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木星引力阱·废弃观测站
星舰的曲率引擎在虚空中留下淡蓝色的能量尾迹,当引擎功率稳定在75%时,木星L2拉格朗日点的坐标在导航终端上逐渐从模糊的光点转为清晰的空间标记。主控舱内,乐乐盯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航线参数,指尖在虚拟操作面板上轻轻滑动——从星舰当前位置到L2点,直线距离约3.2亿公里,以当前0.12倍光速的巡航速度,预计48小时后抵达。
“阿木尔,持续监测木星引力场的变化,L2点处于木星与太阳的引力平衡点,空间结构极不稳定,一旦出现引力波动,立即调整航线。”乐乐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到各岗位,导航舱的阿木尔正将引力场监测频率从每小时1次提升至每10分钟1次,屏幕上的引力场模拟图呈现出对称的“马鞍形”,这是L2点典型的引力分布特征。
“收到,引力场监测频率已调整,当前木星磁层活动稳定,太阳风粒子通量0.8×10?个/平方厘米,未发现异常波动。”阿木尔的汇报让乐乐稍感安心,但她的目光很快转向培育舱的实时画面——古丽正用显微镜头观察菌网的灵脉通道,之前凝结的银色结晶虽已停止生长,但通道壁上仍残留着细微的结晶颗粒,像覆着一层薄霜。
“古丽,灵脉通道的修复进度如何?残留的结晶会不会影响后续能量传输?”乐乐问道,生物监测面板显示菌网活性维持在96.2%,灵脉能量传输速率恢复至每秒9.5焦耳,虽未完全回到最佳状态,但已满足基础需求。
古丽将显微镜头的画面放大至200倍,屏幕上清晰可见灵脉通道壁上的结晶颗粒正被菌网自身分泌的透明黏液包裹:“菌网在自主修复,黏液能溶解残留的结晶颗粒,预计24小时内可完全清除。不过刚才检测到,灵脉能量的波动频率与木星引力场的频率存在0.2赫兹的共振,虽然暂时没有影响,但进入L2点后,这种共振可能会加剧。”
“共振加剧?”小宇从能源舱探出头,手里拿着引力波探测器的校准报告,“如果灵脉能量与引力场产生强共振,可能会导致培育舱的能源线路过载,我需要在抵达前加固能源线路的绝缘层,同时增加备用散热装置。”
乐乐点头同意,目光重新回到主控屏幕——地球指挥中心刚刚传输来的废弃观测站资料正在解密,文档显示该观测站代号“守望者-1”,建于2024年,主要任务是监测木星的极光活动和木卫二冰层下的海洋信号。2034年失联前,观测站曾向地球发送过一组加密数据,标注为“紧急异常”,但因信号中断,仅传输了37%的数据碎片。
“林默,能不能尝试恢复那组加密数据碎片?或许能找到观测站失联的原因。”乐乐指着屏幕上的加密文档,文档图标旁标注着“损坏率63%”的红色字样。林默立即将数据碎片导入星舰的超级计算机,启动数据修复程序:“数据碎片的损坏程度太高,需要借助木星的引力透镜效应增强信号,等我们靠近L2点后,修复成功率能提升至50%以上。”
48小时的航行在紧张的准备中悄然流逝。当星舰距离L2点还有100万公里时,舷窗外的景象开始发生变化——原本均匀分布的星光突然出现轻微的扭曲,像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杯观察外界,这是L2点引力场形成的“引力透镜”效应。导航终端上,“守望者-1”观测站的轮廓首次显现,它像一颗锈迹斑斑的金属球体,悬浮在虚空中,表面的太阳能帆板早已折断,只剩下两根扭曲的支架。
“阿木尔,降低推进器功率至20%,启动姿态稳定系统,避免被L2点的引力阱捕获。”乐乐的声音带着一丝凝重,引力场监测数据显示,观测站周围50公里范围内存在不规则的引力漩涡,像围绕着球体的暗黑色气流。
星舰缓缓调整姿态,朝着观测站的对接端口靠近。当距离缩短至10公里时,林默突然发出警报:“检测到观测站内部有微弱的能量信号!频率1.8赫兹,与之前解析的未知信号频率一致!”
“能量信号?”乐乐的心头一震,观测站已失联10年,理论上能源系统应早已耗尽,怎么会有能量残留?“林默,定位信号来源,是观测站的哪个舱段?”
“信号来自观测站的核心控制室,功率约0.5瓦,像是备用电源在维持某种设备运行。”林默调出观测站的结构图纸,核心控制室位于观测站的中部,与能源舱和通讯舱相邻,图纸上用红色标注着“高压危险”的区域。
就在这时,菌网的生物监测面板突然发出“滴滴”的警报——灵脉能量的波动频率骤升至1.8赫兹,与观测站的能量信号频率完全同步,通道壁上刚修复的区域再次出现细微的结晶颗粒,像被激活的种子,开始缓慢生长。
“是观测站的能量信号在激活结晶!”古丽的声音带着焦急,她立即启动灵脉稳定剂的雾化系统,淡绿色的雾滴喷洒在菌网表面,结晶的生长速度瞬间放缓,“必须切断观测站的能量信号,否则菌网的修复会功亏一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