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经官宣,大夏网络瞬间像被投下了无数枚重磅炸弹。
【伍思辰宣布:星启计划进入第二阶段!可回收数百吨载荷的重型火箭、以及由数万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程正式立项!】
这条新闻出现在各大平台的头条位置。几乎没有任何铺垫,直接引爆全网。
在帝都的写字楼里,原本低头写PPT的白领们,手机齐刷刷震动。有人猛地站起,激动大喊:“重型火箭!星网!是真的!不是科幻小说!”
办公室瞬间炸开了锅,男女同事们冲到窗边,互相喊着:“我们要有自己的太空互联网了!”、“伍总疯了吧,这居然真敢干!”
而在高校的自习室里,电子、航天专业的学生们直接炸开锅。一个学生手里举着手机,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看!数万颗卫星的星网!这是我们这一代要参与的工程!”
瞬间,整个自习室掌声雷动,甚至有学生忍不住喊出声来:“以后我一定要进小黄鸭科技!”
网络上,弹幕与评论区疯狂滚动:
——【几百吨可回收火箭?!这是超越一切的存在啊!】
——【数万颗卫星的星网,全球互联网新秩序要来了!】
——【伍总:别人望着星空做梦,我们望着星空下订单。】
——【CPU我们已经抢疯了,这下直接上太空?我酸了!】
B站鬼畜区更是手速惊人。不到一小时,已经有人把新闻发布会的画面做成了热血剪辑,配乐炸裂,字幕闪烁:
【点燃星辰,点亮大夏!】
视频下方满屏都是弹幕:
“燃爆了!”、“这就是星海的召唤!”、“未来在我们手里!”
在游戏论坛,玩家们更是嗨到不行。有人发帖:
【CPU GPU是家用武器,火箭 星网是文明武器!】
底下无数人跟帖:
“伍总不是做科技的,他是开创宇宙篇章的!”
“等星网铺好,延迟5ms的时代要来了!打游戏能打到外太空!”
“笑死,国外玩家以后不仅要羡慕我们流畅的帧数,还要羡慕我们的太空网速。”
线下同样热闹。
在菜市场,大妈们一边买菜一边兴奋地聊:“小李子说,以后我们打电话都能走星网,信号全覆盖,连山沟沟里都不卡!”
小摊贩笑着插嘴:“那得快点啊,我家小孩天天上网课,一卡就急得哭。伍总这火箭要是真飞起来,日子就更顺了!”
在街头的广场上,年轻人自发举起横幅:“星网是人类的新希望!”甚至还有学生拉着吉他,当场弹唱即兴改编的歌曲:“我们不再追逐星辰,我们要把星辰点亮。”
微博热搜前十,全被刷屏:
#星启火箭#
#数万颗卫星星网计划#
#伍总不做梦只做事#
#科技报国YYDS#
#大夏人要上天了#
评论区里,网友们彻底疯了:
“CPU只是开胃菜,星网才是正餐!”
“别人造火箭是为了卫星,我们造火箭是为了未来!”
“伍总要把天空织成我们的WiFi!”
更有梗图接连涌现:
有人P了一张图,把伍思辰的脸贴在宇航员头盔里,手里举着一块大大的路由器,配字:【宇宙路由器管理员】
还有人画漫画,把国外政客画成一群慌张的小人,仰头看着布满天空的卫星,哭喊:“网呢?我们的网呢?”
晚上八点,《新闻联播》报道了星启计划第二阶段。随着画面切换到那张铺满星辰的“卫星星网”图,千家万户的客厅里同时响起掌声和欢呼。
在南方的小镇上,农民工兄弟们聚在工地大屏幕下,目光炯炯:“咱打工的钱,以后都是为了星辰计划!这值得!”
在北方的村庄里,老人们看着电视上那颗巨大的火箭模型,感叹:“咱们这一代人没见过天有多高,可孩子们要飞上天去看看了。”
这一夜,整个大夏没有一丝睡意。
街头的烟花自发燃放,网络的热搜接连爆炸,无数人心中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强烈的信念:
我们的科技,不再只是追赶,而是要引领人类迈向星辰大海。
小黄鸭科技总部的研发大楼,夜已深,却依旧灯火通明。
星启二阶段发布会刚刚结束,外界的狂欢与轰动还在持续,可会议室里却弥漫着一股紧张而亢奋的气息。伍思辰带着核心团队,已经开始着手讨论接下来的技术细节。
巨大的屏幕上,分列出两张蓝图:
一边是“可回收重型火箭”,另一边是“星启星网卫星集群”。
伍思辰站在屏幕前,目光锐利:“同志们,发布会只是宣言。真正的战斗,从现在开始。火箭,星网——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工程。我们要用行动,证明大夏不仅能造CPU,还能掌控太空。”
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立刻炸开了锅。
航天组负责人率先开口,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情:“伍总,重型火箭的载荷目标是几百吨,这意味着我们要突破比现有全球火箭高出一个量级的推力!发动机必须采用全新的燃料体系和模块化设计,否则连升空都做不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