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觉醒超能,我在深山缔造星际文明 > 第95章 首航测试完成

接着,沈渊下达了陨石撞击护盾的测试指令。

智脑开始精准计算着一颗陨石的轨迹,计算出最佳撞击点。

随后操控赤鲨号和浮游 - 1 型编队前往这个撞击点位置等待陨石来临。

该陨石裹挟着幽蓝尾焰划破虚空,距离撞击点不到十公里。

\"距离撞击剩余 10 秒、9 秒、8 秒……0 秒,护盾已遭受撞击!\"

智脑通过舰内广播系统进行实时倒计时播报。

陨石撞击瞬间,力场护盾迸发出耀眼的蓝光。

如同被巨石投入的平静湖面,涟漪状的能量波纹在护盾表面扩散。

在能量波纹的震荡下,护盾强度数值开始出现波动,从100%瞬间跌至97.8%。

沈渊紧盯着数据面板,随着波纹持续震荡,护盾数值在97.8%到98.3%之间来回波动。

最后停留在98.3%,这是护盾将部分冲击能量转化为自身供能储备。

沈渊刚松了一口气,突然瞥见浮游 - 1 型编队排列阵型出现细微偏差。

原本完美的半球形矩阵边缘,几架浮游 - 1 型无人机像被无形力量轻推。

微微偏离了编队原位置,能量联结形成的淡蓝色护盾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紊乱波纹。

沈渊心头警铃大作,迅速下令让智能启动无人机集群的自检程序。

随着数据流疯狂刷新,他敏锐捕捉到某个异常波动——在陨石撞击的千分之一秒内。

力场护盾没完全挡住这股冲击力,边上几架浮游 - 1 型还是受了点影响。

这可能与护盾面积太大有关,是不是这么回事,测试一下就清楚了。

沈渊对智脑说:“智脑,将天盾矩阵护盾防御半径压缩 30%,再次启动动态压力测试。”

”收到指令,启动陨石目标检索程序…… 目标坐标已锁定,正在规划最优航线。“

智能机械性的电子音有条不紊地回应道。

智脑执行指令,赤鲨号朝着新规划的航线加速前往,随后展开了新一轮陨石撞击测试。

陨石精准撞击在缩小后的天盾矩阵护盾上。

蓝光迸发的瞬间,沈渊全神贯注盯着数据面板,能量波纹的震荡比之前更为剧烈。

可浮游-1型编队组成的天盾矩阵护盾却保持着稳定状态,只是能量波纹震荡的更加剧烈一些。

护盾强度数值从100%瞬间跌至95.2%,随后又回复到96.5%。

但这一次并无浮游 - 1 型出现偏移现状。

很明显,前面一次测试时,护盾范围太大导致护盾防御性能有所下降。

随后,又进行了多轮不同防御面积及不同数量浮游-1型组建的天盾矩阵护盾防御性能测试。

经过多次严苛测试,各类数据在全息屏幕上飞速滚动、交织成复杂的图谱。

沈渊在密密麻麻的参数中不断比对分析,详细记录下每次测试的关键变化与细微差异。

沈渊摩挲着下颌,目光在这些数据曲线上游移。

这次测试不仅验证了护盾面积与稳定性的关联。

更暴露出天盾矩阵在极端冲击下的能量传导漏洞。

他让星海记录下测试结果,准备回去之后再做优化。

现在继续进行下一轮测试,浮游-1型的粒子光束炮矩阵融合聚焦打击模式。

其原理与主炮的双发融合聚焦模式是一样的,只是从两束能量合并,变成多束能量合并。

沈渊对不同数量构成的粒子光束炮融合聚焦攻击威力进行了多轮测试。

测试数据证实,当浮游-1型数量在八架时,能量聚焦效率最高且稳定性最佳!

超过十架浮游-1型粒子光束炮融合时,能量聚焦效率会出现明显递减。

一旦突破临界值,能量溢散与损耗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这些数据如同精密齿轮上的刻度,清晰标注出技术改进的关键节点。

沈渊将测试数据反复核查三遍,确认无误后关闭全息投影。

他活动了下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僵硬的肩膀,心中已然有了改进方案。

此次测试的收获远超预期,为后续的技术升级指明了方向。

休息了一会后,继续开展下一轮测试。

这次要验证的,是赤鲨号与浮游 - 1 型的协同抗干扰系统在强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

沈渊看着智脑在星图上标记出的扭曲电磁区域,指尖在操作面板上轻点,随后下令前往这处区域。

花了一点时间,到达扭曲电磁区域边缘后,放出浮游-1型编队,激活协同抗干扰系统。

随后赤鲨号与浮游-1型编队一起慢慢驶入那片扭曲的电磁区域。

刹那间,空间中电磁乱流如汹涌的暗潮般奔涌而来,赤鲨号与浮游-1型周身泛起细密的电弧。

沈渊屏气凝神,目光死死锁定着监测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

密切关注着协同抗干扰系统的运行状态。

就在这时,智脑突然发出尖锐的提示音,浮游-1型编队与赤鲨号的通讯链路出现间歇性中断。

仪表盘上的协同状态指示灯由稳定的绿色转为明灭不定的橙红。

系统界面不断弹出干扰源定位失败的报错窗口。

沈渊面色凝重,手指如飞地在操作台上输入指令,试图稳定摇摇欲坠的通讯链路。

然而,浮游-1型编队传回的画面开始出现雪花噪点,随时可能彻底失去联系。

千钧一发之际,星海果断出手了!

tA瞬间抢过赤鲨号的控制权,同时开始量子通讯模块的修复工作里。

通过中段动态校准?、?协议级容错?与?混合频谱管理????这三个方向,对量子通讯模块进行参数调整。

星海的操作效果立竿见影,原本频繁中断的通讯协议明显稳定了许多,屏幕上的雪花噪点也慢慢变少。

经过这番努力,强电磁场造成的通讯中断问题大幅缓解,传输中断率成功控制在 5% 以内。

恢复了与浮游-1型编队的正常连接,虽然还是有一点点影响,但都在可控范围内。

理论上,赤鲨号和浮游-1型内部有全频谱EmI防护措施,不会遭受强电磁的干扰影响。

但量子通讯在自由空间传输还是会有可能受到强电磁干扰,出现通讯中断的问题。

这意味着在实际作战中,还需针对量子通讯链路制定更多冗余方案。

沈渊摩挲着下巴,将这一问题记录在案,准备后续回去再行攻关。

眼下,他需要中断协同抗干扰系统的测试,退出扭曲电磁区域。

沈渊深吸一口气,指挥赤鲨号调转方向,在电磁乱流的裹挟中小心翼翼地后退。

当最后一架浮游-1型无人机脱离干扰区域,他才松了一口气。

望着逐渐远去的扭曲电磁云团,他在心里盘算着:必须尽快加强量子通讯的抗干扰能力。

还要优化编队的应急响应机制。

随后,沈渊又开始其他测试内容,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努力,所有预定测试项目终于全部完成。

全息投影上,各项测试数据完整呈现,成功与不足一目了然。

沈渊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让星海汇总此次测试的所有成果。

准备返航后立即投入针对性的技术改进工作。

他转身看向舷窗外深邃的宇宙,星河璀璨却暗藏危机。

此次首航测试虽已结束,但每一个数据、每一处问题都像悬在心头的警钟。

尽管存在一些小问题,但并不妨碍赤鲨号凭借卓越性能充分证明了自身强大的能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