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 > 第94章 账本上的星子

潘金莲把最后一屉葱花饼端出锅时,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纸上的人影。武大郎正蹲在门槛上数铜板,指尖沾着面粉,数得格外认真,每数三个就往瓦罐里丢一个,叮当声在晨光里脆生生的。

“数啥呢?”她用布巾擦着手走出来,看他把瓦罐抱在怀里,像护着什么宝贝。

武大郎猛地抬头,耳朵尖发红:“俺、俺算着够不够给二郎寄路费。”他把瓦罐往身后藏了藏,却没注意铜板从罐口滚出来两个,“他来信说边关天冷,想买件厚袄子。”

潘金莲捡起铜板,指尖触到他温热的指腹,他像被烫着似的缩回手。她忽然笑了:“昨天卖新式卷饼赚的钱,够买两件了。”说着从灶台底下拖出个木匣子,打开时里面码着整齐的纸包,“而且我给武松寄了两斤芝麻糖,他小时候最爱吃的。”

“你咋知道……”武大郎瞪圆了眼,随即挠挠头,“哦,你听俺说过。”

“不光听你说过,”潘金莲拿起一张油纸,麻利地包起四个刚出炉的葱花饼,“我还知道你每次数钱都故意少数三个,想偷偷留着给我买花绳。”

他的脸“腾”地红透了,蹲在地上半天憋出句:“你、你咋发现的……”

“你当我那本账是白记的?”她把油纸包塞进他手里,“拿去给张屠户家的小孙子,昨天他娘来换饼时,孩子盯着饼筐直咽口水。”

武大郎捏着油纸包往外走,脚步却顿了顿,回头看她正低头记账,晨光落在她鬓角,绒毛都染上金边。他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她刚来时,抱着灶台哭的样子——那时她还叫潘晴,说自己从另一个世界来,说他们俩在“书里”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媳妇,”他闷声说,“俺们现在这样,是不是比书里好?”

潘金莲握笔的手一顿,账本上的“今日进项”四个字写得歪了点。她抬眼时,正撞进他亮闪闪的目光里,像藏着两颗怯生生的星子。

“好太多了。”她笑了,“至少现在瓦罐里的铜板,够咱们给武松买袄子,还够给你买双新鞋。”

他的鞋头确实磨破了,脚趾头在布面下顶出个小小的弧度。武大郎低头瞅着鞋,忽然往门外跑:“俺去送饼了!”声音里带着点说不清的雀跃。

潘金莲看着他的背影笑,转身往面盆里倒面粉时,听见院外传来张屠户媳妇的大嗓门:“大郎媳妇的手艺绝了!这卷饼里夹的腌菜都比别家香!”

她低头揉面,指尖陷进柔软的面团里。刚来那会儿,她总嫌这面团硌手,嫌武大郎木讷,嫌日子过得像摊烂泥。直到有天夜里,她发烧得厉害,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用粗糙的手掌试她的额头,还听见他跟灶王爷念叨:“求您让俺媳妇好起来吧,她要是走了,俺、俺一个人撑不起这摊子……”

那时她才知道,这男人木讷的外壳下,藏着颗比面团还软的心。

“潘大姐!”街口卖花的阿婆探进头来,手里举着串红绒花,“刚摘的月季,给你别头发上?”

潘金莲刚要摆手,阿婆已经挤进门来,不由分说把花别在她鬓角:“你家大郎刚才来买花绳,说要给你挑根最艳的,还说……”阿婆压低声音,“说你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星,自从你来了,他走路都挺直腰杆了。”

潘金莲摸了摸鬓角的花,心里像揣了块热乎的烤饼。这时武大郎回来了,手里攥着根水红色的花绳,见她鬓角的花,脸瞬间红成了熟虾子,把花绳往她手里一塞就往灶房钻:“俺、俺烧火去!”

花绳上还带着他手心的温度,潘金莲把它缠在手腕上,红得像串小灯笼。

午后突然起了风,卷着沙尘扑在窗纸上。潘金莲正把新做的芝麻糖装进陶罐,听见院外传来西门庆家恶奴的嚷嚷:“武大郎!我家官人说了,这铺子他要盘下来,识相的赶紧搬!”

武大郎手里的擀面杖“哐当”掉在地上,脸唰地白了。他下意识往潘金莲身后躲,却又猛地站住,弯腰捡起擀面杖紧紧攥着,指节泛白:“这、这是俺们租的铺子!凭啥让俺搬?”

“凭啥?”恶奴嗤笑一声,抬脚就踹翻了门口的饼筐,炊饼滚得满地都是,“就凭我家官人看上了!给你十两银子,三天内滚蛋,不然别怪老子动手!”

潘金莲没说话,转身回屋抱出那本磨得卷边的账本。她把账本“啪”地拍在恶奴面前,声音清冽:“上个月初三,你家官人来买饼,说这铺子地段好,让我给他留两屉热乎的;十五那天,他管家来订了二十个卷饼,说要招待贵客。现在说盘就盘?”

恶奴愣了下,随即梗着脖子:“那又咋样?官人乐意!”

“不咋样,”潘金莲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的墨迹,“但这页记着,你家官人欠了五十个饼钱没给,说是记账上。我要是把这账本呈给县太爷,你说他会不会觉得,西门大官人连几个饼钱都赖?”

恶奴的脸青一阵白一阵,潘金莲又翻了一页:“哦对了,这页还记着,你上个月偷拿了张屠户两斤肉,被我看见了——要我现在喊他过来对质不?”

那恶奴显然慌了,撂下句“你等着”,灰溜溜地跑了。

武大郎看着满地的炊饼,突然蹲下去捡,手却抖得厉害。潘金莲也蹲下来,他忽然抬头,眼眶红得吓人:“俺们是不是又要被欺负了?”

“谁欺负谁还不一定呢。”她把脏了的饼扔进泔水桶,“今晚做你爱吃的荠菜饺子,多包点肉。”

他却抓住她的手腕,掌心烫得惊人:“媳妇,俺不怕被欺负,俺就怕你走……”声音里的颤音像根细针,扎得她心口发疼。

“不走。”她掰开他的手指,一根根抚平他蜷曲的指节,“我走了,谁给你改花绳样式?谁帮你记那本糊涂账?”

夜里包饺子时,武大郎突然说:“俺今天去给二郎寄信,顺便问了问边关的事。”他往锅里下饺子,沸水溅在灶台上,“他们说二郎快回来了,立了功,要当都头了。”

潘金莲捏饺子的手一顿:“真的?”

“嗯!”他点头时,差点把漏勺掉锅里,“俺还买了红纸,等他回来贴门框上。”

饺子浮起来时,香气漫了满院。潘金莲盛饺子的功夫,武大郎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打开是支银簪,样式简单,却擦得锃亮。“给、给你的。”他把簪子往她手里一塞,“俺攒了三个月钱,银铺的人说,这叫‘并蒂莲’。”

簪子的凉意透过指尖钻进心里,她刚要说话,院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武松的声音撞进来:“哥!嫂子!俺回来了!”

潘金莲手一抖,银簪掉在面盆里,溅起的面粉落在武大郎鼻尖上。他慌忙抹了把脸,却把面粉蹭得满脸都是,活像只刚偷吃完面的花猫。

武松大步跨进门时,还带着边关的风霜,看到眼前的景象却愣了——他哥正手忙脚乱地给嫂子捡银簪,嫂子手里还捏着个没包完的饺子,灶上的锅里,白胖的饺子正翻滚着,热气把两人的影子映在墙上,挤成一团暖融融的形状。

“哥,嫂子。”武松的喉结滚了滚,突然笑了,“俺好像来早了?”

武大郎脸一红,把银簪往潘金莲手里塞得更紧:“没、没有!饺子刚熟,快坐!”他转身去灶上端饺子,却忘了擦脸,武松看着他鼻尖的面粉,突然发现,哥好像比上次见时,高了些——或者说,腰杆挺直了,看着就比从前像样。

潘金莲把银簪插进鬓角,刚要去端面,却被武松按住手腕。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盒子:“嫂子,给你的。”打开是支玉钗,水头极好,“俺在边关换的,听说城里姑娘都爱这个。”

“你这小子!”武大郎佯怒,却把最大的那碗饺子往武松面前推,“吃你的!”

潘金莲看着鬓角的银簪和手里的玉钗,突然笑出声。窗外的风还在刮,屋里的灯却亮得很,灶膛里的火噼啪响,把三个人的影子拉得老长,像一串紧紧挨在一起的糖葫芦。

夜里,武大郎数着铜板,突然说:“媳妇,俺们把铺子盘下来吧?银铺的人说,可以分期付款。”他指着账本上的红圈,“你看,咱每个月都能攒这些,用不了两年就还清了。”

潘金莲看着账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突然发现,那些曾经让她头疼的数字,如今都变成了会发光的星子,缀在他们走过的路上。她拿起笔,在最后一页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写:“今日进项:银簪一支,玉钗一支,饺子三碗。”

武大郎凑过来看,指着笑脸问:“这是啥?”

“这叫幸福。”她把笔放下,往他嘴里塞了个饺子,“以后咱的账本上,得多画几个。”

他嚼着饺子,突然把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上,那里跳得又快又稳,像藏着个小鼓。“媳妇,”他闷声说,“俺以前总觉得,日子是摊烂泥,踩一脚就陷进去了。现在才知道,你来了,泥里也能长出花来。”

潘金莲没说话,只是把鬓角的银簪又往紧了插了插。月光从窗缝钻进来,落在账本的字里行间,那些“今日卖饼三十个”“新式卷饼赚五十文”的记录,突然都活了过来,变成跳动的星子,照亮了这漏风的小屋,也照亮了两个被命运苛待过的人,用一饼一汤焐热的,最踏实的人生。

第二天一早,潘金莲刚把“武记饼铺”的招牌挂出去,就见西门庆的管家又来探头。她刚要开口,却见武大郎突然站到她身前,手里举着擀面杖,声音不大却很清楚:“俺们不搬!这铺子是俺们的命根子!”他的肩膀微微发抖,却死死挡在她面前,像棵突然扎了根的老槐树。

管家悻悻地走了,潘金莲看着武大郎的背影,突然发现,她好像真的把这摊烂泥般的日子,过成了会开花的模样。而那个曾经被人嘲笑“三寸丁”的男人,在她看不见的地方,悄悄长了骨气,像株被雨水浇过的庄稼,闷声不响地,就窜高了一大截。

账本的新一页,她写下:“今日,大郎护住了我,也护住了我们的家。”笔尖顿了顿,又添了个大大的笑脸,比昨夜的那个,圆了整整一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