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砂版图初落地
晨光刚漫过滇巷的山头,工坊院门外就传来了马车轱辘碾压石子路的声音。银河刚把最后一批熬好的普通款药膏装进陶瓮,听见动静便擦了擦手往外走——只见李二坐在一辆褐色马车上,身边跟着个穿短打的伙计,手里还捧着个蓝布包,车辕上则绑着一叠泛黄的纸册。
“银老板,早啊!”李二掀开车帘跳下来,脸上堆着笑,跟上周在药铺里的精明劲儿比,多了几分实在,“我把周边五个乡镇的药铺清单都带来了,咱们今天就把铺货的事儿敲定,争取明天就能把药膏送出去!”
银河侧身把人让进院,阿力赶紧端来两张木凳,又从屋里拎出一陶壶凉茶——这几天阿力跟着银河跑前跑后,已经摸清了工坊的待客规矩,不用招呼就把茶水摆到了石桌上。沐沐则抱着刚叠好的供货协议走出来,小美跟在后面,手里还攥着个刚编好的草蚂蚱,看见李二,好奇地躲到了沐沐身后。
“李老板倒是爽快。”银河坐在石凳上,看着李二把蓝布包里的纸册掏出来——那是五本线装的账本,每本封面上都写着乡镇的名字:青山镇、溪河镇、柳林镇、石坝镇、松林镇。“这是我这五年跑出来的渠道底子,每个乡镇的药铺位置、老板姓名、平时的药材销量都记在里面,银老板你先看看。”
银河翻开青山镇的账本,里面的字迹工工整整,每一页都标注着药铺的具体信息:“王记药铺,镇东头老槐树旁,老板王三,每月药材销量约五十斤,擅长卖外敷药膏”“刘记药铺,镇西渡口边,老板刘二娘,主要做农户生意,对平价药膏需求大”。他越看越点头——李二能在乡镇药商里站稳脚跟,果然不是靠运气,这份细致劲儿,正好能帮工坊避开铺货的盲区。
“李老板这账本做得细致,省了咱们不少事。”银河把账本递给沐沐,“你跟阿力一起核对,把每个药铺的铺货量先拟出来——普通款和强效款的比例,按账本上的销量来定,销量高的多铺点强效款,销量低的先铺普通款试销。”
沐沐接过账本,阿力立刻搬来一张小桌,两人凑在一起翻看起来。李二看着他们的动作,端起凉茶喝了一口,话里带了点试探:“银老板,我说实话,之前我确实想过用点手段抢你的配方,但后来跟阿力聊完,又看见你愿意跟我六四分利,我就知道你是真心想做事的人——不过我还有个顾虑,这药膏铺到乡镇,要是卖不出去怎么办?我总不能把货压在手里吧?”
“李老板的顾虑我懂。”银河从竹筐里拿出一罐强效款药膏,放在石桌上,“咱们先试销两周,每个药铺的铺货量控制在20-30罐,普通款占七成,强效款占三成。两周后咱们对账,卖得好的药铺,下次多铺20%;卖得不好的,要么减货,要么换成普通款——总之不让你压货,也不让药铺担风险。”
李二眼睛一亮:“银老板这办法好!我之前跟其他药材商合作,都是一压就是几十斤,卖不出去只能自己认亏,你这试销的法子,确实实在。”他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张纸条,“对了,我昨天跟几个药铺老板通了气,他们都想知道药膏的拿货价——银老板你给个准数,我也好跟他们交代。”
“普通款药膏,给药铺的拿货价是每罐8文钱,他们卖12文;强效款拿货价15文,卖20文。”银河报出价格时,沐沐正好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个价格是昨晚两人商量好的,比县城药铺的拿货价低2文,既让乡镇药铺有利润空间,也能跟县城的价格区分开,避免互相压价。
“8文?15文?”李二算了算,忍不住点头,“这个价很合适!乡镇药铺卖外敷药膏,一般也就赚3-4文,你这药膏能让他们赚4-5文,他们肯定愿意推。”他拍了拍大腿,“行!就按这个价来,我现在就跟伙计去给药铺送信,让他们明天等着收货!”
“别急,还有供货协议要签。”沐沐把拟好的协议递过来,上面写得清清楚楚:“甲方(星砂药膏工坊)需在约定时间内送达药膏,延迟一日赔偿货款的5%;乙方(李二)需在药膏送达后三日内结清货款,逾期加收利息;若药膏存在质量问题,甲方无条件退换。”
李二接过协议,逐字逐句看了一遍,越看越放心——之前跟其他供货商合作,从来没有这么正规的协议,出了问题只能扯皮,现在有了这张纸,双方都有保障。他爽快地签了字,又按了手印:“银老板,沐沐姐,你们做事这么规矩,我以后跟你们合作,心里踏实!”
送走李二和他的伙计,阿力忍不住兴奋地说:“银哥,这五家乡镇药铺一铺,咱们的药膏就能卖到半个滇巷了!以后要是再把邻县的渠道打通,那生意可就大了!”
“别急,一步一步来。”银河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现在去把今天要送的药膏清点好,普通款120罐,强效款50罐,都装到马车上——辰阁主说今天会派车来拉药膏去县城,顺便把咱们的工坊执照申请表带过来,得赶在中午前把货装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