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玄石高台上的少年君主
秦哀公去世的消息传遍西陲时,雍城的血灵塔突然发出悲鸣般的嗡鸣。十七岁的秦夷公站在玄石高台,手中紧攥着父亲遗留的定脉珠,珠体的青光映着他尚未褪去稚气的脸庞,却难掩眼中燃烧的火焰 —— 这位自幼跟随破辱堂修士修习双纹术的储君,血窍已突破第七重,是秦国百年不遇的修真奇才。
“君上,晋军的赵朔已在黑风渊增兵,西戎的绵诸部也蠢蠢欲动。” 赵鞅的继任者嬴芮捧着军情简报,这位曾随嬴野征战楚国的修士,左臂仍留着蛊虫啃噬的疤痕,“他们都在看我们的新君,能否守住这来之不易的局面。”
夷公的目光扫过台下的群臣,嬴野的血爆锤泛着冷光,嬴月的狼爪按在腰间的煞灵晶,楚国派驻的芈结修士捧着《清灵双纹术》抄本 —— 这些在江汉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臣子,此刻的眼神既带着期待,又藏着忧虑。
“传我命令。” 少年君主的声音在玄石高台回荡,定脉珠的青光与血灵塔的红光交织成玄色光带,“按父王的遗策,继续推行‘双纹拓疆’计划,三个月内完成江汉三城的灵脉交接,同时派嬴野率先锋营进驻黑风渊,震慑晋军。”
他的第一道诏令就让群臣震惊。“双纹拓疆” 是秦哀公晚年制定的激进策略,计划用五年时间,将双纹术推广至整个西陲,在晋楚之间建立稳固的势力范围。老臣们认为新君应先稳固内政,年轻修士却对这个计划热血沸腾。
“君上,此举过于冒险。” 嬴芮的声音带着劝阻,“您刚继位,根基未稳,若晋楚联手...”
“他们不会。” 夷公打断他,指尖在玄石上划出复杂的双纹阵,“楚国需要我们制衡吴国,晋国忌惮我们的双纹术,这是天赐的扩张时机。”
玄石上的纹路突然亮起,与雍城的灵脉井产生共鸣,井水在这一刻泛起赤黑双色漩涡 —— 这是《山海经?大荒经》记载的 “灵脉共鸣” 之兆,预示着 “新君得脉,百事顺遂”。群臣见状,纷纷俯首领命。
二、双纹拓疆的宏伟蓝图
秦夷公的 “双纹拓疆” 计划远比秦哀公的设想更加宏大。在混元阁的密室中,少年君主展开的《西陲灵脉全图》上,用朱砂标注着三个阶段的目标:
第一年:完成江汉三城的灵脉改造,将双纹混元麦的种植面积扩大至万顷,确保军粮供应。
第三年:联合西戎八部,在黑风渊以西修建 “双纹长城”,用定脉珠与煞灵晶结合,形成贯穿西陲的防御体系。
第五年:兵分两路,南路沿汉水南下,将双纹术传入巴蜀;北路越过黄河,在晋国的河西之地建立据点。
“关键在灵脉枢纽的建设。” 夷公的手指点在地图中央的 “崆峒山”,这座西陲名山的灵脉呈放射状,是连接南北的关键,“我要在这里修建‘混元圣塔’,高度超过晋楚的任何聚灵塔,让双纹术的光芒照耀整个西陲。”
计划的核心是 “术法标准化”。夷公组织嬴野、嬴月、芈结等修士,编纂《双纹术大典》,将秦国的血窍术、戎狄的煞灵术、楚国的清心诀融合成统一体系,甚至为每种术法动作制定了精确到寸的标准。
“第三式‘血狼变’的狼爪角度,应与奇门遁甲的‘伤门’对应。” 夷公在混元阁亲自示范,他的双纹在阳光下形成完美的太极旋,“这样既能发挥煞灵术的威力,又能保留血窍术的灵活性。”
标准化带来的效率提升立竿见影。新招募的修士掌握基础双纹术的时间从三个月缩短至一个月,双纹混元麦的产量提升五成,连楚国修士都派人来学习这种 “量化修行” 的方法。
“君上的天赋,远超先王。” 嬴野在验收新修士的训练成果时,看着整齐划一的双纹阵,眼中充满敬佩,“照此速度,五年内定能实现拓疆计划。”
三、灵脉改造的技术革命
崆峒山的灵脉改造工程在夷公继位半年后启动。这座山脉的灵脉虽强,却因地质复杂而难以利用,秦哀公时期的数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夷公却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方案 ——“灵脉嫁接术”。
“按《山海经?海内经》记载,灵脉如草木,可剪接,可移植。” 少年君主在工程启动仪式上,用定脉珠的青光指向崆峒山主峰,“我们要将盘龙灵脉的支流,嫁接到崆峒山的灵脉主干上,让双纹术的能量在这里循环不息。”
工程的难度超乎想象。崆峒山的灵脉中混杂着多种属性,既有晋地的清灵之气,又有西戎的煞气,甚至还有一丝楚国的水汽,贸然嫁接可能导致灵脉暴走。
“必须先构建‘缓冲阵’。” 芈结的清灵双纹在山脚下展开,青色光带如同滤网,将不同属性的灵脉能量分层,“嬴野将军的血爆术负责切开灵脉,嬴月首领的煞灵术稳定切口,我的清灵诀负责融合,三者需在三息内完成,否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