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为国家献科技 > 第64章 四面开花的无人机

我为国家献科技 第64章 四面开花的无人机

作者:笔绘世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59:55

随着伍思辰的四轴无人机的销量不断攀升,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

关注到四轴无人机应用前景的,自然不只是农业公司。

市场数据每天都在刷新,像一根根燃烧的红线,在伍思辰桌上的大屏数据仪表板上疯狂跳跃。销售量、预订单、渠道分发图、地域热度——全线飘红,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城市、行业开始涌入订单系统。

虽然早在销量突破百万台之前,伍思辰就预判形势,果断将四轴无人机的生产流程模块化拆解——结构件、外壳、电池、灯光系统、电机组件全部交由合作方分段外包,只保留飞控核心这一关键技术不出自家。

然而即使如此,产能依然紧张得像绷到极限的弓弦。飞控核心每装配完成一批,就立刻被送进成品封装线,而等着它的,早已是一条条排队到下月的交付单。

义乌那边外包工厂,是小黄鸭最早的合作链。起初只是普通玩具组装厂,后来应小黄鸭需求陆续转型,加入碳纤维机臂、模组灯壳、耐高温螺旋桨等专业化配件的生产。

如今,这些工厂原本一层层低矮的厂房已经不够用了——厂房扩建,生产线增设,从3条到5条再到7条,几乎每月都在“扩一轮”。

而更重要的,是那些接踵而至的“意想不到”。

有一家主打“文化科技融合”的文旅公司找上门。那天,对方项目经理带着一摞厚厚的策划案,激动地几乎从进门开始就口若悬河:“伍总,我们想搞一场无人机灯光秀,挂灯珠拼图案,拼字母,还能不能拼个城市地标?比方说‘东方明珠’、‘长江大桥’,能不能飞起来?”

一边说,还一边拿出平板展示早就做好的模拟画面——夜空中,一群如萤火虫般闪烁的点光缓缓聚拢,最终拼出“欢迎来到xx市”的巨大字样,背景配合城市灯光律动,堪称震撼。

伍思辰坐在办公桌后,轻轻摩挲下巴。这个他熟。小黄鸭当年给玩具车装灯珠的工艺还保留着工序资料,只需稍加改良,就能形成可远程编程控制的光源模块。他点了点头,笑着说:“灯珠拼图案?拼字母?这事我们比你们还熟。”

还没等技术组开完灯光模块的适配会议,几天后,又来了一批更“炸裂”的客户。来的是一群广告公司的人,穿得人模狗样,却个个眼里冒光。

“伍总,我们想做一个史无前例的婚礼开场。”那人说话前还特地压低声音,仿佛怕被什么人听见,“冷焰火,挂在你们四轴无人机上,升空三百米,在新郎新娘入场前炸开——不是爆炸,是艺术爆开。再配点地面激光和音乐,绝对炸裂。”

伍思辰听完这番描述,手指在桌面轻轻点了几下。技术上不是做不到,但“空中燃放”属于危险作业范畴,必须要过相关部门的安全审批,还有载重与风向控制都要严密测试。

他沉吟了两秒,抬眼缓缓说道:“你这主意不错,但安全测试得跑三轮。要真飞出事,那可是天上掉火花,地上掉黑锅。”

广告公司的人却像听到圣旨一样连连点头:“行行行,怎么安全怎么来!伍总你开口,我们都听你的!”说完便一脸兴奋冲出会议室,边走边打电话:“哥几个,飞天礼花秀有戏了!”

科研机构的动作一向慢条斯理,但这次却出奇地迅速,仿佛集体被某股“无人机热”卷了进去。

国家大气物理实验室寄来的公函足足有七页,每一页都盖着不同课题组的签章。任务明确,要求定制版无人机用于高空大气采样,尤其是9000米对流层边缘的气体成分与微颗粒监测。伍思辰看完资料,轻轻合上文件夹,转头对工程部下令:“改装采样舱,把动力调控模块重做,要求它能在高空悬停三分钟以上,别给我掉下来。”

工程师眉头一跳:“九千米?这比大部分民航还高……”

“所以才找我们。”伍思辰轻描淡写。

没等这边项目起步,另一边的海洋研究院也不甘寂寞。海岸线杂乱漂浮物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监测根本无法精准追踪。他们提出新设想——无人机结合卫星图像进行“海漂垃圾自主识别”,飞临特定海域后,自行捕捉、锁定、拍摄、传回现场图像,供后台AI分析。

“小黄鸭要变‘海燕’了?”一名技术员对着新需求嘟囔,嘴角却忍不住上扬,“这是要把天上的、海里的、陆地的全包了。”

电力系统的调度中心动作也快。特殊版本的巡检机要求带防磁扰芯片、AI视觉系统,可自动识别锈蚀点和断股风险,甚至要能在高压电磁环境下保持数据稳定。伍思辰一听就乐了:“这是往‘空中工程师’上养。”

石油和风电行业紧随其后,直接开出条件:“必须能在高原运行,零下二十度也要能飞,还得有4K远摄镜头,最好附带红外。”那份采购单一丢进会议室,连技术部老主管都挠头:“我们这无人机是打算考公务员了?干啥都得会。”

建筑公司则提出,按月提供“空中快照”,用于建筑三维建模和进度汇报。他们还建议在每个施工区域架设动态识别坐标点,用无人机周期性扫描,建立时序对比。“以后不靠人看图纸,直接看‘飞行日志’。”对方项目主管信誓旦旦地说。

最出乎意料的是城市规划部门。他们希望能在城市的每一个热力工程节点上方定期飞行绘图,动态绘制一张“城市施工热图”,配合地理信息系统,实时调整工地调度和交通引导。

伍思辰听完这些五花八门的需求,只是靠在椅背上笑了笑。

“我们这无人机,快比人都懂事了。”他说。

而在另一边,网络视频平台上,“小黄鸭无人机开箱”“带我飞越我家后院”的短视频一夜爆火。消费者拿来玩航拍、拍婚礼、拍猫、拍骑行,甚至有up主开创了“飞天穿越山涧挑战赛”,点赞过百万。

仿制者当然不会缺席。

早在小黄鸭四轴无人机爆红的第二个月,市面上便陆续冒出了好几款“形似”的机型。外壳颜色几乎一模一样,包装盒甚至直接照搬小黄鸭那标志性的俏皮字体,连宣传语都用了“高精度定位,智能飞行”这一套。看上去颇有几分唬人气势,仿佛真能来个“弯道超车”。

但真要飞起来,问题立马暴露。

“稳定性不行。”一位测评博主在视频里摊手苦笑,“起飞三分钟,就开始偏航,风大点直接被吹跑。”

“续航时间连十五分钟都撑不到。”另一位数码评测人直言不讳,“带个高清镜头,电量刷刷往下掉。”

更可怕的是——价格不仅没有优势,反而还贵上一截。许多厂商为了模仿外观,不惜花高价采购高仿壳体,但在核心部件和算法优化上,根本没有伍思辰团队那样的技术底蕴可言。结果就是,一台看上去差不多的仿品,飞起来像玩具,落地就是废铁。

有客户实在好奇,买来几台国产仿品测试,结果不到一周,全数返修。

“比不上啊。”东北某电力公司技术主任摇头,直接在项目报告里打了一句评语,“无论是抗风性、视觉算法、还是任务负载能力,小黄鸭一骑绝尘。”

“甚至连价格都比不过。”一句话,道尽了所有仿制者的尴尬处境。

背后真正的杀手锏,是伍思辰那套飞控核心。没有核心飞控算法,再好的硬件也是纸老虎。仿品只能用公开市售的低阶芯片,遇到高强度任务,系统直接卡顿或失联。

“这不是一架无人机的较量,”有业内人如此评论,“而是一整套技术封装下,工业思维的差距。”

于是,仿制风潮只刮了不到两月,就偃旗息鼓。原本摩拳擦掌的几个代工厂,悄悄把生产线换回原来的蓝牙耳机和小风扇,谁也没敢再碰那块“飞在天上的蛋糕”。

从当初伍思辰背负千万贷款,带领小黄鸭玩具厂的人转型制作无人机开始,到现在还没有一年。

但是小黄鸭的产品已经四处开花,远销海内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