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决意封禅定终局
秦王政十五年三月的咸阳,龙首原的灵脉在暖春中蓬勃复苏,九环锁灵阵的残纹泛着温润的金光,将王宫的龙气烘托得愈发强盛。嬴政站在“观星台”最高处,手中的“秦王灵玺”与远处的封禅台产生隐隐共鸣,玺上的“受命于天”符文清晰可辨。他望着东方那座突兀于群山间的高台,眼中闪烁着终结乱世的决绝——那里将是与吕不韦了断恩怨的最终舞台。
“李斯,封禅台的灵脉勘探结果如何?”嬴政的声音带着龙气的沉稳,台下山川的轮廓在他眼中化作一幅立体的灵脉图谱。李斯躬身呈上一卷竹简:“回陛下,封禅台建于周穆王时期,依托‘中岳灵脉支脉’而筑,台基深处有大秦炼气士遗留的‘三环锁灵阵’残基,虽已残破,却仍能引动地脉灵气。此地地势开阔,灵脉汇聚,确实是终结吕不韦的绝佳之地。”
嬴政指尖划过竹简上的封禅台剖面图:“吕不韦困守府邸,却仍在炼化泰山龙气,若让他突破元婴期,后果不堪设想。”他转向蒙恬,“玄甲锐士的布防能否确保封禅台的绝对掌控?”蒙恬抱拳:“陛下放心,末将已率五千锐士秘密进驻封禅台周边,以‘奇门遁甲·杜门阵’隐匿行踪,外围布设‘九环警戒阵’,任何异动都逃不过监测。”
选择封禅台决战,嬴政有三重考量:其一,此地是秦国历代君主祭天之地,灵脉正统,在此处终结吕不韦,能彰显“天命所归”;其二,封禅台的三环锁灵阵残基可改造为绝杀之阵,借助地脉灵气压制吕不韦的饕餮煞气;其三,高台之上视野开阔,便于调动兵力,防止吕不韦突围逃窜。
“传朕密令,即日起启动封禅台改造工程。”嬴政的声音斩钉截铁,“李斯负责统筹规划,确保阵法改造符合法家要义;蒙恬率锐士警戒,严禁任何无关人等靠近;赵高调派影卫修士,负责核心阵眼的布设与‘镇法碑’碎片的埋设。”他取出七块闪烁青光的碑石碎片,正是从咸阳宫镇邪碑上取下的核心残片,“此乃困杀吕不韦的关键,需按‘北斗七星’方位埋入台基,与地脉灵泉相连。”
三月初三,改造工程在夜色掩护下秘密启动。玄甲锐士伪装成祭天仪仗队,以“修缮祭台”为名封锁封禅台;影卫修士则携带阵图与碑石碎片,在蒙恬的护送下潜入台基深处;李斯坐镇临时搭建的“中军帐”,实时调整阵法参数,确保每一道符文都精准无误。封禅台的夜空,因大量灵气的聚集而泛起七彩光晕,却被外围的杜门阵巧妙掩盖,看上去与寻常夜空无异。
二、台基秘改布杀阵
封禅台的改造工程远比预想中复杂。这座历经数百年的高台,台基由整块“玄黄石”砌筑,石中蕴含的古老灵脉与嬴政要布设的“法家困龙阵”产生天然排斥。当影卫试图在正北方位埋设第一块镇法碑碎片时,台基突然爆发出强烈的土黄色煞气,将修士震飞数丈,碎片也险些受损。
“此处地脉蕴含‘上古土行煞’,与镇法碑的‘净化灵’相冲!”负责阵法的法家修士急报,手中的“地脉罗盘”指针疯狂旋转,“强行埋设恐引发台基崩塌,需先用‘木行灵术’调和。”李斯闻讯赶到,查看后沉吟道:“取咸阳宫的‘青灵竹’来,此竹吸天地清气,可中和土煞。”
青灵竹运抵后,修士们将竹片削成符篆,嵌入煞气爆发点,再以嬴政的龙气注入,土黄色煞气果然渐渐平息。蒙恬趁机指挥影卫将镇法碑碎片稳稳埋入,碎片与地脉接触的瞬间,台基下传来一声沉闷的嗡鸣,三环锁灵阵的残纹竟被激活少许,发出微弱青光。“此法可行!”李斯松了口气,“但需陛下龙气加持,才能彻底压制地脉排斥。”
接下来的七日,嬴政每日深夜秘密前往封禅台,以龙气调和地脉,协助布设阵法。他身着玄色便服,亲手持锤,将其余六块镇法碑碎片按北斗方位一一埋入:“天枢”位对泰山方向,镇压吕不韦的东岳龙气;“天璇”位临渭水,引河水灵气助阵;“天玑”位接太行,借山脉煞气增强防御……每埋一块碎片,他都要消耗大量龙气,额头渗出的汗珠落地即化作灵气光点。
法家困龙阵的主体框架逐渐成型。此阵以七块镇法碑碎片为阵眼,融合三环锁灵阵残基与法家“明法纹”,共分三层:
- **外层“天罗阵”**:沿封禅台周边布设三百六十根“玄铁锁灵桩”,桩身刻满“秦法禁令符文”,启动后形成金色光网,隔绝内外灵气流通,防止吕不韦突围或外部支援。
- **中层“地网阵”**:台基表面刻画“奇门遁甲·八门阵”,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对应不同功效,可根据战况转换,困住敌人的同时消耗其灵气。
- **内层“困龙阵”**:核心区域以镇法碑碎片为枢纽,刻有“商君法篆”与“大秦炼气士破军纹”,能引动地脉煞气与碑碎片的净化灵,形成黑白交织的绞杀力场,专门克制元婴期修士的龙气与煞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