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封禅台的夜色被一层柔和的金光笼罩,山间的风带着雨后的清新,拂过每一位观战修士的脸颊。白日里激战留下的灵力乱流已被金色法雨涤荡干净,只余下封禅台中央那座承天石,在月光与金光的交织下散发着温润的红光。承天石上的上古法篆与秦法符文完全融合,形成一幅“法统归一”的壮阔图案,图案边缘的“天、地、人”三才阵纹缓缓转动,引动着泰山七十二峰的地脉灵气,如同天地在为即将到来的宣言蓄力。
高台临风待宣言
嬴政缓步走上封禅台最高处的观礼台,玄色帝袍在夜风中猎猎作响,袍角的祖巫巨熊虚影与金光交融,仿佛一头守护法统的神兽。他左手握着人皇法印,印上的“法统天定,四海归一”八个篆字在金光中流转,与承天石的图案产生强烈共鸣;右手轻按在怀中的法统传承卷上,卷中卫鞅残魂的灵力透过绢帛传来,带着三百年变法的执着与坚定。
台下,数万修士屏息凝神,目光聚焦在这位年轻的帝王身上。山道上的火把连成蜿蜒的长龙,照亮了一张张或敬畏、或期待、或反思的脸庞。仙门修士收起了往日的高傲,儒家学者停止了争论,道家隐士睁开了沉思的双眼,墨家工匠放下了手中的工具——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这场持续数月的法统之争落下最终的帷幕,等待一个将决定天下走向的宣言。
韩非子站在观礼台侧方,手中的昆吾玉印与封禅台的地脉相连,确保嬴政的声音能传遍泰山每一个角落。石敢、李二、赵玥等法家修士列成整齐的方阵,法魂光印在他们眉心闪烁,与嬴政的人皇法印遥相呼应,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法统屏障。
嬴政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修士们,从仙门阵列到儒家方阵,从道家隐士到墨家工匠,最后落在被法家锐士看守的吕不韦身上。此刻的吕不韦已被锁灵镣铐束缚,瘫坐在地,头发花白,眼神涣散,再无半分昔日权倾朝野的风采,但他的存在,恰恰成了秦法胜利最鲜活的注脚。
“诸位修士,诸位来宾。”嬴政的声音透过灵力传遍全场,清晰而沉稳,如同泰山地脉般厚重,“白日之战,尘埃落定。有人看到的是法器碰撞,有人看到的是术法交锋,但在朕眼中,这是一场法统之争——是秦法‘规矩’与杂家‘虚妄’的较量,是‘公平’与‘特权’的对决,是‘民心’与‘权谋’的比拼!”
法统之争明要义
嬴政抬手示意,人皇法印在空中悬浮,印光投射出白日之战的关键画面:卫鞅残魂破道家无为术的凌厉、九条土龙锁地仙虚影的壮阔、人皇法印碎万法镜的决绝、法家困龙阵锁吕不韦的威严……每一帧画面都在金光中流转,配合着他的声音,将法统之争的意义娓娓道来。
“吕不韦说秦法‘失于酷’,可他用‘惑心咒’散布流言,让多少百姓因灵田减产而挨饿?他勾结仙门引地仙虚影,让多少修士因灵力紊乱而受伤?”嬴政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秦法的‘酷’,酷在禁奸止邪,酷在严惩叛乱,酷在打破垄断——这不是酷,是公道!”
画面切换,出现启灵院生徒开窍的欢笑、灵田农夫丰收的喜悦、军功修士获丹的激动:“你们看,这些因秦法而开启灵窍的贫家子,这些因灵田增产而温饱的农夫,这些因军功进阶的修士——他们信秦法,非因怕,因秦法给他们公道!给他们机会!给他们希望!”
“吕不韦说‘百家兼容’是正道,可他的万法镜融百家精魄,却容不下秦法的规矩;他引仙门助力,却见不得凡俗的自强。”嬴政的声音带着三百年法统的厚重,“真正的兼容,不是放任特权横行,不是纵容邪术惑众,而是用规矩保障公平,用法统守护多元!秦法不拒百家之长,但前提是——百家需在规矩之内,需为苍生谋利!”
台下的修士们纷纷点头,不少曾质疑秦法的人露出了认同的神情。韩国修士申不害上前一步,高声道:“陛下所言极是!白日之战已证明,无规矩的兼容是乱源,无法统的多元是虚妄!秦法的胜利,是规矩的胜利,是公道的胜利!”
申不害的声音引发共鸣,修士们齐声呼应:“规矩胜利!公道胜利!”声浪在泰山山谷中回荡,如同天地在为秦法喝彩。
秦法为纲定天下
嬴政抬手,示意声浪平息,目光再次变得坚定:“今日之战,非个人胜负,乃法统之争!吕不韦败,败在他视法统为权谋工具;秦法胜,胜在三百年如一日的坚守——坚守‘有功者赏,有罪者罚’的公平,坚守‘定分止争,兴功惧暴’的初心,坚守‘法者,天下之公器’的信念!”
他高举人皇法印,印光冲天而起,与夜空中的金色光带交融:“从今日起,秦法,将为天下唯一准绳!”
“凡修士者,无论仙门、百家、散修,皆需遵秦法:禁私斗,止叛乱,不得垄断灵脉,不得强夺灵田——违者,困龙阵锁灵,人皇法印废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