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晶脉引路·沙海生境
2033年夏至后的第七天,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日出比往常早了一刻钟。灵脉教育基地的育苗棚里,第一批达到移栽标准的“灵脉一号”沙棘苗被整齐地码在运输车上,淡绿的叶片在晨光里闪烁着微光,根系缠绕的菌丝像裹了层翡翠纱。古丽蹲在车旁,逐一检查沙棘苗的根系长度,帆布靴上沾着的沙漠细沙随动作簌簌掉落:“根系都超过15厘米了,共生菌丝活性95%,完全能适应守护区的土壤。”
乐乐抱着便携监测仪跑过来,屏幕上跳动着最新的灵脉能量数据:“基地周边的灵脉能量稳定在5.8赫兹,比移栽前高了0.1赫兹!阿哲哥哥说,这是沙棘苗的菌丝在和基地的灵脉网络提前联动。”她指着运输车旁的水晶立柱——这是昨天刚安装的“灵脉引导装置”,淡蓝色的水晶柱表面刻着细密的纹路,顶端泛着柔和的绿光,“有了这个水晶柱,沙棘苗的菌丝就能顺着能量通道,更快找到守护区的灵脉节点。”
苏瑶站在运输车顶端,正用对讲机协调各守护区的接收工作。“刚果盆地守护区已经准备好菌丝培育舱,等沙棘苗一到,就接种当地的共生真菌;黄石公园那边气温低,他们提前加热了土壤,确保根系不会冻伤。”她低头看向车下的古丽,“塔克拉玛干这边的新节点,要不要优先移栽?那里的黏土含量高,灵脉能量也稳定。”
古丽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必须优先!新节点的胡杨树下,我们埋了三个水晶调节装置,能量已经稳定在4.4赫兹,土壤湿度也达标了。第一批沙棘苗栽在那里,既能加速节点扩张,还能给其他区域做示范。”她刚说完,远处传来越野车的轰鸣声——林羽和阿哲带着火星岩石样本,从实验室赶了过来。
“把这个带上。”阿哲把一个银色的金属盒递给古丽,里面装着三块打磨成薄片的火星岩石,“我在岩石表面刻了水晶纹路,能增强和地球灵脉的联动。把它们埋在沙棘苗的根系旁,说不定能让菌丝更快适应沙漠土壤,还能收集跨星球能量联动的数据。”他调出手机里的设计图,“岩石薄片的间距要控制在1米,和水晶调节装置形成三角布局,这样能量覆盖范围最广。”
林羽拍了拍金属盒:“注意安全,不要让岩石薄片直接接触菌丝,先埋在土壤里适应24小时,再移栽沙棘苗。”他看向运输车旁的队伍——除了基地的工作人员,还有20个来自绿洲小学的孩子,他们穿着橙色的小工装,手里拿着迷你版的移栽工具,“孩子们的安全交给你了,古丽。监测数据每小时同步一次,有异常立刻联系。”
上午八点,运输车准时出发。乐乐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少年监测日志”,正给身边的阿木尔讲解监测要点:“等下栽苗的时候,要先测土壤的灵脉能量,低于3.5赫兹就不能栽,还要看菌丝有没有和土壤里的微生物联动——如果菌丝变绿,就说明适应了。”阿木尔点点头,手里的迷你监测仪屏幕亮着,上面是他画的沙棘苗生长卡通图:“我要把今天的移栽过程画下来,寄给胡安,让他看看我们沙漠的沙棘苗有多壮!”
运输车在沙丘间行驶了两个小时,终于抵达新灵脉节点。胡杨树下的水晶调节装置泛着淡绿的光,周围的土壤已经被翻松,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古丽率先跳下车,拿出洛阳铲在地上挖了个坑,取出土壤样本放在监测仪上——灵脉能量4.4赫兹,土壤湿度28%,微生物活性91%,所有数据都达标。
“可以开始移栽了!”古丽吹响哨子,孩子们立刻拿着工具围过来。她先示范如何挖种植坑:“坑要挖30厘米深,直径20厘米,底部要铺一层腐熟的胡杨木屑,这样能给菌丝提供养分。”她边说边把木屑铺在坑里,再将一株沙棘苗放进去,小心地把根系展开,“菌丝不能弄断,它们是沙棘苗吸收灵脉能量的‘小手’。”
乐乐和阿木尔一组,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阿木尔负责挖坑铺木屑,乐乐则拿着监测仪,实时监测沙棘苗的菌丝活性。“这株的菌丝活性96%!”乐乐兴奋地喊道,“比基地里的还高,肯定能长得很快!”她刚说完,就看到沙棘苗的叶片闪了闪,和远处的水晶调节装置形成了微弱的能量呼应——淡绿的光丝在空中划过,像给沙棘苗系上了条看不见的线。
阿哲则在一旁安装火星岩石薄片。他按照三角布局,在胡杨树下埋了三块岩石,每块岩石旁都插了个小型能量传感器。“传感器能实时记录岩石和菌丝的能量联动数据。”阿哲蹲在传感器旁,调试着设备,“现在岩石的能量波动是1.5赫兹,等菌丝长过来,看看能不能把它提升到1.6赫兹。”他刚调好设备,传感器的屏幕就跳了一下——沙棘苗的菌丝已经向岩石方向延伸了0.5厘米,速度比预期快了一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