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名义:这一世,我要进部 > 第16章 干部要下地,政策要见血

基层骨血

裤兜里的手机震得大腿发麻,第二回了,他才慢悠悠掏出来。

法学院办公室的消息跳在屏幕上:

“九点演讲,主题‘基层治理中的制度韧性’,报告厅已备好设备。”

指尖划过 “制度韧性” 四个字,祁天佑喉结不自觉滚了一下,

昨夜书房台灯下的画面又冒出来,柳小叶指尖点着纪检培训材料,那句 “刀够快,骨头就会碎” 在他脑子里转了半宿。

可刀再快,没人敢递、没人敢接,也不过是块废铁。

车子在汉东大学校门口停下。

银质袖扣擦过车门框,“咔嗒” 一声轻响,在清晨的安静里格外清晰。

“汉东大学” 四个鎏金大字蒙着层薄灰,晨光斜斜打上去,没透出多少暖意。

学生三三两两走过,白球鞋踩在石板路上,没人多看他一眼。

这样最好,他现在不想被任何人认出来。

八点五十分,法学院报告厅。

前排座位已坐了大半,笔记本翻动的沙沙声此起彼伏,主持人正弯腰调试话筒,“喂喂” 两声,电流音刺得人耳朵发紧。

祁天佑没去休息室,径直从侧门绕到讲台边,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西裤接缝。

目光扫过台下时,他顿了顿:

几百张面孔,大多是二十出头的年纪,白衬衫领口挺括,西装外套还带着折痕,手里的笔悬在笔记本上,显然在等所谓的 “重点”。

只有角落里不一样。

缩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头埋在书里,左手小指缺了半截,露出的指节结着老茧,蓝白校服的袖口磨得发毛,边缘起了圈白边。

是郑归,郑西坡的儿子。

祁天佑记得清楚,那天大风厂的烟尘还没散,这孩子扶着他爸的胳膊从车间挪出来,嘴唇抿成条直线,一句话没说。

主持人的介绍落了尾,掌声稀落得像撒了把碎米。祁天佑缓步上前,没拿讲稿,只把手插进西裤口袋。

“说实话,今天咱们谈‘基层治理中的制度韧性’,不是来夸条文写得多漂亮,也不是来比谁背法条背得快。”

他的声音不高,却压过了空调的嗡鸣,

“我就想问一句:当一个工人在机床前断了手指,工厂转头就说‘合同早过期了’,社保卡报销卡了三个月,每次去问都只说‘再等等’。”

“你们说,这个制度,能不能撑住他活下去的希望?”

台下静了半秒。有人猛地抬头,眉头拧成结;

有人还愣着,手指在手机上划着,显然在等他放出 ppt;

后排几个穿西装的学生,笔尖顿在纸上,没落下一个字。

“我不是来给你们讲课的。” 祁天佑顿了顿,喉结滚了一下,声音里多了点沉意,“我是来还债的。”

“上周我去过大风厂,看到一位老师傅被滚筒机碎片划伤,血流了一地。送医花了四个小时 。”

“不是路远,是救护车得绕路,避开那几个临时设的环保检查点,就怕拉着伤员的车‘影响了数据’。”

他抬手指向角落,“而他的儿子,就是现在坐在你们中间,穿蓝白校服、左手少半截小指的同学 ,郑归。”

几十道视线 “唰” 地转向角落。郑归没动,头还埋着,可握笔的手青筋暴起来,笔杆在指间微微发抖。

“他签了十年的劳动合同,工伤赔偿申请交了三次,每次都被退回来,理由就三个字:‘证据不足’。”

祁天佑的声音陡然提了些,带着点压不住的火气,“什么叫证据?他手上还没拆的纱布不算?医院盖了章的病历不算?还是说,只有工厂老板点头,才算数?”

前排有人终于开始动笔,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格外响。

几个戴眼镜的学生交换眼神,其中一个悄悄把手机调成了录音模式。

“法律从来不是摆在办公室里的装饰品,更不是咱们精英阶层用来解题的游戏。”

祁天佑往前迈了一步,离台下更近了些,

“它是弱者最后的盾牌。你们将来有人进法院,有人做法援律师,记住一点:”

“程序正义要是走不到那些受伤的人身边,碰不到他们流血的伤口,那就是座悬在半空的楼阁,看着漂亮,没用。”

他停顿两秒,目光直直落在郑归身上。

那孩子的肩膀绷得像块铁板,连后背都透着股不服输的劲。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祁天佑的声音软了些,却更戳人,

“你觉得这些人今天听完了,明天该去律所实习还去实习,该拿三十万的年薪还拿三十万,没人会真的管你家的事。”

“你觉得我今天站在这儿说这些,不过是换个地方表演同情,对吧?”

郑归终于抬头。

“但我告诉你,我昨天刚从纪检培训中心出来。”

祁天佑掏出那个磨边的笔记本,捏在手里,

“他们教我怎么应付调查,怎么堵流程上的漏洞,怎么让‘证据’顺着他们的意思说话。可我在那儿想通了一件事:”

“再严密的规则,没人拿它当回事,没人用它来护着老百姓,那就是张废纸。”

他翻开笔记本,“刺啦” 一声撕下一页,从主持人手里接过笔。

当众写下七个字,笔力很重,纸页都被戳得发皱:干部要下地,政策要见血。

手臂举得笔直,纸页在空调风里轻轻抖,却把每个字都送到了全场人的眼里。

“这不是喊口号。” 祁天佑的声音里带着股狠劲,是对着台下,也是对着自己,

“这是做人、做干部的底线。谁要是敢踩空一步,谁就得掉进自己挖的坑里。我不信那些温情脉脉的改革说辞,我只信一件事:”

“只要有人敢站出来,敢把规则用在实处,这个制度就有机会活过来。”

掌声突然炸响。先是零星的几下,接着像潮水似的漫开,连成一片。

有人猛地站起来鼓掌,手都拍红了;

有人低下头,偷偷用手背抹眼睛;

后排那个穿白衬衫的女生,悄悄把桌上的《劳动法》课本翻到了 “劳动者维权” 那章,指尖在 “工伤认定” 几个字上划了又划。

祁天佑没鞠躬,脸上也没带笑。

把纸页仔细折成方块,塞进西装内袋 ,那是贴胸口的位置,能感觉到纸边硌着皮肤。

转身就往后台通道走,脚步没停,像是怕多等一秒,那点刚攒起来的劲就散了。

刚迈下讲台的台阶,一道瘦高的身影突然横在面前。

是郑归。

胸口还在起伏,呼吸有点急,拳头攥得死紧,校服上的褶皱还没抚平。

“叔,我愿意跟着你干。”

他的声音有点哑,像是刚哭过,却每个字都像砸在水泥地上,掷地有声,“真的。”

祁天佑的目光落在他那截残缺的小指上,指尖轻轻碰了碰自己的银质袖扣。

“你爸的事,我没忘。”

祁天佑的声音很稳,

“当初在大风厂我就说过,不会让你们这些流血的人,白白受委屈。”

郑归点头,喉结上下滑了一下,眼泪终于没忍住,砸在鞋尖上。

“你要是敢接着查,我就跟你查到底。得罪人我不怕,就算是坐牢,我也认。”

祁天佑抬手,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郑归的肩膀还很薄,却绷得结实,像棵迎着风长的小树。

“走,先跟我去把那份实名举报信重新誊一遍。”

祁天佑转身,往门口走,

“这次不用藏着掖着,光明正大写,光明正大寄。收件人就写中央巡视组,抄送省纪委、市总工会,还有新华社内参部 。”

“ 多寄几份,让越多的人看到越好。”

郑归的嘴角抽了一下,想笑,眼眶却先红了。赶紧低下头,用校服袖子蹭了蹭,快步跟上去。

两人并肩走出报告厅,正午的阳光斜斜打在台阶上,把两个身影拉得很长,叠在一起。

校园广播里的天气预报还在响,说午后可能有雷阵雨,风已经开始变凉了,吹得树叶沙沙响。

祁天佑裤兜里的手机又震了,震得大腿发酥。

他没掏出来,不用看也知道,是区政府那边的消息。

后来锁屏时扫到一眼,屏幕上果然写着 “孙区长愿就环保议题面谈”,后面还跟了个笑脸表情,透着股刻意的热络。

“从今天起,咱们手里每一份材料都要双备份。” 祁天佑侧头对郑归说,脚步没停,

“一份公开递上去,一份自己存好。别嫌麻烦,越麻烦、越多人知道的东西,越不容易被偷偷销毁。”

“嗯!” 郑归重重应了一声,脚步跟紧了半步,肩膀也比刚才挺得更直了。

前方教学楼拐角处,一个穿橙黄色工作服的保洁员推着清洁车慢慢走过来。

车轮碾过地砖的接缝,“咔嗒、咔嗒” 的声,在安静的校园里传得很远。

风里已经带了点雨意,可两人的脚步没停,一直朝着校门口的方向走。

那里停着辆不起眼的白色轿车,车窗贴着深色膜,等着载他们去下一个地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