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城的环舱稳定问题刚刚告一段落,科研团队还未来得及彻底松一口气,新的实验数据却再次把他们推入深渊。
这是关于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实验。
如果说人工重力是“能不能住”的前提,那么空气与水循环,就是“能活多久”的核心。
在轨道上的闭环生态舱内,传感器的数据一开始还算正常。二氧化碳浓度处于可接受范围,藻类舱在灯光下静静摇曳,水循环泵也在有节奏地运转。科研人员们本以为,至少第一阶段会比较顺利。
可仅仅过了几天,数据就开始急剧恶化。
“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超过警戒线!”
“藻类光照不稳定,输出氧气量不足!”
“水循环舱检测到微生物污染!”
警报声接连不断,科研人员们瞬间乱作一团。
几名身穿实验服的研究员冲到观察窗前,看到眼前的景象时,心都凉了半截:
原本翠绿的植物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黄、枯萎,叶片卷曲,根茎软化,像是濒死的病人。藻类池的水体出现斑驳的浑浊,光照灯一闪一闪,仿佛也在熄灭最后的希望。
“天啊……连人都没进去,生态就撑不住!”一名女研究员声音颤抖,眼睛发红。
总工程师脸色铁青,紧紧攥着实验报告:“空气净化系统的效率不足,二氧化碳积累得太快,藻类舱来不及处理!水循环也在短短三天内滋生细菌,污染速度远超预期!”
有人猛地把手中的笔扔在桌上,绝望地咆哮:“这还叫什么闭环?这叫死循环!”
实验舱外的大厅里,科研人员们神色凝重。
巨大的屏幕上,红色的警示数据不断跳动,像是一记记冷冰冰的耳光。
“如果人类真住进去了,会怎么样?”
“用不了一周,二氧化碳浓度就会逼死人!”
“喝下那池水,直接感染!”
一名年轻工程师声音沙哑,脸色惨白:“我们连植物都保不住,更别说人类了。”
大厅里的空气变得压抑到令人窒息。
有人抱着脑袋蹲在角落,有人狠狠拉扯衣领,仿佛要窒息。
“为什么会这样?!”一名研究员失控地吼了出来。
“我们已经套用了地球上最成熟的温室循环模型,为什么一旦搬到太空环境,就会彻底崩溃?!”
“因为太空不是地球!”有人反驳,声音里带着愤怒和绝望,“哪怕光照的角度、温度波动、微重力效应,都会让整个生态彻底失衡!”
有人用力将一摞实验记录拍在桌上,眼眶通红:“我们辛辛苦苦几十次测试,可结果呢?植物一茬茬死去,藻类一池池污染!这哪里是生态舱,这就是坟墓!”
大厅里响起沉闷的争吵声,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失去了信心。
短短一周内,团队尝试了五次重启,结果无一例外。
每一次,都以生态系统的快速崩溃告终。
空气无法自净,水源反复被污染,植物枯死,藻类凋零。
“就算把人送上去,也只能在毒气和脏水里等死。”
一句冷冰冰的评价,像是一把刀子,扎进所有人的心。
大厅陷入死寂,科研人员们低下头,眼神空洞,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集体葬礼。
大屏幕上,那一池浑浊的藻类水,和一片片卷曲发黄的叶子,成为所有人眼中最刺痛的画面。
太空城的第三道难题——生命支持系统,犹如一堵厚重的铁墙,横亘在他们与未来之间。
所有人都明白,如果这一关无法跨越,太空城就算建成,也不过是一座冰冷的棺材。
控制大厅里,空气凝固到窒息。
大屏幕上,枯萎的植物与浑浊的藻类池反复回放,仿佛一场冷冰冰的葬礼。
科研人员们低垂着头,有人死死攥着实验报告,指节发白;有人干脆合上电脑,颓然叹息。
“连植物都撑不住,人怎么活?”
“这不是闭环,这是死局……”
“要么放弃,要么等着看太空城变坟墓。”
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整个大厅里只剩下沉闷的呼吸声和偶尔的咒骂声。
就在此时,大门被推开。
伍思辰走进来,步伐沉稳。
他没有被眼前的死气感染,反而像一股冷风,直接吹开了压抑的空气。
他看着屏幕,缓缓开口:“你们把生态舱当作机器在设计,可生命从来不是冰冷的公式。”
科研人员们愣住了,纷纷抬起头。
伍思辰走到台前,伸手切换出一张全新的模拟图。
屏幕上浮现出三层结构:雨林、湿地、小湖泊。
“你们在地球上模拟过温室,但温室只是单一层级。生命支持系统要在太空生存,就必须重建仿生分层生态。”
他指着第一层,眼神锐利:
“上层是雨林舱,高效植物和藻类结合,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又指向第二层:
“中层是湿地舱,微生物和水草净化循环水,维持水质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