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为国家献科技 > 第75章 郑昆组建合成营

我为国家献科技 第75章 郑昆组建合成营

作者:笔绘世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59:55

西部野战旅旅长郑昆,起初从朱日和灰头土脸地回来时,整个人都像是被雷劈了,平时爱吹牛的嘴也闭得紧紧的。

吃饭也不在食堂了,天天端着盒饭缩在办公室,一听“合成营”三个字,条件反射地咳嗽。

可后来风向变了。

南部战区那位赫赫有名的师长计禹哲,带着一个正规满编师,在山地演习中被戚凌云的“那个合成营”三两下打得节节败退,全程被围控压制,末了连个像样的反击都没打出来。消息一传开,郑昆顿时如释重负。

“哈哈哈,原来不止我啊!”他在宿舍里笑得一口热茶喷出去,“老计一个师都被按着摩擦,我一个团算啥!”

从那以后,他的腰板就又硬了,说话也比以前更响亮了点。

有次去东部战区交流,饭局上喝到兴头,旁边的军官调侃他:“听说你们那次演习,没撑过一个小时?”

郑昆当场拍了下桌子:“你这就不懂了吧?咱当时对的是戚凌云!我一个团好歹打满了七个回合,老计那个师呢?直接被封锁在山沟子里!都没捞着跟戚营长的照面呢!”

顿时全桌哄笑,只有南部战区来的代表,沉默了好一阵,脸色渐黑。

这段时间,郑昆出门都带着一份打印好的“南部师级惨败总结报告”,逢人便说:“别看咱当初被按地上摩擦,但那是荣誉摩擦!摩擦得值!”

唯一不觉得好笑的,大概就只有计禹哲。

那天军区年终会议,他正要发言,突然听见有人小声说:“听说老计也被合成营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计禹哲额头青筋一跳,刚张嘴,台下已经有人笑道:“昆子说了,你俩是同命人。”

顿时,全场寂静,只有计禹哲自己听见自己牙齿咬紧的咔咔声。

当然,郑昆真正上心的地方,其实不是嘴上那点占便宜的小聪明,而是拉着第一重装团的得力干将、号称“重装之矛”的庄永歌团长,开始闭门研讨合成营的编制改革。

他不是不服输的人,恰恰相反——在朱日和战败之后,他最先承认的是,“不是兵不行,是打法太老了。”

他和庄永歌摊开从戚凌云那边“好说歹说借”回来的战例分析资料,一页页看,边看边皱眉,最后他重重一拍桌子:

“咱们打不过,是因为人家是合成营!咱打的,还是老一套钢铁洪流!这不是拿三国长矛对人家自动步枪吗?”

所谓合成营,说白了就是把原本分散在旅或师一级的各类兵种,打包揉碎下放到营一级,实现高度集成和扁平化指挥。换句话说,不需要再层层请示,也不靠大后方支援,战斗中你就地解决火力、突击、侦察、防护、保障、甚至电子压制问题。

郑昆指着那张“合成营标准编制”图表,逐项念:

“三个步兵连,两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作战支援连,一个后勤保障连……这是标准八连建制。加上侦察、通信、电子战、无人机分队、工兵、防化,连编外模块也考虑上了。”

“这不是一个营,这是一个浓缩的小型集团军。”

庄永歌沉思片刻,说:“可这样一来,配套的人手就得翻倍。步兵连三百多人,其他连加起来四百多,总人数得七百开外。可打仗的主战斗兵,撑死也就三四百。”

“对。”郑昆点头,“这就是关键——这是精确作战、智能化作战,不再是靠人头堆出来的战争。那种大兵团压境、钢铁洪流推平的战法,早过时了。现代战场拼的是打击效率、通信效率、任务反应速度。”

“一个合成营,可以顶我们过去一个旅的效率。”

“可前提是你能玩得转信息化。”

他用笔一画,圈出四个大字:指挥中心。

“指挥系统必须得扁平。以前要靠营长问旅长、旅长问师长、师长请示战区,如今一个合成营营长就能直接调火力打击,连图像侦察和目标标注都能在无人平台上自动同步。”

庄永歌眯起眼:“也就是说,我们以前的指挥节奏,是一层慢一层,人家则是一气呵成?”

“对。”郑昆斩钉截铁,“而且人家是打到哪儿,信息流跟到哪儿,后勤资源压到哪儿。”

他又翻出一页演习报告:

“看看这个,戚凌云的合成营,在一次山地交战中,靠卫星标注 无人机投影 炮兵精确校准,六分钟之内三发炮弹,直接把我们团指的位置抹了。”

“你信不信?不是我们不会打,是我们看不到他要打哪儿。”

两人沉默片刻,郑昆低声道:

“老庄,我们不能再按老套路练兵了。下一场真正的战争,不是靠兵多、炮响,而是比谁的指挥链短、反应快、打得准。”

他站起身来,看向窗外练兵场上的老式装甲车,轻声道:

“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合成营。”

参考朱日和演训那场失败的血泪教训,郑昆旅长和庄永歌团长真正明白了一件事:新时代的战争,不再是“人海”与“火海”的堆砌,而是一个“快、准、狠”的压缩式作战体系。于是,他们正式着手组建新型合成营,目标就是“打一拳、碎一块”。

标准八连编制只是基础——三个步兵连、两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连、一个作战支援连、一个后勤保障连。可郑昆很清楚,真正让这个“营”成为“拳头”的,必须是信息化的眼睛与智能化的牙齿。

他们首先引入了无人化战力:

--战术级四轴无人机,每个排配备至少三架,分侦察型、干扰型和打击型,随时起飞,半分钟内就能传回高清战场态势;

--旅部最近刚批准发放的“利剑-2”高超音速隐身无人机,采用变循环发动机,也纳入合成营建制,作为远程查打一体的核心武器,直接归营级指挥使用,不再依赖上级火力分配。

步兵连不再是过去那种“扛着95,背着饭盒”,而是人手便携火箭筒、微型地雷与便携式无人蜂群。指挥中队给他们配发了联动数据终端,任何人都可以实时标注目标、申请火力覆盖,一键呼叫炮击。

炮兵连更是直接改为“火力反应营”:

--由六辆自走火炮组成第一打击群;

--三辆轮式迫击车构建远近兼容火力点;

--同时配置两辆便携式无人弹药补给车,炮弹补给可在一小时内完成弹仓更换。

战斗支援连则打通电子战链路,设立信息侦察\/网络攻击\/电磁压制等模块,既能开战前瘫痪敌人通信,也能在战斗中干扰导弹制导。

整个合成营,兵力虽然不多,才七八百人,但从火力密度上来说,比传统一个团还要凶猛。每一分钟的精准打击,都远胜过去十分钟的盲轰乱炸。

庄永歌在训练场边看着“利剑-2”从地面腾起,只冷冷一句:“别看我们人数少,三分钟之内,能把敌人一个营打成废墟。”

当然,代价也显而易见。高度集成导致单位自持力偏低,补给跟不上,一打久就容易脱节。但郑昆却在会议上拍板:

“我们不是用来‘坚守’的,是用来‘突破’的。”

他望着墙上红旗上的军徽,低声补了一句:

“我们不是守城的守夜人,我们是破局的利刃。”

对于大夏来说,只要国体稳定、后方坚实,就可以用这套合成营系统,反复拆掉敌人节点,打穿纵深。

——战争从来不是拼命,是拼效率、拼算力、拼谁先落子。而“合成营”,就是他们在新时代战局中布下的第一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