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离不上朝了。
请了病假,在家怄气!
你老帅哥有什么话不能明说,忠诚之盾不过就是整合了一些地痞流氓,你要的话,明说,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眉头都不会皱一下便可给你,可是你绕这么大一个弯子,几个意思?
自己必须得拿出点态度来表示一下,不然真以为他是软柿子。
还有报纸,头版三篇文章,基本都是老帅哥亲定的,照这样发展下去,好像快没自己啥事了,没这样的。
范离坐在书案前,奋笔疾书,给刘项编写物理教材,由浅入深的把他所知道的物理知识梳理成体系。
从基础的力与运动开始,并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举例,解释惯性与速度的概念,再逐步延伸到杠杆原理,滑轮组的应用,水的三种形态转换,甚至结合工坊里打铁时的能量转化来阐述功与能的关系。
不过写着写着有点跑题,后边又把很多化学知识也加了进去,比如燃烧的本质,几种物质放在一起会产生的反应。
刘朵在一旁红袖添香,添茶递水,时不时搞下小暧昧。
范离一只手伸进刘朵衣服里,正给她演示力作用在人体上的反应,屋子里满是旖旎。
门子老程来报,在门口被春杏拦下。
范离听到二人在外面的谈话,南楚新科状元范寻求见。
赶忙抽出手,吩咐春杏请他进来。
刘朵面颊绯红,眼波流转,乖巧地替范离整理微皱的衣袍,识趣地退至里屋。
范寻十五六岁年纪,眉眼间带着少年人特有的锐气与澄澈,手中拿着一份报纸,进屋后先向范离一礼:“末学范寻,冒昧前来叨扰先生。”
“公子不必多礼,坐。不知今日前来,所为何事?”范离语气平和,起身笑着让座,吩咐春杏上茶。
范寻依言坐下,姿态端正,目光灼灼落在范离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钦佩。“今日冒昧,实是因读了先生此文,胸中激荡,难以平复。”说着,双手将那份报纸微微向前一递,指尖点在头版《少年汉国说》的标题上。
范离闻言,信口开河:“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样子,那时候也和你一般,满腔热血,整天追问理想的模样,倒是让公子见笑了。”
“理想的模样?”少年重复着这个词,声音里带着几分恍惚:“原来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理想!”
范寻的心中仿佛有什么东西被点燃,深吸一口气,:“不瞒先生,末学幼时蒙父母开蒙,此后便是埋首经史子集,于寒窗下自读,侥幸得中,忝列状元。金榜题名后,欣喜之余,反生惶惑。圣贤书读了万千卷,却好像与这真实世间隔了一层。该如何做官?如何做事?如何真正有益于国,有益于民?末学……竟觉前路茫茫,无所适从。”
他眼神清澈地望向范离:“直至读到先生的《少年汉国说》振聋发聩,令我振奋之余,更觉豁然开朗!先生所言‘少年强则国强’,非空谈道德,而是期许我辈具真才实学,有担当之志,行务实之事!再观先生所办报纸,皆是从实处着眼,于细微处见真章,与往日所见空泛议论截然不同!”
说到此处,他情绪明显激动起来:“只觉之前种种迷雾被先生文章一扫而空,心中雪亮!”说着,郑重起身,长揖及地:“恳请先生,不吝赐教!”
范离赶忙将范寻扶起来:“言重了,先生我实在不敢当。你我年纪相仿,咱俩平辈论交便是,你有什么不明白了就问,我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也自在,我也自在。”
范寻眼看范离笑容和煦,没有丝毫做作,又想起他那做《平阳赋》时的风采,加上这两天他听到关于眼前这位青年的传闻,那《青玉案》,那《水调歌头》,还有很多青楼里传唱的诗词,都是眼前之人所作,心中豁然明朗,这才是真正的经世之才,能够交到如此人物当真是三生有幸,念及至此,露出灿烂笑容,向范离抱拳道:“我可就真喊范兄了!”
范离揉了揉耳朵:“叫范兄感觉咋这别扭呢?来,叫范哥!”
许多年以后,范寻在回忆录中写道:谁也不曾想到,我们兄弟二人,就这样鬼使神差的凑到了一起。
……………………
鸿胪寺一间厅堂里,南楚使团正在开会,讨论下一步交流事宜。
御史大夫崔明,背着手来回踱着步子,面带忧色。
老宰相宋大生神色萎靡不振,那天他在摘星楼里看十盘棋谱看了一个晚上,次日清晨才跌跌撞撞回来,去时夕阳满身,归时晨露未曦。整夜滴水粒米未进,魂魄如被抽离,只余一具空荡躯壳。到现在满脑子还是那惊世十局。
大学士苏文瑾拿着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驸马柳长风脸上还有好几道抓痕,正在望着房梁。
崔明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总得说句话罢。我们已到临安数日,汉国那位范少卿已来催问多次,先比什么、后比什么,总需拿出个章程,不能一直空耗下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