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为国家献科技 > 第7章 实战验证

我为国家献科技 第7章 实战验证

作者:笔绘世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59:55

带着伍思辰提供的五架无人机样机,戚凌云快步穿过展馆外的安检口,一路几乎没有回头。

戚凌云没有继续观看航展的心思。

毕竟本次航展,并没有什么跨时代的革新产品。

一个营,不可能配备歼-10这样的战斗机,也养不起。

他需要的是实用,是廉价高效,是能让他的兵,下一次实战里少流一滴血的东西。

而现在,他找到了。

他低头看了眼手里的加固军用运输箱,里头静静躺着的五架四轴无人机,在阳光的反射下泛出冷冽光泽。

这不是航展上的样品玩具,而是——他亲手带回来的“战术革命火种”。

每一架无人机,都意味着一个散兵小组可以拥有高空侦察力,可以在毫无暴露风险的前提下实施精确打击;意味着前线炮兵不再“盲打”,意味着坦克集群部署前可以预先清扫前沿雷点,甚至可以——压制敌方指挥系统。

他脑海中战术构想滚滚而过,已草拟出至少五套包含无人机战术的营级作战模型。

无人机组火力前出,与迫击炮班协同构建空地联动打击网;

在复杂地形中为班组提供“上帝视角”战场感知;

夜间配合热成像,实施对敌火力点的猎杀打击;

甚至是与战术终端绑定,实时调度调转,实现分布式微型“空地一体作战单元”。

这些想法以前只是幻想,而现在,他手中有了真正的工具。

当车辆驶入营区大门,阳光洒在胸前那枚熠熠生辉的营徽上,戚凌云的心情也随着引擎的熄火而沉淀下来。

岗亭前,一名全副武装的警卫战士立正敬礼:“营长同志好!”

“嗯嗯,你好,辛苦了。”

他语气平静,脸上带着一贯的冷峻,但眼神深处,却藏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近乎饥渴的坚定。

回到营区办公室,戚凌云第一时间叫来了政委——这位年龄稍长的战友素以稳重着称,虽不主张贸然行动,但却从不拖后腿。

他压低声音,将珠海航展的见闻娓娓道来,着重描述了那款四轴无人机的性能,以及自己脑海中逐渐成型的“无人机融合战术构想”。

“政委,我不是为了抢风头,但你想想,一台无人机才多少钱?可配合炮兵精确制导,协助侦察、投放、封锁小片区域,甚至可以扰乱敌方指挥节奏。”

政委双手交叠,神情严肃听完后,只轻轻点头:“打仗的事,我不干涉你;你说要搞战术创新,我信你能搞得好。”

他顿了顿,目光沉稳如水:“找民企采购装备……虽然少见,但不是没有先例。只要确保设备安全、来源可控,保密流程完善,不走歪门邪道,这种创新,我支持。”

戚凌云眼中闪过一丝感激,立刻起身向门外走去:“那我现在就启动第一阶段测试——突发演训。”

“突发?”政委挑眉。

“对,先别走报批流程。我要验证战术有效性,然后再向上报送申请。”

不到十分钟,他便召来了副营长,干脆利落地下令:“通知全营,今夜搞一次突发攻防演练。”

副营长一愣:“营长,这次不是军区演训日,也没接到临训命令啊……”

戚凌云只说了一句:“我们不是等命令,而是给总部立样板。”

他随即叫来一连的一排排长,将那箱伍思辰提供的五架四轴无人机亲自交到他们手上,简短地讲解了操作流程与战术构思:

“你们这排是‘空地一体试验组’,今晚防守,想尽办法活下去。无人机不只是眼睛,更是你们的耳朵、手和刀。其他不用多问——只许赢。”

排长虽惊讶,但看到营长认真投入的神情,也肃然应命。

夜幕降临,营区内所有士兵以为这只是一次常规训练,但除了戚凌云和一排核心成员,没有人知道——这是一次针对“战术代差”的实战检验。

攻防演练计划被迅速敲定,作战区域划定在南侧丘陵地带,一片复杂的山地林网——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是模拟渗透与反渗透的天然战场。

戚凌云亲自将一排调为“蓝军”防守方,秘密配发五架无人机,并给出了具体战术原则:“绝不主动进攻,最大限度发挥无人机的侦察与火力引导能力,优先打掉指挥系统与通讯节点。”

剩下八个排则不知内情,被编组为红军进攻方,依次组织三轮攻势,旨在“围歼蓝军、拔除据点”。

第一轮,试探进攻。

由二排与七排协同组成红军先头部队,任务是进行夜色掩护下的快速前插与初步压制。

他们选择避开常规路线,绕行东南侧小道,潜行至丘陵外围第二道沟壑。刚刚准备展开迂回——

突然,夜幕中亮起一束微不可察的红光,伴随而来的是高频蜂鸣声划破静夜。

“发现红军小队,位置锁定。”

下一秒,地面提示弹光起,战术眼镜中同步跳出警告——模拟爆炸!

战士们还未来得及反应,判定系统已经响起:

“红军先头部队,全部阵亡。”

现场顿时一片愕然。

“怎么回事?我们没开通讯,也没被侦察机发现,他们怎么知道我们位置的?”

“我们都趴着爬过去的啊!”

无解。无人机的光学 红外双模扫描系统悄无声息地记录下了所有动向。

第二轮,强攻包夹。

三排、五排、八排组成第二波次攻击队,以十公里外远程机动为战术主轴,企图在蓝军反应之前完成分点渗透,前压形成三线包夹态势。

他们制定了极其周密的部署计划,在一片废弃伪装车库内设立临时指挥点,准备展开集体战术会议——完全避开可见区,关闭高频信号,几乎完美。

可就在排长将地图展开、指着屏幕讨论下一步路径时,一道红色激光在林间一闪而逝。

紧接着,模拟弹警告系统直接响起:

“红军指挥点遭打击,战术系统瘫痪,全排失去联动,演练失败。”

“这……怎么就炸了?”

他们全懵了。

事实上,此时的天际,一架无人机正在七百米高空静静盘旋,用高清摄像头与热源捕捉算法,早已锁定了那堆正围在一起说话的热源点。无须靠近,只需坐标传回,炮兵模拟系统就完成了“远程清除”。

“我靠……我们根本没启动通讯啊!”

“十公里外,他们怎么盯着我们的?”

“这不合理!”

没有反制手段的敌人,是完全的活靶子。

第三轮,夜袭突破。

剩下的六排几乎气红了眼,他们决定实施夜间突袭,连夜色都变成战术武器。

这一次,他们吸取前车之鉴:强制关闭所有电子信号源、移除热源设备、全员背靠树林行进、用泥土掩盖身体热度,一切准备得滴水不漏。

他们分为三组,从西北、东北与正南同时推进,在预定时间发起突袭,甚至兵分多路,制造假动向。

但刚进入蓝军外围设伏区域——

空中传来熟悉的低沉嗡鸣声。

“呜——”

与此同时,地面提示接连跳出:“敌方侦察已锁定坐标,模拟火力即将覆盖。”

“轰!轰!轰!”

三处交汇地同时响起模拟爆炸提示,红灯连闪,判定系统迅速判定战损。

“东线小队被炮火压制。”

“西线小队指挥员判定阵亡。”

“中线突击队剩余作战能力不足30%,任务失败。”

“他们怎么知道我们会走这条路线?”

“我们根本没留信号,怎么全被针对了?”

“就像他们提前看了我们的作战计划一样!”

“这根本不是演习,是碾压!”

全营,哗然。

在蓝军防区后方,戚凌云静静站在临时指挥车上,目光透过夜视窗望向演训区域,眼神平静而深邃。

而在他背后的屏幕上,一排士兵正坐在地上查看战术回放,用手指着自己无人机回传的视频,一帧一帧地标记敌方进攻动向与地形布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