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九月末,阳光变得绵软无力,梧桐树的叶片边缘泛起焦黄色,像是被岁月轻轻烫出的褶皱。秋风掠过街道,卷起那些摇摇欲坠的叶子,簌簌声中,凉意顺着领口袖口钻进来,在皮肤上凝成细密的战栗。自从月考成绩单发下来那天,安安总爱把校服拉链拉到最高处,仿佛这样就能把外界的目光和压力都隔绝在外。即便在温暖的教室里,她也习惯蜷着肩膀,像只受了惊的小猫。母亲温声细语炖的补汤,冒着氤氲的热气,飘散着浓浓的爱意;父亲看似随意买的漫画书,封面上印着她曾经最喜欢的卡通形象,这些都只能让她弯起嘴角维持几秒,随后又恢复成那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此刻她趴在餐桌上写作业,台灯昏黄的光线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铅笔尖在草稿纸上反复戳出破洞,仿佛要将心中的烦闷都宣泄在这小小的纸张上。
一早,陆沉站在玄关处,微微弯下腰,熟练地解开鞋带,然后将鞋子脱下来,整齐地放在一旁。他的动作轻盈而流畅,仿佛这个简单的动作已经重复了无数次。
帆布包里,装着新买的水彩颜料。那些色彩鲜艳的颜料管被小心翼翼地包裹在柔软的布套里,以免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他轻轻地提起背包,感受着里面颜料的重量,嘴角不由得微微上扬。
换好鞋后,陆沉直起身来,目光落在女儿低垂的后脑勺上。她静静地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仿佛整个世界都与她无关。陆沉的喉结微微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陆沉默默地走到门口,打开门,然后转身看着女儿,轻声说道:“走吧。”女儿缓缓抬起头,看了他一眼,然后默默地跟在他身后,走出了家门。
陆沉开着车,平稳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窗外的风景如电影般不断倒退,安安坐在副驾驶座上,始终望着窗外疾驰而过的景物,眼神有些空洞。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素描本的边角,那是她最心爱的东西,里面记录着她的许多画作和想法。
车子一路前行,直到西湖边的桂花香混着湿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安安才像是突然回过神来一样,微微睁大了眼睛。她的目光被窗外的美景吸引住了——水面上漂浮着尚未凋零的残荷,夕阳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把云朵烧成了琥珀色。游船划过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仿佛万点碎金在水面上跳跃。
秋日的西湖,褪去了夏日的燥热,迎来了一片宁静与诗意。阳光如轻纱般洒落在湖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宛如给西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熠熠生辉。岸边的垂柳依依,微风轻拂,细长的柳枝如绿丝绦般随风飘舞。它们时而轻柔地拂过水面,荡起圈圈涟漪,仿佛是大自然在湖面上绘制的一幅美丽画卷;时而又像个顽皮的孩子,调皮地掠过游人的肩头,带来丝丝凉意,让人倍感舒适。
陆沉和安安漫步在西湖边,享受着这宁静的秋日时光。他们走到了断桥边,这座古老的石桥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古朴而典雅。桥身的轮廓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那些流传已久的古老传说。
陆沉在断桥边支起了画架,他熟练地调试着颜料,准备将眼前的美景描绘下来。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着远处的断桥,若有所思。陆沉转头看向安安,微笑着说:“安安,你看这座断桥,它虽然名为‘断桥’,但却承载了那么多美好的故事。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看似无法跨越的‘断’处,但只要我们坚持走下去,说不定在转角处就能发现新的风景。”
安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起画笔,开始勾勒断桥的轮廓。她的笔触还有些生涩,但却格外认真。陆沉在一旁不时地指导着,教她如何表现光影的变化,如何让画面更有层次感。画着画着,安安仿佛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忘记了考试的烦恼,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画完断桥,他们又来到苏堤。苏堤上,垂柳成荫,绿意盎然。柳枝随风舞动,宛如仙女的裙带。安安站在堤边,望着远处的湖面,眼神中充满了向往。“爸爸,苏堤好漂亮啊,那些垂柳就像在跳舞一样。” 她兴奋地说道。
“那我们就把这美丽的舞蹈画下来吧。” 陆沉笑着说。父女俩再次投入到写生中。安安仔细地观察着垂柳的形态,将每一根柳枝的走势都记在心里,然后用画笔在纸上一一呈现。她画得很专注,连额前的发丝垂落下来挡住了视线都没发觉。陆沉轻轻地帮她把头发别到耳后,看着女儿认真作画的样子,心中满是欣慰。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走遍了西湖的各个角落,画下了雷峰夕照的壮美,画下了三潭印月的静谧,每一幅画都倾注了安安的情感。然而,真正让安安发生转变的,是一个普通的清晨。
那天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荷塘,他们踩着沾满露水的青石板,缓缓来到这片充满诗意的荷塘边。微风拂过,荷叶虽然已经有些泛黄,却依旧倔强地挺立在水面上,像是一群坚守岗位的士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