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56章 网络初探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第56章 网络初探

作者:人生一乐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37:46

1990年春天,深圳的空气里总是混杂着海风的咸湿和工地上的尘土气息。华创电子所在的简易办公楼内,午后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水泥地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斑。

王钦坐在办公桌后,指尖无意识地敲打着一份市场分析报告。报告上的数据清晰地显示,电脑硬件市场的竞争正变得日益残酷。同质化、价格战……这些字眼像钝刀子一样磨着他的神经。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那片如火如荼的建设景象,内心深处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未来的路,究竟在何方?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几下略显拘谨的敲门声。

“请进。”

门被轻轻推开,进来的是一个瘦高的年轻人,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几乎遮住了半张脸,使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文弱。他怀里小心翼翼地抱着一台略显笨重的“华创3000”电脑主机,身后还跟着一名助手,抱着另一台显示器和一些杂乱的线缆。

“王总,您好。我是预研小组的陈浩。”年轻人的声音不高,语速平缓,但那双藏在镜片后的眼睛,却透着一股与腼腆外表不符的专注和光亮,仿佛里面燃着一簇安静的火焰。

王钦想起来了,这是几个月前,他本着“广撒网”的想法批准成立的一个小型技术预研小组的负责人,一个刚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不久的高材生。当时只是觉得应该在软件和网络这些听起来很“未来”的方向上做点探索,并未指望立刻出成果。没想到,这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今天竟直接找上门来了。

“陈浩?我记得你。这是……”王钦的目光落在他们带来的设备上。

“王总,我们……我们做出了一点东西,想请您看一下。”陈浩说着,和助手一起熟练地将两台电脑在王钦办公室的空地上连接起来。他们用的是一种叫做同轴电缆的线,看起来颇为简陋。陈浩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一行行代码在黑色的doS界面上闪过,他的动作异常娴熟,与刚才进门时的拘谨判若两人。

王钦饶有兴致地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旁边静静观看。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的敲击声和机器风扇的嗡鸣。

“王总,这是我们基于NetbIoS协议,自己写的一个小程序。”陈浩一边操作一边解释,语气带着技术人特有的认真,“目前实现了最基础的功能,就是文件共享和打印机共享。”

说完,他在一台电脑上打开一个简单的文件管理器,创建了一个名为“测试文档.txt”的文件。然后,他做了一个让王钦眼前一亮的动作——不是输入复杂的命令,而是用键盘方向键选中文件,将其“拖拽”到一个代表另一台电脑的磁盘映射图标上。

几乎就在他松开按键的瞬间,旁边那台电脑的屏幕上,赫然出现了同一个文件!

尽管文件传输的速度慢得令人心焦,屏幕上的光标闪烁了足足七八秒钟才完成,但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在王钦的脑海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薄薄一层楼板之下的办公室里,几十台电脑还都是信息孤岛,文件传递靠的是软盘拷贝和双腿跑动。而眼前这略显卡顿的演示,却像一道划破沉沉夜空的闪电,瞬间照亮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未来:办公室里所有的电脑都被无形的线连接在一起,数据像血液一样在网络中瞬间流动,报表、文档、设计图可以被轻松共享,一台昂贵的打印机就能为所有人服务……这将带来何等巨大的效率提升!

“速度还有点慢,稳定性也需要改进,主要是协议和驱动还有问题。”陈浩推了推滑下鼻梁的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补充道,语气中带着年轻人对成果不完美的赧然,“而且现在受限于协议本身,最多只能连接十来台机器,扩容比较麻烦。”

“很好!非常了不起!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王钦猛地站起身,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兴奋,毫不吝啬地给予赞扬。他用力拍了拍陈浩略显单薄的肩膀,“小陈,你意识到你们做的是什么吗?这不仅仅是共享文件,这是‘网络’!它代表了未来!绝对代表了未来!”

陈浩被王钦激烈的反应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但眼里的那簇火苗明显燃烧得更旺了。

王钦在办公室里快速踱了两步,当即做出决定:“这个项目不能停留在预研阶段了!必须立刻升级!从今天起,预研小组正式升级为‘网络技术项目部’,由你,陈浩,担任项目负责人!人手、预算,需要多少,直接打报告给我!我的要求是,一年之内,必须拿出一套稳定、易用的局域网管理和文件共享软件,能够和我们华创电脑完美捆绑销售!”

王钦目光灼灼,语气斩钉截铁。他深知,在硬件性能逐渐趋同、价格战杀到血流成河的当下,乃至可见的未来,真正的差异化竞争力,将来自于软件,来自于这种能将单点设备整合成强大系统能力的“连接”技术!这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比硬件本身更赚钱的利润增长点!

陈浩激动得脸都红了,连连点头:“谢谢王总信任!我们一定全力以赴!”

就在王钦全力布局网络技术,试图为公司打造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时,外部环境再次发生了变化。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颁布,首次明确将计算机软件列为受法律保护的作品形式。虽然具体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还在制定中,执行层面也必然面临挑战,但这个信号无比清晰:软件的价值,开始得到国家层面法律的正式承认和保护。

王钦以其敏锐的商业嗅觉,立刻抓住了这个看似与眼前销售无关的机会。他马上找来兼任法务工作的同事(此时公司还没有专职法务),指示他立即着手,为华创电子已经开发完成的各类行业应用软件,以及陈浩团队正在攻关的局域网软件,准备材料,申请软件着作权。

“过程可能很繁琐,但这步棋必须走!”王钦对负责此事的下属强调,“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来更是我们品牌宣传、展示技术实力的重要筹码!”

与此同时,为了激发软件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王钦还力排众议,在公司内推行了一项新的激励制度:为软件研发项目设立专项奖金,并与软件产品的市场销售额挂钩进行提成。这在当时“重硬件、轻软件”的普遍氛围下,无疑是一个颇具前瞻性甚至有些大胆的举措。

华创电子这家靠电脑组装和销售起家的公司,在继续巩固硬件市场阵地的同时,悄然将触角伸向了更具潜力的软件和网络服务领域,试图打造软硬结合的初步生态。

然而,市场从来不会停下竞争的脚步。主营的电脑业务,很快又遇到了新的风浪。

随着英特尔386处理器成为市场主流,其价格迅速下降,个人电脑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普及潮。更凶猛的风暴来自于国内外巨头的同时发力:ASt、pAq等国际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效应和资金实力,大举进军中国市场,广告铺天盖地,营销手段凌厉;而国内的联想、长城等厂商,也凭借其深厚的渠道和资源优势,加快了攻城略地的步伐。

华创电脑一度凭借灵活机制和本地化服务建立的优势,在这股巨头碰撞的洪流中,再次显得岌岌可危。品牌知名度低、生产规模小、资金链紧张,这些短板在激烈的市场挤压下暴露无遗。销售部门反馈回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市场份额出现了下滑的苗头。

王钦面对着会议室墙上那张不断被红色记号笔修改的市场份额图,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硬碰硬,无疑是死路一条。华创的优势在于船小好调头,在于对特定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在于初步积累的技术理解力。必须避实击虚,找到一条独特的生存之道。

经过几天的闭门思考和与管理层的反复讨论,王钦提出了一个新的“钉子”战略:“我们不再追求大而全,不再试图与巨头们在主流消费市场正面抗衡。我们要集中所有资源,像钉子一样,选择几个细分领域,狠狠地扎进去,做深做透,形成别人无法轻易撼动的绝对优势!”

他最终选定了两个方向作为“钉子”:

一是教育行业深度定制。不仅仅是卖电脑教室的硬件,更要与教育部门和出版社合作,开发集成了教学管理软件、题库系统、甚至嵌入特定教学内容的定制化电脑和网络解决方案,打造真正的“智慧教室”雏形。

二是特定工业控制领域。利用公司在电路板设计和底层软件开发上积累的技术经验,为一些大型厂商看不上、但又有自动化需求的小型工业设备(如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开发嵌入式控制板卡和配套的监控软件,切入一个利润率更高、竞争相对平和的蓝海市场。

战略调整的效果,在随后的几个季度里逐渐显现。在广告声震天响的品牌电脑大战中,华创电脑的声音似乎变小了,显得有些“非主流”。但在它聚焦的教育市场和特定的工业控制领域,订单却稳步增长。这些订单虽然单笔规模可能不大,但需求稳定,客户粘性高,利润空间也远比在红海里拼杀要可观得多。华创电脑在这片自己开辟的细分土壤里,顽强地扎根生长起来。

公司的发展,由此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硬件业务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和市场基础,软件和网络技术项目部代表着未来的方向,而行业解决方案则带来了差异化的竞争壁垒和利润空间。三块业务初步形成了相互支撑的稳定三角形结构。

1990年秋天,深圳的炎热稍稍褪去。王钦和林晓霞,这对在商海风雨中相互扶持、彼此成就的恋人,在深圳简单办理了结婚登记。没有盛大的婚礼仪式,只是在一家寻常餐馆,请了公司核心骨干和几位至交好友,吃了顿便饭。对他们而言,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夜,那些共同面对的压力与喜悦,早已将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任何形式化的庆典都显得多余。

成了家,王钦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加安定和沉稳。他将更多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放心地交给以林晓霞为首的核心团队,自己则逐渐抽身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向公司的长远战略和对外合作。

他的目光,越过深圳的边界,投向了北方。他注意到,北京的中关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汇聚了全国顶尖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成为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无可争议的“心脏”和“风向标”。那里涌动着的新思想、新技术、新机会,强烈地吸引着他。

“我们必须去中关村看看。”某天晚饭后,王钦对林晓霞说,眼神中闪烁着创业初期那种熟悉的光芒,“那里是技术的源头,是信息的交汇点。我们不能只待在南方,必须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寻找新的合作机会。”

林晓霞微笑着点头,她明白,丈夫的心中已经绘制好了下一张蓝图。

不久后,王钦登上了北上的航班。南方的企业之王,第一次怀揣着梦想与野心,正式踏足北方的科技心脏。

一段新的旅程,伴随着飞机的轰鸣声,正式拉开了序幕。前方的中关村,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舞台、更激烈的竞争、以及无限可能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