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重生香江:从上官小宝徒弟开始 > 第13章 香江报业现状

6月的香江,已经进入夏季,平均温度已经达到30度左右。

加上香江空气湿度较大,相对湿度经常处于70%-90%之间。

这种高湿度的环境,会让人会感觉闷热出汗,浑身难受。

这种环境下,香江各大报摊生意最好时间,都集中在早晚温度下降时期。

6月13日,天微亮。

大唐文化物流送报员,就将印刷好漫画杂志,今天即将发行的新报《香江新报》,送到香江各大报摊上。

“杜叔,这是您昨天订购的大唐文化漫画和报纸,漫画20本、报纸30份,您清点一下,看数目对不对?”

一位看起来二十五六岁的青年,说着将两摞捆打好的漫画、报纸放到报摊上。

“小张,今天怎么不送东方日报,该送大唐文化的漫画和杂志啦?”老杜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小张。

“我昨天已经跳槽到大唐文化工作,今天第一天来送货。”小张有些不好意思的抓了抓头发:

“杜叔,后面有什么需要,可以联系我,我还要送货就先走一步。”

“行,就不耽误你继续送货。”老杜边说边将报纸和漫画提起,放到地上。

没有理会已经转身离去的小张,拿出剪刀拆开漫画和报纸。

拿起一份《香江新报》自顾自的看了起来。

香江有大大小小数百家报社,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报社成立,同样也有大量的报社倒闭。

只不过倒闭的,基本都是那些小报社。

香江报社始终屹立不倒的,始终是星岛日报、明报、东方日报、大公报这些大报纸。

这些报纸要么是成立时间更长,背后有大资本支持,要么是有政治势力支持。

普通的小报纸,从小做大的有,可能保持长期运营不衰弱的,基本没有出现过。

《香江新报》以前也算能卖出五六万份的中型报纸,后面为什么没落。

除了后辈不争气,更大的原因是资本不足。

《香江新报》被林潮宗收购,这些报摊老板们,早就已经得到他老爸林瑞祥的招呼。

林潮宗的漫画杂志,这段时间让报摊老板们小挣一笔,加上林瑞祥的关系,他们即便是不看好这份新报纸,也乐意帮这忙推荐。

林潮宗也会做人,给他们这些出叔伯阿姨让利。

还承诺没有卖出去的报纸全部回收,不强求他们要订多少报纸。

这种承诺只有大报社才有,香江众多小报社,可不会回收没有卖完的报纸。

这让这些报摊主们更加放心。

老杜看了一会儿新报纸,整个版面让人看起来很舒服。

也没有那些小报纸那种乱七八糟的广告。

这让他暗自点了点。

香江要说最会审美报纸的人群,非得属这些报摊主不可。

每天都会阅读大量的报纸,长期积累下来,见识过太多各种各样的报纸版面。

但这些他并没有在意,这种和国际流行的报纸反面有些相似,早就有报社尝试过。

可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

主要原因就是报纸内容。

一份报纸,最重要的不是排版,而是内容。

东方日报销量是香江最高的报纸,他用的纸张质量,却是二三流报纸的纸张。

可为什么依然能够成为销量最高的报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内容受市民欢迎。

《香江新报》版面不错,也仅仅只是不错,内容方面依然还是差了一些。

这是因为新报纸,很难吸引到专家、教授、学者到上面发表专题。

内容质量上自然就很难比得上大牌报纸。

可以说,香江几百家大小报纸,前20名吃掉了九成以上的利润。

其他的小报纸都只是艰难生存。

直到翻到小说版面,老杜才眼睛一亮。

《龙蛇演义》是林潮宗写的第二部小说,之前是在漫画上连载两期。

可龙蛇演义中对功夫细节的描述,但不少人都以为是真的。

“只杀人、不表演的国术!”让所有的书迷都眼睛一亮,成为他们日常口头讨论的话题。

这部小说现在讨论度很高。

只是漫画周刊上面连载,局限性太大,连续两期14天,才连载两次,数字加起来才2万字。

这种连载时间间隔太长,价格还很贵,很容易流失书迷。

可比不上报纸上每天连载,价格更优惠的优势。

现在这部分小说在报纸上连载,说不定真能将这报纸给带起来。

明报最初,可就是靠金庸小说发展成现在的大报。

林潮宗现在连续两部小说,还有漫画都大卖,名气极大,直追金庸、古龙这些前辈。

老杜现在隐隐对《香江新报》的销量,有些期待起来。

其他报摊主,在看了报纸之后,也纷纷对这份报纸有所期待起来。

林潮宗的让利,意味着卖一份《香江新报》利润,相当于要卖两份大报纸才能比得上。

心动报摊主们,直接将《香江新报》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