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晨雾尚未散尽,关前的广场已被玄甲锐士的阵列填满。百万秦军按“九宫八卦阵”排列,甲胄上的法家符文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金光,阵眼处的“镇军碑”刻满《商君法篆》核心条文,碑顶的昆吾火晶折射出刺目的光芒,与关内镇灵塔的灵光遥相呼应。嬴政身着玄色帝袍,腰间悬着“法统剑”,缓步登上临时搭建的誓师台——这高台以昆仑玄铁为基,灵脉朱砂为纹,按奇门遁甲“天门阵”布局,台基四角埋着“锁灵玉”,能引动地脉龙气,增强誓师的法统威压。他手中的人皇法印散发着温润而威严的红光,印面的“法统归一”篆字在阳光下流转,仿佛已预示着天下一统的未来。
谋泄之后定军心
仙门与六国残余的刺杀阴谋败露后,秦军大营经历了短暂的震动,随即被更坚定的斗志取代。嬴政在中军大帐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将截获的密信、内应供词、灵脉监测记录一一展示,帐内的将领们看着“一线天设伏”“裂灵弩淬毒”“诛仙阵锁帝”等字眼,无不怒目圆睁。
“仙门贼心不死,竟敢勾结旧贵行刺陛下!”王翦紧握兵符,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臣请命即刻围剿一线天,将这群乱法之徒一网打尽!”蒙恬则建议:“围剿是必须的,但更要借此机会凝聚军心。仙门与旧贵越是阻挠,越证明我军东出顺应天意,当举行誓师大会,昭告天下秦法统一天下的决心!”
嬴政点头,目光扫过帐内将领:“仙门设伏,非为阻秦军,为阻法统;旧贵勾结,非为保六国,为保特权。他们怕的不是秦军的刀枪,是秦法的公平;怕的不是朕的权威,是天下的归一。”他将人皇法印重重按在案上,印光穿透帐顶,直冲云霄:“朕意已决,三日后在函谷关前举行誓师大会,明告天下:纵有千难万险,纵有仙门作祟,秦法一统之志,永不更改!”
消息传出,秦军上下群情激昂。锐士们擦拭着法剑,将“破甲丹”装入腰间的灵囊,纷纷请战:“愿随陛下东出,斩仙门,灭六国,护法统!”法道学院的学子们连夜赶制“破妄符”“镇邪符”,分发给士兵:“此符可破仙门幻术,助我军斩妖除魔!”连负责后勤的官吏都加快了粮草转运,确保誓师大会万无一失。
为稳定军心,嬴政亲自巡视军营。在前锋营,他看着士兵们演练“法剑阵”,剑网中的法家符文将模拟的“仙门幻术”撕裂,赞许道:“秦法的剑,能斩乱党,能破虚妄,这便是你们的底气。”在灵脉补给营,他查看“聚灵车”中的灵材储备,对修士们道:“灵脉是法统的血,你们守护灵脉,便是守护天下一统的根基。”士兵们看到嬴政亲至,士气更加高涨,营地中“一统六国,法耀天下”的口号此起彼伏。
誓师台成聚龙气
誓师台的搭建凝聚了法家修士与奇门大师的心血,成为彰显法统威严的核心象征。高台共分三层,每层都蕴含深意:底层为“地脉层”,埋入七根“镇魂铁柱”(陨铁混合祖巫残血炼制),与函谷关的地脉龙气相连,启动时能引发大地共鸣;中层为“法统层”,环绕着《商君法篆》全文刻石,石缝中填充“法魂砂”,注入秦军修士的信念灵力,形成防御结界;顶层为“人皇层”,设鎏金法座,座后立“法统旗”,旗面绣着“秦法一统”四个大字,以灵蚕丝混金线织成,风吹过时灵力流转,发出“法音”。
台基四周按“八方镇灵阵”布置,八个方位分别立着一尊石雕:乾位为“祖巫巨熊”,象征法统根基;坤位为“灵田嘉禾”,代表民生安稳;震位为“法剑斩邪”,寓意破除阻挠;巽位为“灵脉流转”,象征资源普惠;坎位为“军阵如山”,彰显秦军威严;离位为“昆吾神火”,寓意焚尽虚妄;艮位为“镇法石碑”,代表律法严明;兑位为“百姓朝贺”,象征民心所向。每尊石雕都刻有法家符文,与誓师台的地脉龙气共鸣,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法统屏障。
誓师台的核心是“龙气聚灵阵”,阵眼处供奉人皇法印的拓片与《秦法一统方略》孤本。阵法启动时,能引动函谷关乃至整个关中平原的地脉龙气,汇聚于台顶,形成肉眼可见的金色龙形灵光。法家首席炼气士在调试阵法时,龙气汇聚引发异象:天空出现“法统祥云”,祥云上隐有《商君法篆》条文流转;关前的黄河水逆流三尺,浪花中浮现出“天下归一”的篆字——这被视为“天助秦统”的吉兆,消息传开,百姓纷纷涌向函谷关,想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为确保仪式庄重,台侧还设立了“献功台”,陈列着秦军历年征战的战利品:从吕不韦叛乱中缴获的“乱法玺”,从陇西平叛中收缴的仙门“惑心丹”,从灵脉国有化中收回的旧贵族“灵脉契”……每件战利品前都立有说明牌,讲述其背后的法统之争故事,让士兵与百姓明白,今日的誓师不是开端,是百年变法的延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