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的梁柱仿佛被无形的阴霾笼罩,殿内的青铜灯盏散发着昏黄而压抑的光,将每一位大臣的脸庞映照得阴晴不定。自戏亭大战刑徒军大胜以来,咸阳城内的空气非但没有轻松,反而愈发凝重。赵高的权势如日中天,他的府邸车水马龙,而朝堂之上却日益冷清,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越来越少。这日清晨,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荒诞闹剧,正在这座象征大秦威严的宫殿内悄然上演。
权倾朝野:赵高的嚣张气焰
赵高身着一袭绣满暗金色符文的锦袍,这并非秦廷规定的官服,而是他命人参照《山海经》中“烛龙”图腾特制的“权柄袍”,据说能汇聚阴煞之气,增强术法威力。他缓步走在通往咸阳宫的玉石甬道上,身后跟着两名捧着锦盒的内侍,锦盒中盛放的,正是今日这场闹剧的主角——一头通体雪白、额生独角的异兽。
这头异兽名为“夫诸”,出自《山海经·中山经》记载,形似白鹿,却生有独角,周身环绕着淡淡的水汽灵雾,性温顺,传说其现身之处必有水患。赵高费尽心机才从骊山深处捕获这头异兽,并非因其稀有,而是看中了它与寻常鹿类的细微差别,足以混淆视听,更重要的是,夫诸的水汽灵雾能干扰低阶修士的灵力感知,为他的诡辩增添筹码。
此时的咸阳宫,早已被赵高的势力渗透得如同筛子。殿内的侍卫多是他的亲信,负责记录朝堂言行的史官更是他的心腹,甚至连殿顶的“镇邪符阵”,都被他派去的方士暗中修改了符文流向,使其更利于阴煞之气聚集。大臣们按品级排列,低着头,大气不敢出,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压力。
胡亥身着宽大的龙袍,百无聊赖地坐在龙椅上,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他对朝政毫无兴趣,心中只惦记着后宫的美酒与美人。看到赵高带着异兽走进殿内,他眼中才闪过一丝好奇:“赵大人,你手中捧的是什么稀罕玩意儿?”
赵高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陛下,此乃老臣为您寻来的千里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特来献给陛下赏玩。”说罢,示意内侍打开锦盒,放出夫诸。
雪白的夫诸出现在殿内,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它周身的水汽灵雾在殿内弥漫,让空气都变得湿润起来。夫诸似乎对陌生环境感到不安,轻轻晃动着头上的独角,发出低沉的嘶鸣,那声音更像是鹿鸣,而非马嘶。
指鹿为马:朝堂上的荒诞测试
胡亥看着眼前这头明显是鹿的异兽,忍不住笑出声来:“赵大人怕是老眼昏花了吧?这分明是一头鹿,怎么会是千里马?你看它的角,它的蹄子,哪一点像马?”
大臣们也纷纷窃窃私语,不少人露出忍俊不禁的表情,却没人敢出声附和胡亥。他们深知赵高的手段,这场看似荒诞的献宝,背后定然隐藏着不寻常的目的。
赵高却丝毫不慌,脸上的笑容慢慢敛去,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陛下说笑了,老臣虽老,却还不至于连鹿和马都分不清。此乃西域进贡的异种千里马,只因尚未成年,故而形似鹿,待其长成,必能日行千里。不信,陛下可问问满朝文武。”
说着,赵高的目光如毒蛇般扫过群臣:“诸位大人,你们说说,此乃鹿还是千里马?”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得几乎能滴出水来。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心中都在激烈挣扎。说真话,恐遭赵高报复;说假话,又违背本心,更欺瞒了陛下。
沉默片刻后,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走出队列,他是前朝遗老,对秦廷忠心耿耿,虽不满赵高专权,却一直隐忍。“回陛下,回赵大人,”老臣深吸一口气,“此兽头生独角,身有鹿斑,叫声鹿鸣,分明是一头鹿,绝非千里马。”
老臣的话音刚落,赵高眼中便闪过一丝厉色,但并未立刻发作,而是继续问道:“还有哪位大人有不同看法?”
这时,一名赵高的亲信大臣立刻出列附和:“赵大人所言极是!此乃异种千里马,老大人年迈眼花,认错也正常。依下官看,此马灵气充沛,绝非凡品,陛下得此宝马,实乃大秦之幸!”
有了第一个附和者,很快便有更多人跟风。这些人多是赵高提拔的亲信,或是畏惧其权势的趋炎附势之辈。“确为千里马!”“赵大人慧眼识珠!”“陛下洪福齐天,得此宝马!”附和声此起彼伏,很快盖过了质疑的声音。
最终统计下来,半数以上的大臣都声称这头鹿是千里马。胡亥被弄得晕头转向,看看鹿,又看看众大臣,疑惑地说:“难道真是朕看错了?可它明明就是鹿啊……”
赵高上前一步,语气恭敬却带着强硬:“陛下,群臣慧眼,岂会有错?定是此马异种,蒙蔽了陛下的双眼。老臣建议,将此千里马送入御马监好生喂养,待其长成,陛下自会知晓老臣所言非虚。”
胡亥本就昏庸,见多数大臣都这么说,便信了大半,摆摆手:“罢了罢了,既然你们都说是马,那便是马吧。赵大人有心了,退下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