是的象牙白筹码。圆片边缘的毛边蹭过掌心的老茧时,带着种滑腻的凉,和拳套的糙、沙袋的闷、狙击枪的沉全不一样。有的筹码背面还留着“JINLAN”的烫金,被辛集兴的血蹭过,红得像道没结痂的伤,此刻正卡在我战术靴的钢头缝里,硌得脚趾发疼,像颗没拔出来的刺。

这些要放下的东西,裹在一起,凝成了块冰。

不是光滑的圆,是带着棱角的硬,棱上还沾着俱乐部的灰、辛集兴的汗、红漆的碎,“哐当”一声砸进喉咙口。冰棱的尖正卡在锁骨窝,寒意顺着气管往下爬,冻得唾液都快凝固了,想咽,喉咙被棱角刮得发疼,像吞玻璃碴;想吐,那冰又沉得坠在胸口,连带着呼吸都带着滞涩,每口气都裹着霜,凉得肺腑发紧。

晨雾还没散尽,风卷着集合号的尾音往这边扑,撞在我战术帽的檐上,“嗒嗒”响。我盯着傣鬼的侧脸,他耳后的疤在晨光里泛着红,像被这“放下”二字烫的。喉咙里的冰还卡着,棱角越嵌越深,把那些没说出口的话全冻在了里面——原来有些东西,不是想放就能放下的,它们像桃九垭口的红土,沾在靴底,嵌进纹路,就算走得再远,也能在某个瞬间,硌得你心口发疼。

傣鬼突然停下脚步。

不是缓缓冲力的顿,是像被钉进冻土的桩,军靴的钢头碾在冰碴上,发出“咔”的脆响,把往前涌的晨雾都震得退了半寸。他转身时,肩胛骨的肌肉猛地绷紧,战术服的褶皱被晨光劈成两半——一半浸在雾的白里,一半裹着光的金,像块突然翻面的烙铁,烫得空气都微微发颤。

晨光恰好落在他眼底。

不是刚才那种蒙着红血丝的沉,是亮起来的锐。红血丝淡了些,像退潮的水,露出底下深黑的底色,而那底色上,浮着层金属的光——不是金表链的冷,是淬了火的钢,刚从水里捞出来,表面凝着层白汽,亮得能照见人影,却带着股能劈开铁的硬。睫毛上的雾珠被光一照,像沾了层碎钻,随着他眨眼的动作,簌簌往下掉,落在战术背心的弹匣上,“嗒”地碎成细粒。

“黄导,咱们是兵啊。”

这几个字从他齿缝里挤出来,不是喊,是砸——像把八斤半的狙击枪,“咚”地砸在晨雾里。音波荡开的瞬间,俱乐部飘来的甜香突然散了,那雪松混佛手柑的腻,被这五个字劈成了星点,没等落地就化在光里;牌局的酒气也退了,带着股仓皇的涩,往破窗的方向缩;连空气里飘着的筹码塑料味,都被震得没了影,只剩靶场红土的腥,顺着风卷过来,清得像洗过的钢。

我盯着他攥紧的拳头。

指节绷得发亮,能看见战术手套的掌心磨出的洞,露出里面指腹的老茧——那是常年握黑檀木柄匕首攥出来的,沟壑里还嵌着靶场的铜屑。匕首在战术裤里顶出个浅痕,位置刚好在右腿外侧的旧伤处(去年解救人质时被弹片擦伤的疤),那道刻在木柄上的“稳”字,该还在发烫吧?上次野营拉练遇袭,他攥着匕首劈开荆棘,木柄被汗水浸得发亮,“稳”字的刻痕里渗着血,红得像团烧在骨头上的火。

突然就想起新兵连考核那天。

靶场的红土被七月的日头晒得发脆,我趴在掩体里,狙击枪的准星总晃,三发子弹全脱了靶。连长把靶纸摔在我脸上时,我攥着枪托的手抖得像秋风里的草。是傣鬼走过来,攥住我的手腕往回带——他的掌心裹着我的手背,老茧蹭过我出汗的指缝,力道带着不容置疑的沉,黑檀木柄的匕首就别在他腰侧,“稳”字的刻痕在阳光下闪了闪。

“兵的本分,是把该做的事做好。”他当时的声音裹着靶场的风沙,砸在我耳骨上,像块烧红的烙铁,“脱靶了就练,手抖了就攥紧,别找借口。”那时他的眼底也有这样的光,不是新兵的怯,是老兵的硬,像块被磨了千遍的钢,亮得纯粹,也沉得扎实。

此刻晨光更烈了,把他耳后的疤痕照得透亮。那道去年桃九垭口的纪念,边缘的皮肤微微发颤,却没了刚才的红,只剩道清晰的线,像刻在骨头上的界——界的这边是俱乐部的乱、辛集兴的谜、要放下的重;界的那边是靶场的准、狙击枪的沉、兵该守的本分。

他的拳头松了松,又猛地攥紧,指节碾过掌心的老茧,发出“沙沙”的响,像在给自己上弦。“走了。”这次的声音里没了刚才的沉,多了层透,像冰碴在阳光下化出的水,清得能看见底。

我跟上他的脚步时,突然觉得那五个字还在雾里荡——“咱们是兵”。这四个字像道护身符,也像道紧箍咒,把那些翻涌的乱、没说出口的疑,全圈在了该在的地方。靶场的方向传来隐约的枪声,脆得像冰裂,而我们的影子被晨光拉得很长,踩在红土上,硬得像两块没弯的钢板。

那时辛集兴就站在旁边,抱着胳膊笑:“傣鬼说得对,本事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晨雾正在退潮。

不是一下子散尽的,是被晨光一点点抽走了棉絮,从贴着地面的白,慢慢往树梢上缩。最薄的地方已经透出片亮蓝,不是天空的淡,是带着锋芒的锐,像靶场刚换的新靶纸,蓝环边缘还带着油墨的亮,圈在灰蒙蒙的雾里,格外扎眼。我盯着那片蓝,突然想起狙击镜里的十字准星,总在扣扳机前稳稳卡在蓝环中心,此刻这雾里的蓝,竟也带着同样的定。

号声还在催,比刚才更紧了。

“嘀嘀嗒嗒”的节奏像被谁攥住了弦,越绷越急,黄铜号嘴的金属颤混在里面,撞在营区的白杨树梢上,弹回来的尾音裹着松针的涩。有段号声卡在俱乐部的铁栏杆之间,被锈缝磨得发哑,却更透着股不容拖延的狠,像连长攥着秒表站在起跑线前的眼神。

营区方向的脚步声越来越密了。

不是零散的响,是成片的军靴碾过冻土的“咚咚”声,从操场那头漫过来,带着股生猛的劲。能听出有人的战术背心里弹匣晃出“咔啦”响,有人的水壶撞在腰侧“哐当”轻颤,还有人喊着“快点!”,声音裹着白汽,撞在雾里碎成细粒——该是二柱子那帮新兵,总爱踩着号声的尾巴冲。

就在这时,傣鬼的手突然伸过来。

不是拍,不是拽,是食指勾住我战术背心的肩带,猛地往后一带。力道不算大,却带着股不容分说的劲,像去年在桃九垭口他拽我躲开滚石时那样,指尖的老茧蹭过帆布的糙,留下道短暂的热。我踉跄着退了半步,撞在他胳膊上,才发现自己刚才盯着那片蓝出了神,脚步早慢了半拍。

他没看我,侧脸的线条在晨光里绷得像拉满的弓弦,耳后的疤痕被光照得发亮,像道刻在骨头上的记号线。“走了。”他的声音裹着晨雾的冷,却比号声更让人定住。

被他拽着的肩带还在发紧,我顺着他的力道转身,看见那条被晨光劈开的路。

路是冻土铺的,表层的薄冰被晒得“咔嚓”裂了缝,露出底下的红土,像道通往靶场的箭头。傣鬼已经迈了出去,军靴的钢头碾过冰缝,红土渣顺着裂缝往上冒,沾在靴底的防滑纹里,和他战术背心里会员卡顶出的三道棱,在晨光里晃成了团沉。

我跟上去时,战术靴的边缘蹭过他的靴跟,带起的红土屑落在冰缝里,像两颗并排的星。号声还在头顶炸响,战友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那片亮蓝的靶心在雾里越发清晰。傣鬼的手已经松开了我的肩带,却在迈步时故意放慢半拍,等我跟齐——我们的影子被晨光拉得很长,在冻土上叠成道粗线,硬得能扛住这阵催命的号声,也能托住那些没说出口的重。

路的尽头,营区的白杨树影越来越近,叶片上的霜被晒得“滴答”往下掉,像在数着我们的步数。而那片亮蓝还在往前铺,把雾撕开的口子越扯越大,像在说:别回头,靶场在前面。

我跟在傣鬼身后,每一步都踩着他刚留下的靴印。

那印子还带着余温,战术靴的钢头在冻土上碾出的半圈浅坑,边缘凝着层碎冰,被我的靴底一压,“咔嚓”脆响里混着红土的涩——是靶场特有的红土,黏得像熬稠的血,沾在鞋底的纹路里,走三步都甩不掉,像块生了根的纪念章。他的靴印比我的深半分,该是内袋里的会员卡坠着,把力道往土里压得更实,连带着我踩上去时,都觉出股往下沉的劲,像踩着他没说出口的话。

远处的俱乐部正在变小。

铁丝网的锈尖最先模糊,去年冬天缠的旧胶带被晨雾泡得发涨,卷边的胶面耷拉下来,把“禁止攀爬”的铁牌遮了大半,只剩个“禁”字的上半,在雾里晃成团灰;挂在铁丝网上的旧拳套也看不清了,蓝红皮革的褶皱被拉成模糊的条,只有最边缘的磨损处还闪着点光——那是辛集兴磨破的拳峰,他总说“这地方得糙,才练得出硬骨头”;门楣上的“格斗”残漆更淡了,“格”字的右半被雾吞了一半,“斗”字的竖划像根没立稳的针,歪歪地挑着最后点红,眼看就要化在光里。

可那道“拳正心正”的标语,却像钉在了眼里。

红漆被晨雾洗得发亮,比刚才在近处看时更刺目。“拳”字的上半沾着片枯叶,被风一吹颤巍巍的,倒把底下的红衬得更鲜;“正”字的最后一横缺了块漆,露着底下的灰墙,像道没长好的豁口,可剩下的红漆却凝得格外厚,是辛集兴去年补刷的,那时他踩着梯子往墙上泼漆,说“这字得红,才镇得住邪”,漆点子溅在他训练服上,像落了片血。

此刻那红在晨光里闪,不是匀净的亮,是带着斑驳的跳——有漆皮剥落的浅,有积了灰的暗,还有被金表链影子刮出的细痕,层层叠叠,像道结了痂又裂开的疤。疤边缘的红最艳,像刚渗出来的血,顺着墙缝往下爬半寸,又被晨光钉在那里,不褪,不散,就那么悬着,像辛集兴攥着断牌时,指缝里渗的那点红。

营区的号声突然拔高,惊飞了树梢的晨鸟。我抬头时,俱乐部已经缩成个模糊的方块,只有那道红漆标语还在雾里亮着,像只半睁的眼,盯着我们往靶场去的方向。傣鬼的步伐快了半拍,战术背心里的弹匣撞出“咔啦”响,和我鞋底红土的“沙沙”混在一块儿,像在数着离那道疤越来越远的步子。

可我知道,那道疤没被甩在身后。

红土沾在鞋底,标语的红刻在眼里,连呼吸都带着点涩——像辛集兴擦拳套时,滑石粉混着汗的味。我踩紧傣鬼的靴印,听着红土在鞋底“簌簌”掉渣,突然懂了这红土的意思:它沾着谁的脚印,就跟着谁走,不管走多远,都在鞋底留道痕,像那道“拳正心正”的标语,看着远了,其实早刻进了骨头里。

对讲机里的电流声突然停了。

不是渐弱的消弭,是像被掐断的铁丝,“滋”的尾音刚冒头就戛然而止,留下片突兀的静。晨雾里的风、营区的号声、远处的脚步声,突然都清晰起来,像蒙着的纱被猛地扯掉,露出底下的粗粝。我捏着对讲机的掌心还留着塑料壳的温度,刚才“滋滋”震颤的麻感还没散尽,指腹蹭过磨亮的边缘,那里还沾着点桃九垭口的红土——上次野营拉练时摔的,红土嵌进塑料纹路,洗了三次都没褪。

连长最后那句话却没跟着消失。

“下午三点,战术推演室,带好你们的家伙。”每个字都像淬了冰的刺,扎在耳膜内侧,拔不出来。不是尖锐的疼,是钝钝的沉,像靶场的铅块压在胸口,连呼吸都带着滞涩。我想起上次战术推演,他把咖啡泼在地图上,指着“高地狙击位”骂“这里漏了预备队”,那时他的声音裹着咖啡的焦香,此刻这声“家伙”却带着战术板的冷,硬得能砸碎雾里的蓝。

“家伙”——这两个字在舌尖滚了滚,带着铁锈的味。

该是狙击步枪。八斤半的重量压在肩上,枪托抵着右肩的旧伤(去年冬训打快速射击时的后坐力撞的,现在还留着浅窝),枪管的蓝钢在晨光里泛着冷光,像冻住的溪流。护木上缠着防滑胶带,胶带边缘磨出毛边,是我用美工刀一点点割的,每道裂痕里都嵌着靶场的红土,摸上去糙得像辛集兴的拳套。

该是战术地图。对折三次的牛皮纸,边缘卷着毛边,被汗水泡得发涨,“喀尔巴阡山脉”的等高线用红笔描了又描,那是连长说的“对手可能埋伏的盲区”。地图夹里还夹着去年的弹壳,黄铜色的,被我磨得发亮,压着地图上“1000米狙击点”的标注,像颗钉死的承诺。

该是磨得发亮的瞄准镜。十字准星的中心刻着道细痕,是上次在桃九垭口追逃犯时磕的,当时子弹擦着逃犯耳边飞过,准星晃了半寸,从那以后我每天都用麂皮擦,把细痕磨得只剩道浅影,却总在瞄准镜里看见——像根没拔的刺,提醒我“差半分都不行”。

不是匕首。黑檀木柄的匕首还别在傣鬼的战术裤里,“稳”字刻痕里渗着去年的血(解救人质时被弹片划的),此刻被晨光照得发亮,却不该出现在战术推演室。那是近身格斗的狠,是藏在靴筒里的急,不是摊在地图上的谋。

不是会员卡。金澜会所的红塑料壳还在傣鬼的内袋里,棱角顶得布料发紧,三道磨痕蹭着他的肋骨,像三颗没说的话。那是俱乐部的甜,是牌桌的腻,是拳台不该有的软,不该混进战术推演室的灰——那里只有红土的腥、子弹的冷、地图的糙,容不下半分塑料的滑。

更不是那些藏在衬衫底下的秘密。辛集兴后腰的鼓包、红漆标语上的碎痕、筹码滚过的橡胶垫汗渍,还有傣鬼耳后那道没说清的疤,这些该被红土埋住的东西,不该跟着“家伙”出现在推演室的灯光下。那里的灯光是冷的,照得见战术图上的每道折痕,照得清瞄准镜里的每粒尘埃,却照不透藏在皮肉里的沉。

我摸了摸背上的狙击枪,帆布枪带的糙蹭着脖颈的旧伤(去年练匍匐时被铁丝网勾的),突然懂了连长说的“家伙”是什么。是能攥在手里的硬,是能摊在桌上的明,是能在瞄准镜里找到靶心的准——不是藏着的、掖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是实打实的,能在赛场上顶住东欧队伍的狠,能在推演室里画出制胜路线的,能让“兵”这个字立得住的重。

傣鬼的步伐快了些,战术背心里的弹匣撞出“咔啦”响,和我枪托的“笃笃”混在一块儿,像在给“家伙”们打拍子。晨雾彻底退到树梢时,我看见战术推演室的窗户在阳光下泛着光,玻璃上还留着上次连长用手指划的进攻路线,像道没干的刻痕。

该带的“家伙”,都在肩上、在包里、在磨得发亮的瞄准镜里。那些不该带的,就让它们暂时沉在内袋的红土屑里,沉在俱乐部的雾影里,沉在没说出口的话里——至少现在,瞄准镜的十字准星里,该只有靶心,没有别的。

我抬手摸向腰间的对讲机,指腹先撞上塑料壳边缘的三道白痕——那是去年野营拉练时,傣鬼替我挡树枝,对讲机磕在岩石上犁出的疤,此刻被体温焐得发烫。壳子背面还沾着半片枯叶的碎末,是刚才在俱乐部后墙蹭的,叶脉的纹路嵌在塑料的凹痕里,像枚没盖全的邮戳。温度不是灼人的烫,是贴着皮肉的温,混着掌心的汗,把“收到”那两个字的余震,全锁在了壳子里。

傣鬼的步伐越来越快了。

军靴的钢头敲在冻土上,“咚咚”的闷响里裹着冰碴碎裂的脆——那钢头边缘有道豁口,是上个月匍匐训练时磕在混凝土靶位上的,此刻每落一步,豁口就往冻土深处碾半分,把表层的薄冰碾成细粒,像在给心里的鼓点打拍子。节奏越来越密,从“咚—咚—”变成“咚咚—咚咚—”,战术背心里的弹匣跟着“咔啦咔啦”响,黄铜弹壳蹭过弹匣壁的脆,和军靴的闷叠在一块儿,像支没谱的进行曲,却比号声更让人定住。

晨雾正往树梢退,退得很彻底。

最开始是贴着地面的白在散,露出冻土上交错的靴印(我们的、俱乐部保安的、昨夜牌局散场时的皮鞋印),像幅被雨水晕开的画;接着是腰际的雾在淡,能看清傣鬼战术裤膝盖处的补丁(去年在桃九垭口被荆棘勾破的,他自己用军绿色线缝的,针脚歪得像爬着的蜈蚣);最后是头顶的雾在飘,聚在树梢上,成了团蓬松的白,把晨光滤成淡金,落在我们肩上时,带着点暖,像辛集兴擦拳套时用的滑石粉,细得能钻进衣领。

就在这时,我回头望了最后一眼。

俱乐部的铁门在阳光下泛着锈色的光,不是均匀的亮,是红锈结的痂在反光——门轴处的锈最厚,像块没剥净的树皮,去年辛集兴说“该上点机油”,却总被训练耽搁,此刻被阳光一照,锈痂的裂纹里透出暗红,像渗着血。门栏上缠着的旧胶带全卷了边,白花花的,把“禁止入内”的铁牌遮得只剩个“止”字,像句没说完的劝。铁丝网在门后晃,挂着的旧拳套被风吹得撞在栏杆上,蓝红皮革扫过铁锈的“沙沙”声,隔着几十米飘过来,轻得像声叹息。

而我们的影子,被晨光拉得很长很长。

我的影子歪在左边,战术帽的檐角拖出道尖,像把没开刃的刀;傣鬼的影子在右边,内袋鼓着的会员卡把影子顶出个圆包,像块没化的冰。两道影子并排铺在冻土上,红土屑落在影子的“脚踝”处,被风一吹也没散,硬得像两条没弯的直线——一头扎进身后的谜团里:俱乐部的狼藉(掀翻的牌桌、滚散的筹码、红漆标语上的碎痕)、辛集兴后腰的鼓包(是枪?是钱?还是别的什么?)、金表链在晨光里晃出的冷光;另一头笔直地通向靶场的方向,那里的红土已经在阳光下泛出褐,狙击靶的蓝环隐约可见,像个等在终点的句号。

风突然停了,树梢的雾团往下掉了点,落在我的影子上,瞬间化了。对讲机的余温还在掌心,傣鬼的脚步声已经跑出了节奏,“咚咚”的响撞在靶场的围墙上,弹回来的回声里,带着红土被踩碎的“簌簌”。我收回目光时,看见影子的“指尖”正指着靶场的方向,硬得像被钉在了地上——原来有些路,不管身后缠着多少雾,脚下的影子总会替你把方向站得笔直。

该磨枪了。

这四个字在舌尖滚了滚,带着靶场红土的涩。我站在靶场入口的沙地上,靴底碾过的红土正顺着纹路往下掉,像谁在无声地数着时辰。远处的狙击靶在风里轻轻晃,蓝环边缘被晨光描得发亮,十环中心的小白点像颗凝固的星——那是去年拿季军时打穿的位置,弹孔周围还留着圈淡淡的焦痕,此刻正盯着我,像在催。

深吸一口气,肺叶被晨雾的凉和红土的腥填满。

空气里有股机油的味,是军械库飘来的,混着靶场特有的铁锈香,把俱乐部方向飘来的甜香彻底压了下去。胸腔猛地起伏,喉结跟着滚了滚,把那些翻涌的情绪往深处咽——是辛集兴捡筹码时指尖的颤,指腹的老茧蹭过象牙白圆片,把塑料壳的纹路都磨亮了;是“拳正心正”标语上的碎痕,红漆剥落的地方露出灰墙,像块没结痂的伤;是金表链在晨光里晃出的冷光,链节撞在拳台铁柱上的“叮”,脆得像块冰裂了缝。这些画面在脑子里打着旋,被我攥着枪带的手硬生生往下压,压进战术靴碾过的红土里。

那红土黏得很,去年暴雨后陷过军靴,拔出来时能带起半斤泥,此刻正顺着靴底的纹路往上爬,把那些情绪裹成泥团,死死摁在冻土深处。我能感觉到靴底的防滑纹正一点点咬住红土,像在说“沉下去,别飘着”——就像傣鬼总说的,“靶场的土实,能接住所有虚的”。

辛集兴的事像颗没爆的弹,就埋在这些红土底下。

引线没燃,弹身却发着暗凉,藏在左胸第三根肋骨的位置,和傣鬼内袋的会员卡隔着不远不近的距离。弹里裹着太多东西:他后腰那道硬邦邦的鼓包(摸上去像块铁,棱角分明)、他捡筹码时突然攥紧的拳(指节泛白,像要捏碎什么)、他衬衫领口露出的半截金表链(在雾里闪得像道刀光)。我用红土把这颗弹盖得严严实实,再压上枪托的重量——八斤半的冷铁,足够让它暂时沉着,等磨完枪,等比完赛,再回头慢慢拆。

眼前的赛道已经在晨光里铺开了。

红土被碾成平整的跑道,从脚边一直延伸到百米外的靶位,像条没尽头的绸带。跑道两侧的杂草上还挂着霜,被阳光照得半透明,像串没化的泪。最远处的移动靶机正在调试,机械臂带着靶纸“哐当”转动,靶纸的蓝环在风里晃成道弧,像在挑衅。我的狙击枪就架在检修架上,护木缠着的防滑胶带磨出了毛边,是我用美工刀割的斜纹,每道纹里都嵌着红土,摸上去糙得像辛集兴的拳套——可这糙是踏实的,不像筹码的滑,总让人心里发虚。

瞄准镜的十字准星已经调好了。

镜片擦得发亮,能看见靶场边缘的白杨树梢,连叶片上的虫洞都清晰。十字中心的刻痕是去年桃九垭口留下的,追逃犯时枪托磕在岩石上,震出这道细痕,如今倒成了我的准星标记。此刻那刻痕正对着十环的小白点,像枚钉死的承诺——里面该只有靶心,没有别的。没有俱乐部的牌局,没有辛集兴的秘密,没有金表链的冷光,只有风的速度、子弹的轨迹、扳机扣动时的沉。

只是抬手摸向狙击步枪背带时,指腹突然顿了顿。

不是滑石粉的糙——训练时拳套上的滑石粉总沾在掌心,是带着颗粒感的涩,能搓出白屑;也不是铁锈的腥——拳台铁柱的锈、战术靴的钢头锈,都带着股钝钝的金属味,闻久了倒成了习惯。是种特别的滑,像……像那些没捡干净的筹码。

指尖的老茧陷进背带的帆布纹路里,那滑腻感却挥之不去。是象牙白塑料壳的凉,边缘被磨出的毛边蹭过指腹,带着点若有若无的甜(金澜会所的香氛浸进了塑料里);是圆片背面“JINLAN”烫金的凸痕,硌在掌心的纹路里,比枪带的线结更显;甚至还有点若有若无的黏,像辛集兴的血蹭过的地方,红得发暗,却在指尖留下道看不见的印。

这滑腻感钻进老茧的沟壑里,像颗没挑净的沙砾,硌得指腹微微发颤。我用力攥紧背带,帆布的糙把那滑压下去半分,可松开时,它又悄没声地浮上来——原来有些东西,就算压进红土里,埋进心底,也会在指腹留下道痕,像瞄准镜里那道擦不去的刻痕,提醒你它一直都在。

远处的傣鬼已经开始检查弹匣了,黄铜弹壳在他掌心“哗啦”作响。我深吸一口气,把狙击枪往肩上提了提,枪托抵着右肩的旧伤,那道被后坐力撞出的浅窝突然发暖——像辛集兴拍我肩膀时的力道,“磨吧,磨硬了,啥坎都过得去”。

红土在靴底簌簌作响,瞄准镜的十字准星稳稳锁在靶心。该磨枪了,磨掉那些多余的念,磨出十环的准,磨到指腹的老茧里,只剩枪的沉,再无别的。

只是那象牙白的滑,终究是在心里,硌出了道看不见的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