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默契与家事暗潮
银河到办公室时,晨光刚漫过办公桌的一角,桌上已放着份生态方案打印版——封皮贴了张浅黄便签,夏柔的字迹清利落:“按昨日湿地勘察细节,调整了灌木带核心保护区范围,新增3处鸟类观测点标注,您先审阅,有修改意见我随时过来对接。”
他指尖捻开方案,目光落在观测点示意图上时顿了顿:夏柔画的观测路径,竟和他前晚在平板上草拟的路线几乎重合,连相邻观测点间的间距都精确到1.2米;翻到“植被养护”章节,她补充的《季度养护计划表》,恰好填补了他此前在《生态维护细则》里预留的空白项,连养护频次、责任人标注格式都和他的要求分毫不差,像提前看透了他没说出口的想法。
“银河总,青蓝环境的夏工到了。”助理敲门的声音打断思绪,门外的夏柔拎着帆布包,裤脚还沾着点未干的泥点,显然是先去湿地转了圈才过来,“昨天忘带土壤样本,今早特意去采了——您看,这是灌木带周边的表层土,还有几株紫花地丁,能直观判断土壤酸碱度。”
她把样本袋摊在桌上,刚要解释检测数据,银河已指着方案里的观测点:“路线不用改,避开了根系密集区,还能覆盖斑鸠巢的观测范围;养护表跟细则的适配度也够,直接用就行。”
夏柔眼里闪过点意外,随即弯起笑:“我还准备了一肚子选址逻辑要跟您说,没想到您一眼就认了。”她翻到方案最后一页,指尖点在空白处,“对了,我想在灌木带旁加几块生态科普牌,印上鸟类和植物的介绍,居民路过也能多了解点——就是怕太占地方,您觉得会不会画蛇添足?”
“不会。”银河拿过笔,在空白处画了个简易牌型,“再加行小字,标注‘此处为斑鸠繁殖保护区,施工采用人工挖掘’,既让居民知道我们在护生态,也能减少后期的误解。”
夏柔立刻俯身补画,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她的发梢偶尔扫过银河的手腕,很轻的一下,像羽毛拂过。助理敲门送文件时,正撞见两人凑在桌前改图:银河说“这里要留0.8米宽的观测通道”,夏柔立刻调整线条;夏柔提“养护需要专用洒水设备”,银河随手在便签上写了个供应商联系方式——那是他上周对比了12家报价选的最优项,连夏柔都没提过要设备,他却下意识说了。
助理走后,夏柔才后知后觉退开半步,指尖捻了捻衣角:“刚才聊得太投入,没注意距离,您别介意。”
“没事。”银河把改好的方案推给她,目光落在她帆布包侧袋露出来的玻璃瓶上——里面装着颗浅灰鹅卵石,纹路像缩小的湿地地形。夏柔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笑着把瓶子递过来:“昨天在湿地捡的,洗干净了,您放办公室当摆件吧,看着挺讨喜。”
银河接过瓶子,指尖触到瓶壁的凉意,却莫名觉得比昨天木木递来的温水更有实感。他把瓶子放在办公桌角落,和木木之前给他编的红绳隔着一掌距离,轻声道:“谢谢,下午把土壤检测报告一起发我邮箱,我存档用。”
夏柔刚走,内线电话就响了,是陈阁主的声音,语气比平时沉:“银河,你来我办公室一趟,东南亚那边的资金出了点问题。”
赶到辰阁主办公室时,桌上摊着好几份文件,辰阁主正揉着眉心:“我们之前拍地的尾款,本指望东南亚那边的木材生意回款,结果那边港口出了政策变动,货压了快一个月,资金至少要再等半个月才能到账。”他指了指文件上的数字,“现在工地等着发工资,还有材料商的款要结,咱们账户上的钱,撑不过十天。”
银河拿起文件,指尖划过“工资结算表”——两百多个工人,两个月工资加起来近百万。作为外星人,他对地球“资金周转”的概念,只停留在“需要钱就从母星调”的认知里,从没想过会有“钱到不了账”的困境。
“要不要先找银行周转?”他问。
“试过了,咱们拍地时已经用土地做了抵押,再贷款至少要三周,远水解不了近渴。”辰阁主叹了口气,“我已经让下面的人去催东南亚那边,但能不能提前,谁也说不准。”
离开辰阁主办公室时,银河的手机响了,是木木打来的:“我妈已经到小区门口了,你晚上下班早点回来,她特意炖了你爱吃的排骨汤。”
“知道了,我尽量早点回。”银河应着,目光扫过走廊里的施工进度表——湿地项目的围挡已经立起来,工人们正忙着清表,要是工资发不出来,项目肯定要停。他突然想起早上夏柔蹲在湿地里说的话:“好多工人都是附近村子的,指着这份工资供孩子上学呢。”
傍晚到家时,玄关处放着个褪色的布包,木木正帮她妈把行李往客房搬,看见银河进来,木母立刻迎上来,手里还攥着块刚蒸好的红薯:“银河啊,快尝尝,我从乌加寨带来的,甜得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