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基地的生活,提供了一种近乎虚幻的安稳。生理需求被完美满足,外部威胁被厚重的冰层和合金墙壁隔绝。但小七的心,却无法真正安宁。她像一个被供奉在华丽神殿中的囚徒,拥有了一切,唯独没有自由——探索真相的自由,掌控自身命运的自由。
“守护者”系统无处不在,高效、精准、冷静,却也像一张无形的网,将她牢牢罩住。核心数据库的访问限制、休眠舱区的秘密、以及系统对“继承人进阶考核”语焉不详的解释,都让她感到一种被程序精心“圈养”的窒息感。她必须打破这种局面。
硬性对抗是愚蠢的。“守护者”控制着基地的一切系统,包括生命维持。小七的策略是,利用“火种继承人”的身份和权限,在系统设定的规则框架内,最大化地拓展自己的行动空间,并寻找规则的漏洞或可被利用的模糊地带。
她开始系统地、不厌其烦地向“守护者”提出各种请求和咨询,内容从基地历史、技术细节到资源调配、系统维护流程,包罗万象。她的态度始终是合作与求知,符合一个“继承人”应有的积极姿态。
“守护者,请提供基地能源核心的详细工作原理和当前运行参数。”
“守护者,我需要查阅旧世界公元21世纪中叶至末期的主要社会结构变迁档案。”
“守护者,生态农业区的作物轮作方案是否可以优化以提高维生素C产量?”
这些问题有的看似宏大无用,有的极其细致琐碎。她的目的有三:
测试“守护者”的响应模式和知识边界: 了解它遵循的逻辑、数据库的完整度以及它对不同类别问题的敏感度。
建立行为模式: 让系统习惯她频繁、多样的信息请求,降低其对后续更敏感请求的警觉性。
寻找信息关联: 从海量的、看似无关的信息中,拼凑出关于基地历史、技术能力和潜在弱点的碎片。
“守护者”的回答总是及时、准确、但保持在授权范围内。对于超出权限的问题,它会礼貌地拒绝:“该信息需要更高访问权限,继承人进阶考核通过后解锁。” 这句话出现的频率,让小七逐渐将目标锁定在“进阶考核”本身。
“继承人进阶考核”是通往核心权限的唯一官方路径。但“守护者”对考核的内容、形式、启动条件讳莫如深,只反复强调需要“继承人展现出足够的能力与稳定性”。
小七转变策略,不再直接询问考核内容,而是开始深入研究“守护者”系统本身的运作逻辑和基地的管理架构。她从公开的基地设计手册、日常维护日志、甚至是系统错误代码记录中寻找线索。
她发现,“守护者”并非一个完全自主的AI系统,它的核心决策受一套被称为“创始协议”的底层规则集约束。“创始协议”由基地的创建者们(包括伊芙琳·李博士和马尔科姆将军)共同制定,旨在确保基地在长期隔离下的安全和“火种”使命的延续。协议的具体内容高度加密,但小七从一些间接引用和系统行为反推,推测其核心原则可能包括:“保障基地生存优先级”、“确保‘火种’纯洁性”、“在继承人合格前维持现状”。
“维持现状”……这或许就是关键。马尔科姆将军的保守派可能通过“创始协议”设定了极高的继承人考核标准,甚至可能故意让考核难以触发或通过,以维持其对基地的实际控制(即使他本人可能已休眠或死亡)。
那么,如何打破“现状”?小七意识到,她可能需要做出一些超出“守护者”日常管理范围、但符合“火种使命”更高原则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激活”考核程序。
一个机会出现在她对旧技术档案的梳理中。她发现了一个被标记为“搁置”的旧项目,代号“信风”。该项目旨在利用基地深处一条稳定的地热通风井,建造一台超高功率的、低概率拦截的定向信息发射装置,用于在极端条件下尝试与外界进行极低速率的数据交换。项目在基础建设阶段因“资源优先级争议”和“安全风险”被马尔科姆将军下令中止。
“与外界联系”——这显然是马尔科姆派系极力反对的,但恰恰符合伊芙琳·李博士一派的主张和“火种”计划的终极目标(文明重建)。更重要的是,该项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且所需的硬件大部分已存在于仓库中,只是缺乏最后的集成和调试。
小七决定重启“信风”计划。她向“守护者”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方案,阐述了在当前基地运行稳定、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完成“信风”装置的建设具有以下意义:
技术验证: 检验基地长期封存技术的可靠性。
危机预案: 为未来可能需要的对外联系建立备用手段。
继承人能力展示: 该项目涉及能源、通讯、结构工程等多领域知识,是检验继承人综合能力的绝佳试金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