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成潘金莲和武大郎相依为命 > 第33章 账本上的红圈

潘金莲把最后一本账册锁进木匣时,指腹蹭过封皮上那个红圈——那是今早算完账特意画的,圈住的“西门庆”三个字被墨迹晕得发深,像块浸了水的炭。

“媳妇,真要去?”武大郎蹲在灶台边,手里攥着块刚和好的面团,反复揉捏着,面香混着炭火的热气飘满小屋。他袖口磨破了个洞,露出的手腕上还沾着点面粉,那是今早天没亮就起来发面留下的。

潘金莲回头,见他耳根红得快滴血,忍不住笑了:“咋?怕了?”她走过去,指尖在他手背上轻轻敲了敲,“昨天是谁说‘要让武松知道咱没被人欺负’的?”

武大郎猛地抬头,面团差点掉地上,慌忙用手背接住,声音却梗在喉咙里,半天憋出句:“俺、俺不是怕……是怕他使坏。”

“他能使啥坏?”潘金莲从木匣里抽出另一本账册,哗哗翻到中间,指着密密麻麻的数字,“上个月他府里的厨子来买了三十斤甜饼,说记在账上,至今没结账;前儿管家又来要了两筐咸酥饼,说西门大官人要宴客——”她突然停顿,指尖在“宴客”二字上点了点,“你说,这宴客的饼钱,要是让来赴宴的乡绅们都瞧见,他西门庆的脸往哪搁?”

武大郎的眼睛亮了亮,手里的面团被捏成了歪歪扭扭的形状:“那、那咱现在就去?”

“不急。”潘金莲把账册往包里一塞,转身掀开蒸笼,白花花的热气扑了满脸,她却眼睛都不眨,飞快地数着刚出炉的芝麻饼,“得等他府里客人最多的时候去。”她拿起一个,递到武大郎嘴边,“尝尝?新调的蜂蜜馅,甜不甜?”

武大郎下意识张嘴咬住,饼皮的酥脆混着蜂蜜的甜在舌尖炸开,他慌忙点头,脸颊鼓得像含着颗小汤圆:“甜!比灶王爷供桌上的还甜!”

潘金莲笑着擦掉他嘴角的糖渣:“甜就多做两笼,等会儿带去给那些客人分分——就当是‘西门大官人请客,咱来添个菜’。”

午时刚过,西门府外的马车就排到了街口。潘金莲提着两大篮芝麻饼,武大郎扛着个插着“武大郎烧饼”木牌的架子,两人刚站定,守门的家丁就横眉立目地拦上来:“哪来的野摊子,敢在这儿叫卖?”

“哟,王管家昨天还说西门大官人要宴客,让咱送些新出炉的甜饼来当茶点呢。”潘金莲笑眯眯地掏出账册,在对方面前晃了晃,“不信?您看这账,‘六月十二,西门府管家王,订蜂蜜芝麻饼五十个,记账’——这可是您家管家亲笔画的押。”

家丁瞥了眼账册上的红手印,嘟囔着去通报了。武大郎紧张得手心冒汗,攥着架子的手指关节发白:“媳妇,要不咱还是……”

“怕他?”潘金莲往他手里塞了个刚出炉的饼,“拿着,紧张就啃两口。”她抬眼看向府内,正好看见几个穿着绸缎的客人说说笑笑地往外走,立刻提高了声音,“各位乡绅老爷慢走!尝尝咱阳谷县最甜的芝麻饼?西门大官人特意订的,说是配茶最香!”

客人里有人接过去尝了,立刻赞道:“这饼不错啊!外酥里软,蜂蜜味正!”

“可不是嘛,”潘金莲顺着话头往下说,声音清亮得能传到府里,“就是这账有点难算——西门大官人上个月订的饼钱还没结呢,今天又加了五十个,咱小本生意,实在扛不住赊账啊。”

这话像块石头扔进水里,立刻激起了涟漪。有客人笑着打趣:“西门大官人还欠小商贩的钱?”

“哪能啊!”王管家匆匆跑出来,脸涨得通红,“这是误会!记账只是暂存,这就给,这就给!”他一边往潘金莲手里塞银子,一边给家丁使眼色,想把人赶走。

潘金莲却不接银子,反而把账册往石桌上一摊:“王管家别急啊。”她指着其中一页,“您看,这还有三月的杏仁酥、四月的椒盐饼……不如今天一并清了?省得您总惦记。”

周围的客人都围过来看热闹,有人认出账册上的手印确实是王管家的,顿时哄笑起来。王管家的汗顺着下巴往下滴,手忙脚乱地摸钱袋,嘴里不停念叨:“给!都给!你这妇人……”

潘金莲接过银子,数了数,又从篮子里拿出两个芝麻饼递过去:“谢王管家。这两个送您,下次订饼直接说,不用记账。”她特意把“记账”两个字咬得很重,然后转身对武大郎说,“大郎,走了,回家包包子去。”

武大郎“哎”了一声,扛着架子跟上,路过那些客人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媳妇能耐啊!”他咧开嘴笑,露出两排整齐的牙,刚才的紧张早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刚走出街口,武大郎突然停下脚步,挠了挠头:“媳妇,咱刚才是不是太……太冲了?”

“冲?”潘金莲挑眉,把银子塞进他怀里,“这叫理直气壮。”她看着武大郎把银子小心翼翼地揣进内袋,指尖都在发颤,突然觉得好笑,“你呀,兜里揣着钱比揣着烙铁还紧张。”

“这不是怕掉了嘛。”武大郎低头看着怀里的银子,声音闷闷的,“这些钱……够给武松寄一半了。”

潘金莲心里一动。她穿越过来三个月,武大郎每次提到武松,眼神里都带着股执拗的劲。她知道武松在边关受了冤屈,武大郎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做饼,收摊后还去码头扛活,都是为了攒钱打点。

“够。”她伸手帮他理了理歪掉的头巾,“不仅够,剩下的还能给你扯块新布做件褂子——你看你这袖口,都快成布条了。”

武大郎慌忙捂住袖口,脸又红了:“不用,俺这还能穿……”

“我说用就用。”潘金莲拽着他往布庄走,“顺便给你做双新鞋,省得总光着脚跑码头,脚后跟都磨出血了。”

布庄里,掌柜的见是他们,热情地迎上来:“潘娘子,武大哥,今天要点啥?”自从潘金莲改良了烧饼配方,把“武大郎烧饼”做成了阳谷县的招牌,街坊们对他们的态度早已变了模样,连带着武大郎出门,也没人再喊“三寸丁谷树皮”了。

“要块藏青色的粗布。”潘金莲指着货架,“再要两双千层底的鞋,按他的尺码。”

武大郎在一旁急得直摆手,被潘金莲一个眼刀瞪回去,乖乖站着不动了,只是看着那块布时,眼睛亮得像落了星星。

回家的路上,他突然说:“媳妇,俺刚才看你跟王管家说话时,像只斗胜了的小母鸡。”

潘金莲愣了一下,随即在他胳膊上拧了一把:“你说谁是小母鸡?”

“没、没说谁。”武大郎慌忙摆手,却忍不住笑,“就是觉得……你厉害。”他低头看着手里的布,声音轻得像怕被风吹走,“比俺见过的所有女子都厉害。”

潘金莲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软软的。她停下脚步,看着武大郎被阳光晒得黝黑的侧脸,鼻尖上还沾着点面粉,突然觉得,这穿越好像也没那么糟糕。

“那是。”她扬起下巴,故意说得得意洋洋,“也不看是谁的媳妇。”

武大郎的脸“腾”地红了,扛着布的肩膀都在发颤,却重重地点了点头:“嗯!是俺的媳妇!”

回到家,潘金莲刚把布放下,就见武大郎从床底下拖出个木箱,打开来,里面竟是满满一箱的碎银和铜板,用布一层层包着,上面还压着张纸条,歪歪扭扭写着“武松 盘缠”。

“俺攒的。”他挠着头,有点不好意思,“本来想等攒够了托人送去,现在有你帮俺挣钱,俺想……”

“想现在就送?”潘金莲接过箱子,掂量了掂量,“够了。我认识个跑商队的,让他顺路带去边关,比托官府靠谱。”

武大郎眼睛瞪得溜圆:“真的?”

“当然。”潘金莲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今晚得加班做饼——得给商队的人也带点,算谢礼。”

“哎!”武大郎应得响亮,转身就往灶台跑,脚步轻快得像踩在棉花上。

潘金莲看着他的背影,打开账册,在今天的收入后面画了个小小的红圈。阳光透过窗棂落在纸上,那红圈像颗小小的太阳,暖得人心头发烫。

她拿起笔,在空白处写下:“今日进账三两六钱,支出布钱五钱,余三两一钱。另,武松盘缠已备妥,明日托张商队送出。”

写完,她对着账册笑了笑。原来被命运按在泥里又怎样?只要两个人一起使劲,泥土里也能种出甜滋滋的蜂蜜饼,也能把日子过得像这账册上的数字,一笔一笔,踏实又明亮。

傍晚时分,蒸笼里的芝麻饼香气飘出老远,引得街坊孩子们趴在墙头张望。潘金莲把刚出炉的饼装进篮子,武大郎则蹲在门口,小心翼翼地把碎银包进油布,眼神专注得像在做一件稀世珍宝。

“大郎,”潘金莲喊他,“过来尝尝这新做的桂花馅,看甜不甜。”

武大郎跑过来,咬了一大口,桂花的清香混着蜂蜜的甜在嘴里散开,他看着潘金莲,突然傻乎乎地笑了:“甜!比灶王爷供桌上的还甜!”

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饼香在空气里打着转,连风都带着股甜丝丝的味道。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被所有人嘲笑的“三寸丁谷树皮”,如今能靠着一炉一饼,把日子过出这样的滋味;谁又能想到,那个声名狼藉的潘金莲,会挽着他的手,站在自家门口,笑着招呼街坊领新出炉的试吃饼。

账册上的红圈越来越多,像撒在日子里的火种,一点点照亮了曾经漏风的破屋,也照亮了两个被命运苛待的人,携手往前走的路。

夜色渐浓,潘金莲趴在桌上对账,武大郎就在旁边给她扇扇子,偶尔递颗刚剥好的糖。窗外的月光淌进来,落在账册的红圈上,像镀了层银,温柔得不像话。

“媳妇,”武大郎突然开口,声音有点闷,“等武松回来了,咱请他吃你做的蜂蜜饼好不好?”

潘金莲笔尖一顿,抬头看他。他眼里映着烛火,亮得像藏了星星。

“好啊。”她笑着点头,“到时候让他尝尝,他哥的日子,过得有多甜。”

烛火摇曳,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紧紧依偎着,再也分不清彼此。这大概就是最好的日子了——不用轰轰烈烈,不用惊天动地,只是守着一炉热饼,一盏灯火,和身边那个愿意为你揉面、为你攒钱、为你把所有温柔都藏在笨拙里的人,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