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娇宠扫炕格格:玄烨,崽崽又来咯 > 第六十八章 楚言建议胤祚学英语

这份礼,送得既周到又厚重,让人难以拒绝。

楚言心下越发觉得不妥,但若强行推拒,反而显得小家子气,只得让孩子们谢了恩。

佟妃拉着塔娜的手,细细问她几岁了,读什么书,可曾学针线,语气十分慈爱。又温言问胤祚近日读什么书,可有难处。

她对孩子们的态度亲切自然,仿佛只是一个喜欢孩子的长辈。

然而,在她看似随意的问话中,楚言却听出了些许探询的意味。尤其是问及胤祚的功课和康熙的考较时,那问题总是不经意地往朝政见解和帝王喜好的方向上引。

胤祚回答得十分谨慎,只说自己学识浅薄,还在用功阶段,不敢妄议,将那些敏感问题轻轻挡了回去。

佟妃也不深究,转而笑着对楚言道:“姐姐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多聪慧可爱的孩子承欢膝下。看着他们,本宫都忍不住想自己也生一个了。”她说着,脸上飞起一抹红霞,带着新嫁娘般的羞涩,“只是不知,有没有姐姐这样的好运气和福分。”

楚言看着她娇羞的模样,心中却是雪亮。这位佟妃,示好是假,试探是真。她想看看楚言和孩子们在康熙心中的分量,更想看看,楚言对她这个新晋的、家世显贵的妃子,是个什么态度。

“娘娘年轻福厚,子嗣缘分是迟早的事。”楚言微笑着,四两拨千斤,“皇上对娘娘也是看重的。”

佟妃笑了笑,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又闲话了些宫里的琐事,约莫坐了半个时辰,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佟妃,楚言看着孩子们手里那些贵重的礼物,眉头微蹙。

“额娘,我不喜欢这个镯子。”塔娜率先把手腕上的翡翠镯子褪了下来,递给楚言,“戴着沉甸甸的,写字都不方便。”

胤祚轻声道:“额娘,佟妃娘娘似乎对儿臣的功课很感兴趣。”

连胤佑也学着哥哥姐姐的样子,把那个金光闪闪的九连环推远了些,奶声奶气地说:“晃眼睛,不要。”

楚言看着三个懂事的孩子,心中又是欣慰又是酸涩。在这宫里,连孩子都能感觉到那份不纯粹的“好意”。

她将那些礼物仔细收好,对孩子们正色道:“佟妃娘娘是长辈,赏赐你们东西,是她的心意,你们要记着这份情。但往后若再单独见到佟妃娘娘,她问你们什么,尤其是关于皇阿玛和宫里的事,要像今日你们六哥这样,多想少说,知道吗?”

塔娜和胤佑懵懂地点点头。胤祚则郑重应道:“儿臣明白,谨记额娘教诲。”

当晚,玄烨过来用膳时,楚言并未主动提起佟妃来访的事,只如常般伺候他用饭,说说孩子们的趣事。

倒是玄烨,饭后品茶时,似是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听说今日佟妃去你那儿了?”

楚言心下明了,这宫里果然没什么能瞒过他。她放下茶壶,语气平静:“是。佟妃娘娘过来坐了坐,说了会子话,还赏了孩子们些玩意儿。”

“哦?”玄烨挑眉,“都赏了什么?”

楚言便将那几样礼物说了,末了,轻描淡写地加了一句:“东西都是极好的,只是孩子们年纪小,塔娜嫌镯子沉,胤佑觉得九连环晃眼,都没怎么玩,臣妾便先替他们收起来了。”

玄烨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笑意,他放下茶盏,拉过楚言的手,轻轻拍了拍:“你是个明白的。”

他只说了这五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楚言知道,他明白了她的态度,也认可了她的处理方式。

“佟妃年纪轻,家里娇惯了些,性子是直率,但没什么坏心。”玄烨难得地解释了一句,像是安抚,又像是告诫,“你平日与她相处,守着礼数便是。”

“臣妾知道了。”楚言温顺地应道。心里却想,直率或许不假,但在这深宫里,直率背后若藏着心思,往往比明刀明枪更需防备。

窗外又飘起了细雪,簌簌落下。永寿宫内暖意融融,孩子们的笑语声隐隐传来。

楚言靠在玄烨肩头,看着窗外迷蒙的雪景,心中一片宁静。

无论外界如何风雨,只要身边这个人信她、护她,只要孩子们平安康健,她便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应对一切明枪暗箭。

永寿宫庭院角落的几株老梅开得正盛,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这日午后,胤祚下学回来,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色。楚言看在眼里,心疼他课业繁重,便唤他到暖阁里歇息,又让芷兰端来新做的枣泥糕和牛乳。

“可是今日师傅讲的策论太难了?”楚言替儿子理了理微微汗湿的额发,柔声问道。

胤祚摇摇头,小口吃着糕点,语气依旧沉稳:“不难。只是……皇阿玛今日问起罗刹国与准噶尔之事,南书房的几位大人引经据典,争论不休。儿臣听着,总觉得他们所言,与南怀仁师傅往日闲谈时提及的欧罗巴诸国形势,有些……隔靴搔痒。”

楚言心中微微一动。她这个儿子,眼界果然不同了。她知道康熙本人对西方学问并不排斥,甚至颇为重视,南怀仁、张诚等传教士常伴驾前,讲解数学、天文、舆地。

只是朝中大多士大夫,仍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对外部世界知之甚少。

一个念头在她心中悄然升起。她放下手中的绣绷,看着胤祚,试探着问:“祚儿,你可曾想过,学一学欧罗巴人的语言文字?”

胤祚闻言,惊讶地抬起头:“额娘是说……学那些佶屈聱牙的番邦文字?”他显然从未有过此念。

“番邦亦有番邦的学问。”楚言微微一笑,尽量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方式解释,“你皇阿玛为何重用南怀仁他们?正是因为他们在历法、火器、舆图等方面,有其独到之处。若能通晓其文字,便可直接阅读他们的典籍,了解其国其民,知其强弱,明其虚实。将来若再议及边务外交,你便不止能听旁人所言,更能有自己的判断。这,或许比你多背十篇策论更有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