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38章 抉择与奠基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第38章 抉择与奠基

作者:人生一乐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37:46

三万美元的外资,对于当时的王钦来说,无疑是一笔巨额财富,其诱惑力之大,常人难以抵挡。然而,王钦并没有被这巨大的利益冲昏头脑,他的理智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最终占据了上风。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王钦对这笔外资的利弊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深知,在 80 年代初的中国,尤其是在经济特区刚刚起步的阶段,一家拥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尤其是来自新加坡这样相对敏感地区的外资,虽然可能会在某些方面获得一些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政策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对于外资企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够健全和稳定。这意味着,王钦的企业可能会受到政策变化的影响,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

其次,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尽管外资企业在某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中国这个庞大而独特的市场中,消费者对于外资品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还需要时间来培养。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市场接受度的问题,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制约。

更为重要的是,失去控股权意味着失去对企业的主导权。王钦一直秉持着独立自主发展的理念,他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节奏来经营企业,而不是被外资所左右。如果接受这笔投资,他将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决策权,这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王钦毅然决定放弃这笔三万美元的外资。尽管这意味着他可能会错过一些短期的利益,但他坚信,只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有一种莫名的坚持:他想证明,中国人靠自己也能搞出高科技产业。

他婉拒了新加坡商人的投资提议,但表示非常愿意在未来进行技术合作和业务往来。新加坡商人表示遗憾,但也欣赏王钦的志气,留下话以后常联系。

送走外商,王钦更加坚定了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决心。虽然起步会慢一些,但根基会更牢固。

他回复柳明月和赵大军,决定不接受外资,依靠现有资金启动。东北的两万资金尽快汇来,杭州方面,请柳明月尽力争取校办工厂的投资,哪怕只有五千一万也好。

同时,他调整了计划,决定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起步:暂时不购买昂贵的二手光绘机,而是将胶片绘制环节外包给香港的专业公司(虽然成本高些,但节省了初期投入),集中资金购买最关键的蚀刻、钻孔和质检设备,先做样品,打开市场。

他还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说服赵大军,让郭强带着那两万元资金,立刻南下深圳!他需要绝对信得过的自己人来负责基建和生产管理。赵大军虽然不舍,但还是同意了。

等待资金和人员到位的时间里,王钦几乎泡在了政府办事窗口。他改变了策略,不再强调“个体”或“私营”,而是打着“浙大校办工厂深圳技术合作部”的旗号(得到了柳明月的授权),以“产学研结合、支持特区建设”的名义进行申请。

这面大旗果然好用了许多,加上王钦不懈的奔波和逐渐摸清的门道,手续终于有了进展。虽然正式的营业执照还要等,但已经得到了口头允许,可以“先干起来”。

郭强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深圳,带来了东北的两万元现金。这个退伍兵看到特区的景象,也是震惊不已,但更多的是兴奋。

“钦哥,你说咋干就咋干!”郭强话语朴实,但眼神坚定。

王钦立刻带着郭强投入工作。清理租下的仓库、联系装修队、跑水电增容、按照香港提供的供应商名单采购第一批基板材料和化学药水……每一天都忙得昏天暗地。

柳明月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她说服了校办工厂领导,投资五千元,占一小部分股份,主要是技术支持和挂靠名义。

启动资金基本到位。

王钦将公司命名为“华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取“中华创造”之意。他自任总经理,郭强任生产主管,并让柳明月在杭州兼任财务总监(远程做账)。

第一批设备——一台二手的蚀刻机和一台手摇钻孔机,从香港运了进来。虽然简陋,但却是事业的起点。

王钦和郭强带着招聘来的两个本地青年,自己动手安装调试设备。王钦负责技术指导,郭强负责出力,汗水湿透了无数件衣服。

经过几次失败,他们终于独立制作出了第一块合格的双面电路板!

看着那块线条清晰、焊盘光亮的绿色板子,王钦和郭强激动得说不出话,用力地拥抱了一下。

样品有了,下一步就是找客户。

王钦拿着样品,开始疯狂地拜访华强北一带的香港电子厂和贸易公司。过程依然艰难,很多人看他年轻,厂子又小,不愿意冒险。

但王钦 persevered。他不仅展示样品,更展示他的技术知识和对质量的承诺,甚至提出可以先免费打样,满意后再下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一家生产电子钟的港资小厂,被他的诚意和技术打动,给了他一笔五百块电路板的小订单。

虽然订单很小,利润微薄,但意义重大!华创电子拿到了第一笔订单!

王钦和郭强带领着两个员工,日夜不休,精心生产,提前三天交货,质量完全达标。

港商非常满意,立刻又下了第二笔、第三笔订单,并介绍了其他客户。

口碑慢慢积累,业务逐渐打开。

华创电子,这家蜗居在仓库里的小微企业,终于在深圳特区站稳了脚跟,开始了艰难的爬坡阶段。

王钦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

但他站在车间里,听着钻孔机和蚀刻机运转的轰鸣声,看着郭强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干劲。

南方的事业,终于奠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