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 > 第92章 药茶稳销路,新政暗藏新契机

初夏的冼家村,湿热之气渐浓。制作点旁新支起的大锅终日热气腾腾,甜酸的山楂麦芽膏香气与略带苦涩的薏米茯苓粥味道交织,成了村中一景。林薇薇牵头试制的药膳产品,因价格低廉、口感亲民、略有实效,很快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尤其受家中有老人孩童的农户欢迎。制作点的收入因此有了小幅增长,徐石头肩上的压力稍减,对林薇薇的信任与倚重又添几分。

表面看来,林薇薇已成功地在新的权力格局中找到了一个相对安稳的位置——一个对村集体有“价值”且看似安分守己的制药师。然而,她内心深知,这份“安稳”建立在徐石头的需求和村集体利益之上,脆弱且被动。她必须利用这难得的缓冲期,加速推进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事业,并将明暗两条线梳理得更加顺畅、隐蔽。

“明线”药茶生意,经过数月的谨慎经营,已初步稳定。通过冯老伯销往镇东王记杂货铺的金银花薄荷茶,因品质稳定、价格公道,已有了些固定的回头客。王掌柜甚至托冯老伯带话,询问能否每月固定提供两斤。这小小的需求,对林薇薇而言,却意味着一条微细但持续的血脉已然打通。

她并未急于扩大产量,反而更加注重品质控制和风险分散。她将每月产量严格控制在两斤半左右,其中两斤固定交付王记,余下半斤则偶尔尝试搭配少许野菊花或陈皮,制成风味略有不同的“新品”,仍通过冯老伯试探性地销售,既避免单一产品引人注目,又试探市场接受度。所得铜钱,她依旧分文不动地存入小陶罐,那“叮当”作响的声音,是她独立底气的重要来源。

更让她欣喜的是,通过这条线,她竟间接获得了一些镇上的零星信息。冯老伯偶尔会在交货后闲聊几句,提及王掌柜抱怨近日雨水多,药材易霉变,或是镇上某家药铺新到了什么货色等等。这些信息碎片,经过林薇薇的拼凑分析,能让她对外部市场动向保持大致了解,从而调整自己的采集和炮制重点。

然而,“明线”的顺利也带来了新的隐忧。每月固定数量的药茶产出,需要稳定的原料供应。若完全依赖深山采集,不仅辛苦,且易受天气季节影响,更增加了被人察觉的风险。她必须建立一个更可靠、更隐蔽的原料基地。

目光再次投向了她苦心经营的那些秘密药园。主园依旧以常见药材为主,掩人耳目。而分散在**涧深处和鹰嘴岩附近的几个分园,则被她更精细地规划起来。她扩大了金银花、薄荷的种植面积,并尝试移栽了一些野菊花和紫苏。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她像照料珍宝般呵护着这些希望之苗,将邓老者所授的种植技巧与自身观察结合,努力提升药材的品质和产量。这些分园的产出,将专供“明线”药茶之需,与制作点所需原料彻底分离。

就在林薇薇忙于巩固“明线”、建设“原料基地”之际,徐石头为巩固地位、振兴村务,颁布了一系列新政。其中一条,便是鼓励村民利用农闲时间,发展副业,增加收入,村中将酌情提供便利,如统一联系销路、协调用地等。

此政一出,村中反应不一。有能力的农户摩拳擦掌,贫困之家则大多观望。林薇薇闻之,心中却是猛地一动!这看似普通的政令,对她而言,或许蕴含着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将部分“私产”活动半公开化、合法化的机会!

她目前“明线”药茶生意,终究是暗中进行,见不得光。若能借新政东风,以“发展家庭副业”为名,将种植和炮制某些常见药茶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化、规范化,岂不就能为她的独立生计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

当然,此举风险与机遇并存。公开意味着会进入村务管理的视野,可能面临赋税、监管等问题。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原料种植和部分加工可以放在明处,减少隐秘操作的风险;甚至可以借此与村中其他种植户建立联系,形成一个小规模的产业链,进一步分散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有了“副业”这层身份,她日后若有一些非常规收入或消费,便有了更合理的解释。

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她绝不能暴露与冯老伯、王记的实际销售渠道和规模。她可以只申报种植少量常用草药,炮制最普通的药茶,声称主要用于自家饮用和馈赠邻里,最多在村中集市偶尔换点零钱。如此,既符合新政精神,又不至引人觊觎。

她仔细权衡数日,决定谨慎地迈出这一步。她选择向徐石头申报的项目是:利用自家屋后一小块荒地,种植少许金银花、薄荷,尝试制作家用药茶。

她选择在一个徐石头心情不错的傍晚,带着一份简单的“计划”前去求见。计划书中,她极尽谦卑地写道:感念里正大人鼓励副业之德,愿利用闲暇,垦殖屋后荒隙地,试种常见药草,学制粗茶,以期自用之余,或可于村集换些盐米,贴补家用。并恳请里正大人指点。

徐石头阅览后,见其计划微小,不占公田,不费村资,完全符合新政鼓励的“家庭副业”范畴,且林薇薇近日表现“良好”,便欣然应允,还勉励了几句:“有此心甚好。因地制宜,小处着手,正是新政本意。你好生经营,若有所成,亦是村中榜样。”

第一步,顺利过关!林薇薇心中暗喜。她立刻行动起来,光明正大地清理了屋后那片早已荒芜的角落,从自家分园移栽了一些金银花和薄荷苗,并搭起简易的晾晒架。这一切,都在村民的眼皮底下进行,合情合理。

自此,她每日在制作点完工后,便“顺便”照料屋后的“药圃”,采摘、清洗、晾晒药材,也成了日常可见的景象。偶尔有村民好奇询问,她便笑称“学着弄点草茶喝,去去湿气”。无人起疑。

这小小的“合法”药圃,成了她“明线”生意最好的掩护。她可以将分园的部分收获混入其中进行初步加工,也可以借此练习和改进炮制工艺。真正的核心生产和销售渠道,则依旧深藏幕后。

与此同时,她与济安堂的“暗线”也进行了一次极其谨慎的交易。这次,她送出的是一小罐用秘穴珍藏的五年陈艾叶和新采的野菊花精心配制的“驱蚊安神囊”,品质极佳。换回的除了一小锭银子,还有刘管事夹带的一小包上等朱砂和一句口信“近日湿瘴重,慎防时疫”。这信息让林薇薇警觉,她立刻暗中加大了对清热解毒类药材的储备,并悄悄制备了一些简易的防疫药粉藏于秘穴。

时光流逝,林薇薇在冼家村的生活,仿佛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双轨”状态。明面上,她是受里正倚重的制药师傅,负责制作点的药膳生产,并经营着微不足道的家庭药圃;暗地里,她是一个拥有秘密药园、独立销售渠道和丰厚储备的“隐形”经营者。她小心翼翼地平衡着两者,如履薄冰,却也乐在其中。

盛夏将至,屋后的金银花开了第一茬,香气清幽。林薇薇采摘下来,在阳光下仔细晾晒。阳光洒在她沉静的脸上,映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坚定。

新政为她打开了一扇窗,但窗外的路,仍需她一步步去开拓。她知道,真正的独立,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自足,更是身份上的自主。如何在这看似稳固实则暗流涌动的新格局中,为自己谋得一个更加自主、更加安全的位置,将是她接下来需要面对的真正挑战。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更多的资本、更广的人脉,以及一个能将所有暗线串联起来的、绝佳的契机。她将目光投向了即将到来的村中夏集,或许,那里会有一个新的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