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宇宙,只有几道银白色的舱段在缓缓漂浮。
它们是小黄鸭公司用逐星火箭连续送上轨道的太空城核心模块——环形居住舱、动力舱、能源塔。
原本的计划,是通过自动对接系统,将这些模块精准拼合在一起,像拼装乐高一样,逐渐组成一座宏伟的太空城雏形。
控制中心里,空气凝固般的安静。
“距离对接点三十米……”
“对接程序启动。”
“轨迹偏差——0.8毫米,可控范围内。”
科研人员们紧紧盯着屏幕,眼神里闪烁着兴奋与紧张。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步是决定性的。一旦第一轮对接成功,后续的模块才有可能按照环形轨道拼装。
然而,就在模块缓缓靠近时,预警灯骤然闪烁。
“警告!对接夹角异常!”
“偏差累积到2.1毫米!”
“推进器自动修正失败!”
嘭——!
屏幕上一闪,两个模块轻轻撞在了一起,却没有合拢,而是弹开数米,像失去控制的冰块般缓慢漂浮。
控制中心里,所有人脸色刷白。
“对接失败。”
短短三个字,像冰冷的铁锤,砸在所有人心头。
“再来一次!”总工程师咬牙下令。
新的尝试很快开始,团队把几乎所有算力都压在模拟上,重新调整角度与速度。
但第二次的结果,依旧是——
“偏差2.7毫米,对接失败!”
“模块偏离轨迹!”
屏幕上,舱段无力地偏斜开去,像是在冷漠的宇宙里迷失了方向。
有人用力捂着头,声音颤抖:“哪怕只有一毫米的误差,在真空和微重力环境下,都会无限放大……这是物理死局啊!”
一名年轻工程师红着眼眶,几乎要哭出来:“这不就是……意味着我们所有模块都可能变成太空垃圾吗?一旦不能拼合,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会议室里,气氛急剧下坠。
科研人员们一个个低下头,有人攥着笔,手背上的青筋暴起;有人颤抖着翻看数据,却怎么都找不到解法;还有人脸色苍白,靠在椅背上,整个人像被掏空。
“难道……真的做不到吗?”有人喃喃。
一名副总工程师用力甩掉眼镜,声音沙哑:“传统自动对接系统的精度极限就是这样,地球上的实验数据再完美,一旦进入轨道,微小误差就会无限放大。我们……根本没法突破。”
他的话,让所有人心底都凉透了。
一阵沉默之后,控制大厅里响起窒息般的议论声。
“要是连第一步对接都失败,太空城就根本建不起来。”
“是啊,这不是搭积木,这是搭命啊!”
“伍总的目标是年内建成……可我们连第一环都没过去!”
有人用拳头狠狠砸在桌子上,眼神里满是绝望与愤怒。
还有人干脆捂住脸,低声哽咽:“我们以为能追上伍总的脚步,可现在连站稳都做不到。”
屏幕上,那些孤零零漂浮的模块,仿佛在无声嘲讽人类的渺小。
此刻,控制大厅里,只有红色的报警灯在闪烁。
它的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把他们的表情映照得更加苍白。
“失败两次了……”总工程师喉咙干涩,“如果再失败,可能要暂停整个建造计划,重返地面修改设计。”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一刻,太空城这个伟大的梦想,仿佛真的停滞在了冰冷的宇宙之中。
科研人员们一个个低头,脸上写满了无力与挫败,心底只有一个声音在回荡:
“我们遇到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绝望。”
控制大厅里,死寂压得人透不过气。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几段核心舱模块正无力地漂浮在近地轨道,像失去了依托的孤舟。科研人员们低头不语,眼神黯淡,心中那股“年内建成太空城”的豪情,似乎在一次次对接失败后被无情碾碎。
就在此时,大门被推开,伍思辰走了进来。
没有多余的寒暄,他扫了一眼大屏幕,目光锐利,仿佛能穿透那黑暗宇宙中漂浮的模块。
“我看到了。”
他声音不高,却瞬间打破了压抑的氛围。
科研总工程师猛地起身,脸色复杂:“伍总,我们尝试了三次,自动对接程序根本无法保证毫米级以内的稳定。偏差累积,一旦超过两毫米,模块就会弹开……这或许是不可逾越的极限。”
伍思辰微微一笑,眼神却冷静如刀:“极限?不。极限是别人给我们设的边界。我们的任务,就是撕碎它。”
全场屏住呼吸。
伍思辰走到主控台前,伸手调出一份新的方案。
大屏幕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模拟图——
量子微脉冲控制系统。
他指着图像,沉声解释:
“自动对接失败的原因,是推力控制太‘粗糙’。哪怕是最小功率的推进器,在真空环境下,也会产生远超预期的偏移。我们需要的,不是大力气,而是能在纳秒级别释放的‘微脉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