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晨雾被一股狂暴的煞气撕裂,四十万楚军如黑色潮水般漫过崤山古道,旌旗上的“楚”字在风中猎猎作响,旗面沾染的血迹与尘土在阳光下泛着暗红色的光。项羽身披玄黑金纹甲,跨坐乌骓马,手中长戟的“破阵纹”因主人的怒火而沸腾,戟尖直指关楼——那里曾是大秦最坚固的屏障,如今却成了他发泄怒火的目标。三天前,刘邦已入咸阳并约法三章的消息传到楚军大营,这位“西楚霸王”当场震碎帅案,怒吼声震得帐内烛火噼啪作响:“刘邦匹夫!竟敢先入咸阳!传我将令,攻破函谷关,屠城三日!”
怒师西进:霸王的怒火与楚军的威势
项羽的愤怒并非无端发作。按反秦诸侯的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他在巨鹿血战数月,大破秦军主力,本以为关中唾手可得,却没想到刘邦趁虚而入,抢先占据咸阳。更让他暴怒的是,探马回报刘邦“封府库、约法三章”,深得关中民心,这无疑是在挑战他的权威。“竖子敢尔!”项羽在军帐中来回踱步,乌骓马在帐外焦躁刨蹄,马蹄踏过的地面竟因煞气浸染而泛出黑色。
范增在一旁劝谏:“项王息怒,刘邦此举虽可气,但关中民心已附,强攻恐失人心。不如先派人劝降,若刘邦识趣退出咸阳,可免刀兵之苦。”项羽却将长戟重重顿地,戟尖刺入地面三寸:“劝降?我项家军破釜沉舟才灭秦军主力,他刘邦凭什么坐享其成?函谷关我必破之,咸阳我必入之!”
楚军的四十万大军中,藏着不少来自楚地的修士,其中既有精通《山海经》秘术的巫蛊师,也有修炼“霸王煞气”的死士。为攻破函谷关,项羽特意从军中选出三百名“赤甲修士”,这些人修炼的“焚天诀”源自南方祝融氏的火术,能引动地脉火气攻击敌军。出发前,他亲自为修士们加持“霸王真火”——这是他血脉中蕴含的先天之火,遇风不灭,遇水不熄,威力远超寻常术法。
大军行至函谷关下,只见关楼高耸,城墙由玄铁混合灵脉石砌筑,墙面上的“九环锁灵阵”符文流转,把关隘护得水泄不通。秦军守将司马欣站在关楼,望着城下黑压压的楚军,虽心中恐惧,却仍强作镇定:“传令下去,启动最高防御,灵脉监修士全力催动剑阵!”
函谷关的“九环锁灵阵”是当年李斯命百位炼气士布设,依托崤山灵脉运转,九座箭楼对应九宫方位,射出的“灵矢”能自动追踪修士灵力。楚军初次攻城时,不少士兵被灵矢射中,灵力溃散而亡,连赤甲修士的火球也被阵纹反弹,一时间竟难以靠近。
项羽见状,怒喝一声,催动画戟直指关楼:“一群废物!看我的!”他催动体内霸王煞气,煞气与乌骓马的妖气共鸣,形成一道黑色气柱直冲云霄。气柱散开后,化作漫天煞气箭雨,射向关楼阵纹。“咔嚓”声响中,九环锁灵阵的外层符文应声碎裂,司马欣在关楼口喷鲜血,难以置信地看着城下那个如魔神般的身影。
破关而入:血色函谷与秦军的末路
“赤甲修士,随我破阵!”项羽的怒吼响彻山谷,三百名赤甲修士同时祭出焚天诀,掌心腾起三尺高的赤色火焰,火焰中隐约可见《山海经》记载的“毕方鸟”虚影。他们结阵前行,火焰汇聚成一条火龙,顺着阵纹裂缝钻入,函谷关的九环锁灵阵顿时紊乱,符文如蛛网般崩裂。
“开城门!与楚军决一死战!”司马欣知道阵破在即,拔剑欲率亲兵冲杀,却被身边的灵脉监修士拉住:“将军不可,楚军势大,硬拼只有死路一条!”话音未落,“轰隆”一声巨响,函谷关的城门被楚军巨锤撞开,黑色的潮水瞬间涌入。
楚军入城后,如脱缰野兽般开始烧杀。赤甲修士的焚天诀毫无顾忌地倾泻,民居被火焰吞噬,惨叫声此起彼伏。秦军士兵虽奋勇抵抗,但在四十万大军面前如螳臂当车,很快便被淹没在血色之中。司马欣试图组织残兵退守内城,却被项羽亲自追上,长戟一挥,连人带甲劈成两半,鲜血溅红了关楼的石阶。
函谷关的灵脉节点在战火中崩碎,原本温顺的崤山灵气变得狂暴,地面裂开道道缝隙,喷出灼热的气浪。秦军灵脉监的修士们试图修复阵眼,却被楚军巫蛊师放出的“幽冥虫”围攻——这些虫子以灵力为食,爬过之处,修士的灵力防御瞬间溃散,只能眼睁睁看着虫群钻进体内,在痛苦中化为枯骨。
“不要放过一个秦人!”楚军将领的嘶吼声在街巷回荡。百姓们蜷缩在屋中,祈祷能躲过一劫,却不知楚军的屠刀早已举起。有白发老者抱着祖传的灵谷种跪地求饶,被楚军士兵一脚踹开,灵谷种撒了一地,很快被火焰烧成灰烬;有母亲将孩子藏在水缸中,自己引开楚军,最终被火龙吞噬,水缸里的孩子虽暂时保命,却永远失去了母亲。
函谷关的“镇关碑”在战火中倒塌,碑上李斯亲笔书写的“一夫当关”四个大字被马蹄踏碎。这座守护大秦数百年的雄关,一日之间沦为人间炼狱,血色顺着街道的排水沟流淌,汇入关外的黄河,让河水都泛起淡淡的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