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牧羊人:活着再见 > 第10章 军号长鸣,信念不朽

周末的下午15:30,炽热的阳光穿透云层,在营房里投下斑驳光影。阿江坐在bunk床上,跷着二郎腿,手中的战术匕首有一下没一下地削着铅笔,《军事地形学》摊在膝头,书页间还夹着母亲寄来的竹叶青茶包,淡淡的茶香在空气中飘散。

突然,手机爆响的《强军战歌》打破了这份宁静,阿江被惊得差点摔了钢笔。他手忙脚乱地去抓手机,起身时作训服下摆扫落了桌上的子弹模型,那是父亲参加自卫反击战时的战利品,承载着老一辈军人的荣耀。“妈!看见新闻没?我们连出了两个一等功臣......”阿江兴奋的笑声还没落下,视频通话里母亲满是泪痕的脸让他瞬间愣住。他攥紧手机,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半步,铁架床被撞得吱呀作响。整个六班宿舍瞬间安静下来,七双眼睛都看向阿江颤抖的指节。“儿啊,”母亲带着哭腔,声音里满是长江水般的呜咽,“上次寄的腊肉收到没?你爸说......”话还没说完,就被压抑的抽泣打断。阿江望着屏幕里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上周收到的包裹,油渍浸透的牛皮纸上写着“昆明军区联勤部转”,当时自己正忙着战术考核,包裹就一直被搁置在储物柜顶,未曾打开。

与此同时,我的作训服口袋震动起来,是叔叔发来的语音。这位参加过两山轮战的老侦察兵,声音就像生锈的枪栓,沙哑又低沉:“看到新闻了。”背景音里,老挂钟的滴答声清晰可闻,那是他在麻栗坡烈士陵园守了三十年的哨所里的声音。“记住,子弹不长眼,但军人的血性要长在骨头上。”我轻轻摸着领口磨白的姓名牌,上面歪歪扭扭的“张鱼”二字仿佛带着温度,刺着我的指尖。那个总把“后勤兵的针线活比侦察兵的枪法更重要”挂在嘴边的上士,如今正静静躺在烈士陵园第七排第三座墓碑下,碑顶的红星在照片里闪烁着微弱的光,像是他从未熄灭的信念。

突然,走廊里传来95式步枪磕在墙上的脆响,紧接着值班员撕裂空气的吼叫传来:“牧羊人突击组!二级战斗准备!”我迅速抓起保养到一半的步枪,弹匣里还剩三滴防锈油,在阳光下像琥珀色的泪。宿舍里八个人同时弹起,作训服纽扣碰撞发出一连串急促的声响。混乱中,我瞥见邓班长战术腰带上的旧军号,铜制号身缠着止血带,那是张鱼牺牲时用过的止血带,上面浸透的血迹已经发黑,记录着那场惨烈战斗的残酷。

车场的水泥地蒸腾着滚滚热浪,连长的钢盔反射着冷冽的光。他左手战术手套缠着黑纱,布料上绣着经纬度,那是张鱼最后定位的坐标,每一道线都像是刻在连长心上的伤疤。“弟兄们!”连长猛地扯开作训服,露出心口狰狞的弹痕,那道弹痕像条扭曲的蜈蚣,诉说着三年前缉毒时的生死瞬间,“金三角的杂种带着81 - 1和RpG,越境500米!”他愤怒地甩开刀疤脸毒贩的照片,南疆的热风裹挟着照片,掠过邓班长臂章上“牧羊人突击组”的褪色绣纹,仿佛在唤醒那段热血的回忆。

作战沙盘散发着幽幽的绿光,映照着每个人严肃的脸。邓班长拿着战术指北针,手指划过边境线,声音冷静而果断:“指挥组:连长、副连、我、鹏哥。突击组:香客、阿江,负责左翼迂回。火力组:谢老板、杰哥,占领3号高地。狙击组:傣鬼、黄导,你们在无名山南坡建立观察点。”傣鬼,本名岩香罕,正专注地给88式狙击步枪安装消音器,月光色的缠头布映衬着枪管的冷芒。他突然把军号塞进我手里,号嘴还带着体温:“观察员,这次换你给我报风速。”我接过军号,看到金属表面的凹痕里嵌着泥渍,那是三年前缉毒行动时,张鱼背着伤员跑过雷区,军号磕在界碑上留下的印记,每一处痕迹都承载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

进入丛林,夜视仪里的世界泛着幽蓝的光,腐叶在战术靴下发出沉闷的爆裂声。我们小心翼翼地前行,每一步都充满警惕。突然,傣鬼的匕首抵住我的后腰,示意我停下。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三十米外的芭蕉叶下,三具尸体静静地躺在那里,雨水不断从他们身上滴落。仔细一看,是边防武警,他们的臂章被割成诡异的微笑形状,喉管切口平整如镜,那是坤沙集团臭名昭着的“死亡微笑”。傣鬼的声音冰冷刺骨,像寒夜的冰碴:“三年前炸死军医未婚妻的,就是这帮畜生。”他的狙击镜闪过一丝红光,我知道,那是军医记忆里燃烧的婚房,二十岁的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倒在血泊中,手里还紧紧攥着军医的少尉肩章,那一幕成了军医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了我们心中必须复仇的执念。

耳麦里突然炸开连长急切的声音:“目标在废弃教堂!人数三十以上!”连长的呼吸声中带着血沫,显然他也在战斗中受了伤,“突击组,三分钟后行动!”傣鬼迅速拽着我跃上一棵古老的百年榕树,气根像蛇一样缠住我们的战术腰带。就在这时,废弃教堂的彩色玻璃突然如烟花般炸裂,阿江的95式步枪喷吐着火舌,曳光弹在雨幕中划出一道道死亡的轨迹,交织成一张火网。“风速3米,东南偏南!”我刚报出数据,傣鬼手中的88式狙击枪便发出一声沉闷的枪响,一名身穿黄色袈裟的毒贩眉心瞬间绽开一朵血花,而他手中的56式冲锋枪还正指着北方,那里立着张鱼的衣冠冢,像是在进行着最后的挑衅。

“RpG!三点钟方向!”傣鬼的嘶吼几乎震破我的耳膜。我猛地转身,只见火箭弹的尾焰如一条狰狞的火蛇,瞬间舔上了杰哥的后背。那炽热的火光刺痛了我的双眼,杰哥整个人被冲击力掀飞出去好几米,重重地摔在地上。在那一瞬间,我清楚地看到他战术背心上“火凤凰”的刺绣,那是他未婚妻亲手绣的,承载着两人之间的深情。与此同时,谢老板的重机枪突然停止了怒吼,这个平时总说“子弹比老婆听话”的上士,抱着已经滚烫冒烟的枪管,义无反顾地扑向敌群。月光下,他手中的战术匕首划出一道道绝望而又壮烈的弧线,每一次挥舞都带着必死的决心。血花不断溅在他胸前的“神枪手”勋章上,那是他父亲参加对越自卫战时获得的勋章,如今带着他的热血,在战场上闪耀着最后的光芒。

我们艰难地突破敌人的防线,来到祭坛附近。刺鼻的汽油味扑面而来,张鱼的军帽端正地摆在骷髅头中间,自刀班的臂章盖在《烈士证明书》上,火苗正在边缘缓缓舔舐。副连的咆哮声瞬间撕裂耳麦:“那是老子给他写的!”傣鬼的狙击枪再次连续轰鸣,三个举着火把的毒贩相继倒地,火把跌落的瞬间,我看清《烈士证明书》上的编号,正是张鱼牺牲当天的日期,这让我们心中的怒火燃烧得更加猛烈。

“全体上刺刀!”连长的吼声如同一记响彻天地的战鼓,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夜枭。我踩着敌人的尸体,奋力跃上祭坛,恰好撞见那个割喉的疤脸毒贩。他挥舞着弯刀劈向我,寒光一闪,千钧一发之际,我瞥见胸前晃动的军号。刹那间,新兵连的晨雾涌上心头,张鱼站在操场中央,军号映着初升的太阳,大声喊着:“起床号!全体五公里!”号声里还混着炊事班飘来的馒头香。此刻,军号撞在弯刀上,迸出的火星点燃了浸透汽油的证明书,也点燃了我们最后的斗志。

晨雾慢慢漫过07号界碑,战斗结束后的战场一片寂静。我们找到了坤沙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2024年2月27日的记录刺痛着我们的眼睛:“支那菜鸟的军号,带着张鱼的血腥味。”副连愤怒地用军靴碾碎钢笔,缓缓跪在张鱼的军帽前。急救包里的信笺飘落,上面写着:“阿妈,等我退伍就回家种地,您教我腌腊肉......”字迹被雨水晕开,洇成红河的支流,那是张鱼对家的思念,也是他未曾实现的心愿。

打扫战场时,每个人都沉默不语,动作机械却又带着一股执拗。有人默默地收拾着武器,仔细擦拭着上面的血迹;有人认真检查弹药,为下一次可能的战斗做准备;还有人围在受伤的战友身边,小心翼翼地给他们包扎伤口,眼神中满是关切。杰哥被火箭弹击中后,面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生命体征十分不稳定,战友们迅速将他抬上临时担架,争分夺秒地准备将他送回营地救治。谢老板牺牲时,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把卷了刃的匕首,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仿佛还在凝视着敌人的方向。战友们怀着悲痛和敬意,将他的遗体抬到一旁,轻轻盖上一面鲜艳的国旗,国旗的一角被风吹起,像是他不屈的灵魂在风中飘荡。

连长召集大家集合,他的声音因为嘶吼变得沙哑而疲惫,但依旧坚定有力:“弟兄们,这次我们虽然成功击退了敌人,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杰哥、谢老板他们的血不会白流,张鱼的仇我们也报了。但只要毒贩还在,只要边境的威胁还在,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松懈!”众人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悲愤与决绝,那是对战友的承诺,也是对祖国的誓言。

回到营地,阿江望着储物柜顶上那包腊肉,眼眶瞬间泛红。他缓缓打开包裹,腊肉的香味瞬间弥漫开来,那熟悉的味道勾起了他对家的深深思念,也让他更加明白自己肩上所担负的责任。他把腊肉分给战友们,每个人都默默接过,像是在接过一份珍贵的寄托,这份来自家人的温暖,此刻成了大家心中最柔软也最坚定的力量。

而我,再次来到张鱼的遗物前,拿起那本被他翻得有些破旧的《军事地形学》,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保家卫国,寸土不让”。看着这几个字,我仿佛看到了张鱼坚毅的脸庞,他的笑容、他的声音、他的一举一动都浮现在眼前。他的精神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我们在守护边境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此后的日子里,连队加强了训练和巡逻。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洒在营地上,傣鬼就会吹响那把带着故事的军号,苍凉而激昂的号声在营地上空久久回荡,激励着每一个人。大家的训练比以往更加刻苦,战术配合愈发默契。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训练场上都有我们挥汗如雨的身影。负重长跑时,大家互相鼓励,咬牙坚持;战术演练中,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誓要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让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能够安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边境线上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危险随时可能再次降临。毒贩们不会轻易放弃,他们或许正在暗处伺机而动。不过,只要那把军号声还在,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还在,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守护这片土地的决心。那把军号,承载着张鱼的精神,承载着我们的回忆,更承载着我们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它的每一次响起,都是对敌人的警告,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阿江在给母亲的回信里写道:“妈,您寄的腊肉收到了,特别香。我在部队一切都好,这里的战友就像家人一样。您和爸别担心我,等任务结束,我就回家看你们。”信的末尾,他还画了一个小小的军号,那是他对这段经历最深刻的记忆,也是他作为军人的骄傲。这个小小的军号,代表着他的成长,代表着他对战友的思念,更代表着他对这份使命的坚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