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流放岭南:开局一座破酒馆 > 第40章 周氏败走,药茶扬名稳根基

周掌柜勾结泼皮王二、深夜盗窃“药材”之事,如同投入滚油中的冷水,在冼家村彻底炸开了锅。赵里正虽以“未造成大损”为由,对周掌柜轻判了五百文钱的赔偿和半月闭门思过,但对世代居住于此、极重脸面的村民而言,这等丑闻已足以将周掌柜钉在耻辱柱上。

翌日清晨,消息传开,村民哗然。往日里虽对周掌柜的吝啬和抬价颇有微词,却万没想到他竟能卑劣至此,行那偷鸡摸狗、构陷乡邻的勾当,对象还是不久前才施药救人、备受感激的林薇薇!

愤怒和鄙夷的情绪迅速蔓延。

“呸!周扒皮!真不是东西!”

“连救命的药都偷!心肝黑透了!”

“以后谁还敢去他铺子买东西?指不定怎么坑人呢!”

“里正罚得太轻了!该把他赶出村去!”

杂货铺门前,一改往日虽不热闹却也偶有人迹的景象,变得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即便开门,也无人光顾,偶有村民路过,亦是投以厌恶和唾弃的目光,甚至有人远远便绕道而行。那五百文钱的赔偿,由赵里正派人送至林薇薇手中,更像是坐实其罪状的铁证。

周掌柜躲在铺子里,面如死灰,往日精明的眼睛里只剩下浑浊的绝望和挥之不去的怨毒。他辛苦经营多年、赖以生存的铺子,名声已彻底臭了。在这宗族观念浓厚、注重声誉的乡野之地,他几乎已无立足之地。

不过三五日工夫,周掌柜便彻底垮了。据说他夜夜饮酒,形容憔悴,铺子里的货物也懒得打理,蒙上了一层灰。最终,在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他带着浑家和儿子,收拾了细软,灰溜溜地驾着一辆破驴车,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冼家村,不知去向。那间杂货铺就此空置下来,门板上很快结起了蛛网,成了村中一则警示后人的谈资。

周掌柜的败走,无形中为林薇薇扫清了一个最大的直接威胁。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巨石骤然落地,让她和家人都松了一口气,棚屋周围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许多。

经此一事,林薇薇的声望与地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她不仅是施药救人的“恩人”,更成了被奸人所害、蒙受冤屈却以德报怨(她当日的求情被广泛传颂)的“善人”。村民对她的信任与同情,转化为更实在的支持。

她的摊位前愈发兴旺。前来换购芋饼、酸笋的村民络绎不绝,且大多会主动多给些菜蔬鸡蛋,或是询问那“效果极好”的健脾祛湿茶是否还有。人们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敬意与信赖。

林薇薇审时度势,知道这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药茶”生意的绝佳时机。但她依旧牢记赵里正的警告和邓老者的教诲,行事更加谨慎稳妥。

她并未立刻大量推出药茶,而是依旧维持“量少难求”的姿态。但在原料选择和生产上,她开始了更精细的规划。

周掌柜的离开,空出了杂货铺,也空出了一部分村民日常购物的需求。林薇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她开始有意识地用芋饼酸笋,向村民大量换取那些可用于制作药茶的、相对常见的基础原料:如村民自种的薏米、生姜、红枣,以及她指导村民进山安全区域采集的紫苏、薄荷、陈皮(自制)等。

她将这些原料仔细筛选、清洗、炮制(如炒薏米、晒姜片、焙陈皮),严格按照邓老者所授的方法处理,确保基础品质。而诸如苍术、茯苓等较为核心或难寻的药材,她依旧依靠自己进山采集或之前邓老者所赠,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绝不假手于人。

生产流程也被她进一步优化和分散。研磨工序需用力,她便以少量药茶或食物为酬劳,请孙寡妇的丈夫或徐老爹等信得过的人在自家帮忙完成基础粉碎;分包装袋的轻省活计,则交给孙寡妇和几位手巧的妇人,按件计酬,同样支付药茶或食物。这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将部分利益分享出去,进一步绑定了与这些核心家庭的关系,形成了更紧密的小型利益共同体。

对于药茶的销售,她依旧坚持“药食同源”的定位,绝不宣称疗效,只说是“健脾胃、祛湿气”的日常茶饮。交换方式灵活,可以物易物(鸡蛋、菜蔬、粮食优先),也可用极少的铜钱购买(价格亲民,远低于昔日周掌柜的劣药)。但她严格控制总量,每月只推出固定批次,换完即止,保持稀缺性。

这种模式很快收到了奇效。药茶因其确切的舒适体验(饮后胃口开、身体轻)和相对易得(相比难求的郎中),迅速成为村民日常调理的首选,尤其是家中老人和孩子,受益明显。林薇薇“善制药茶”的名声,彻底打响,甚至传到了邻近的几个小村落,偶有外村人慕名而来求购。

稳定的需求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林薇薇家中的存粮渐渐丰足,装铜钱的陶罐也日益沉甸。她终于有了余力,为母亲添置了一床厚实的新被,为弟弟做了身结实的新衣,也为自己换了把更锋利的柴刀和一双耐用的新草鞋。棚屋里虽依旧简陋,却充满了踏实向上的生机。

柳氏的气色红润了许多,往日眉宇间的愁苦被欣慰取代,偶尔还能帮着做一些轻省的分装活儿。林澈个头窜了些,脸上有了肉,笑容也多了,每日抢着帮姐姐干活。

然而,林薇薇并未被眼前的顺境冲昏头脑。她深知,周掌柜虽去,但赵里正的目光从未离开。村里的平衡被打破,她这个迅速崛起的流放户,必然会更引人注目。

她主动加强了与赵里正的“沟通”。每隔一段时日,她会精心包上一小包品质最好的药茶,亲自送到里正家,言辞恳切地表示:“里正叔平日为村务操劳,晚辈无以为敬,这点粗陋茶饮,或许能解乏祛湿,聊表心意,万勿推辞。” 姿态恭顺,绝口不提其他。

赵里正每次都是笑呵呵地收下,言语间鼓励几句,夸她“手艺巧、心肠好”,眼神中的审视却丝毫未减。但他也乐见村中民生稳定,林薇薇的药茶确实解决了不少小病小痛,省去他许多麻烦,只要她安分守己,不挑战权威,他便也乐得维持这表面和睦。

这一日,林薇薇正在指点孙寡妇如何将陈皮切丝焙干,忽见赵里正背着手踱步过来,脸上带着惯常的笑容。

“薇薇丫头,忙着呢?”他扫了一眼摊开的药材,语气随意,“你这药茶生意是越做越红火了啊,乡亲们都夸好。”

林薇薇心中微凛,恭敬答道:“里正叔过奖了。不过是些山野粗料,胡乱配了给大家解渴健胃,混口饭吃罢了,当不得生意。”

“呵呵,过谦了。”赵里正摆摆手,话锋似不经意地一转,“说起来,周掌柜那铺子空着也是空着,荒废了可惜。你如今这摊子越发兴旺,可有想过盘下那铺面,正儿八经做点小买卖?也省得风吹日晒。”

林薇薇心下一惊,立刻品出了话中深意——这是试探!试探她是否有扩张的野心,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周掌柜”,甚至更具威胁。

她几乎毫不犹豫地垂下眼睫,语气惶恐道:“里正叔快莫拿晚辈说笑了!晚辈一个流放罪女,能有片瓦遮头、勉强糊口已是天大的造化,岂敢奢望铺面?如今这般在乡亲们帮衬下换点吃用,已是心满意足,万万不敢再有非分之想。那铺子,还是留给有德有能的乡邻才好。”

她的回答,谦卑至极,彻底打消了任何扩张的意图,明确将自己定位在“依附乡邻、勉强糊口”的层次上。

赵里正对她的态度似乎十分满意,脸上的笑容真切了几分:“嗯,不骄不躁,知本分,是好样的。既如此,便好生做着吧。”又闲话两句,便踱步离开。

看着他的背影,林薇薇缓缓松了口气,后背却惊出一层细汗。好险!若方才流露出丝毫对铺面的兴趣,恐怕立刻就会引来赵里正的打压和限制。

经此一事,她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策略: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暂时绝不扩张实体,不显山露水,专注于提升药茶品质和种类,巩固现有客户群,默默积累资本和经验。

她开始尝试开发新的药茶品种。根据村民反馈和季节变化,她利用新采集的药材,小心试验了“清心降火茶”(含淡竹叶、莲子心等)和“驱寒暖身茶”(加重姜、枣、桂皮比例),同样以限量方式推出,试探市场反应,不断调整配方。

日子在忙碌与平稳中悄然流逝。林薇薇凭借药茶,真正在冼家村扎下了根,站稳了脚跟,拥有了虽不显赫却实实在在的安身立命之本。她不再是那个任人拿捏的孤女,而是成了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受人尊敬的“林姑娘”。

然而,她始终没有忘记那座云雾缭绕的深山和山中脾气古怪的良师。药茶只是起点,邓老者所展现的博大精深的药学世界,才是她真正向往的星辰大海。

她清点着陶罐中日益增多的铜钱,计算着距离年底那五两“落地银”的目标还差多少。目光再次投向**涧的方向。

是时候,再次进山了。这一次,她希望能学到更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