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59章 科教兴国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第59章 科教兴国

作者:人生一乐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37:46

(书外话:今天是2025年9月30日,明天就是国庆了,庆祝伟大祖国生日快乐,咱也没啥本事,就加更2章,正好这章主题也适合。谢谢坚持支持我的书友们,也祝你们国庆与中秋双节快乐,有你们的支持,我会认真努力的写下去,有许多不足,请海涵,第一次创作,保证不断更!)

经济复苏的浪潮,如同积蓄已久的春洪,以比预想更迅猛的态势席卷而来。华创电子的订单迅速盈门,曾经一度有些沉寂的生产线,再次进入了满负荷运转的状态,机器的轰鸣声日夜不息,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复苏进行曲。车间里的工人们脚步匆忙,脸上洋溢着久违的干劲和喜悦。然而,此刻的王钦,站在办公室的窗前俯瞰着这一切,心中思考的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恢复生产、满足订单。他的目光,越过了繁忙的厂区,投向了更宏大的时代画卷。

他敏锐的神经,捕捉到了一个强烈而清晰的信号——从最高层传递出的政策风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被反复强调,“科教兴国”的战略正逐渐从口号凝聚成全社会的共识。报纸上、电视新闻里,关于加大教育投入、更新科研设备、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报道日益增多。王钦意识到,这不再是一阵偶然的政策微风,而是一股即将持续吹拂的、强劲的“东风”,一个巨大的历史机遇正在眼前展开。华创电子多年来深耕的教育行业,以及已经初步切入的、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业控制领域,恰恰与这股国家战略的洪流高度契合!

“必须全面拥抱‘科教兴国’战略!这是我们未来几年发展的核心引擎!”在管理层会议上,王钦斩钉截铁地定下了基调。他果断决策,将公司优势资源向这两个领域进行高度倾斜,实施聚焦战略。

他亲自挂帅,对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正式组建了“教育系统事业部”和“工业控制系统事业部”,如同为公司装上了两台动力强劲的专业引擎。他选拔了不仅懂技术、更懂行业需求的资深市场和技术骨干担任负责人,赋予他们更大的自主权。

对于教育市场,王钦的野心不再局限于仅仅售卖电脑硬件。他提出了一个更具前瞻性和吸引力的概念——“华创智慧校园整体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华创要提供的是一揽子的产品与服务:

硬件层面:针对学校机房环境复杂、学生使用频繁的特点,推出了专门设计的“园丁”系列电脑和服务器,强调坚固耐用、易于维护和极高的性价比,其名称也寓意着像园丁一样呵护教育之花。

软件层面:将原有的教学管理软件、题库系统进行深度优化和升级,并投入研发力量,新开发了“电子图书馆系统”、“多媒体教室集中管理平台”等应用软件,让硬件有了灵魂,真正服务于教学和管理。

服务层面:组建了专业的服务团队,提供从网络规划、设备安装调试,到师资信息化培训、长期设备维护保养的全方位服务,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

他要求教育系统事业部的团队,必须“吃透”从国家教委到省市县各级教育部门的政策文件和采购流程,像备战高考一样精心准备每一次投标。同时,他主动出击,与几家在教育教学内容开发上颇有建名的软件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强强联合,弥补自身在内容端的短板。

这一套组合拳很快显现出威力。凭借“软硬结合、服务到位”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及比国外品牌更接地气、比国内小作坊更专业规范的本土化优势,华创电子接连在几个省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项目招标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华创智慧校园”的名声,如同水面的涟漪,开始在教育圈内口口相传,逐渐扩散开来。

对于工业控制市场,王钦的策略则更为精准——“聚焦细分领域,实现进口替代”。他清楚,全面开花对抗西门子、发那科等国际巨头是不现实的。他要求工业控制系统事业部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攻克几个市场量大、进口依赖度高、且华创有一定技术积累的特定领域,如数控机床、纺织机械、医疗仪器等。核心武器就是:在达到或接近进口产品八成性能的前提下,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无比迅捷的本地化技术支持和服务响应。

这块业务虽然单笔订单金额可能不如动辄上百台电脑的教育项目,但其技术壁垒更高,一旦获得客户认可,粘性极强,利润空间也更为可观。之前在经济寒冬中开发的数控机床控制卡,此时获得了多家国内机床厂的正式认可,开始了小批量的采购。针对纺织行业开发的提花机控制板,也凭借稳定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成功打入了需求旺盛的华东市场。

这两块b2b业务的快速发展,如同为华创电子装上了两个稳定的压舱石,有效降低了对波动性较大、竞争惨烈的个人电脑消费市场的依赖,公司的业务结构变得更加健康、合理,抗风险能力显着增强。

为了支撑业务的快速发展,王钦再次启动了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他不仅从社会上高薪招聘有经验的研发工程师和行业销售专家,更做出了一个在当时颇具魄力的决定:大胆启用了多名刚从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的博士、硕士,将他们直接充实到研发前沿。他顶住了一些管理层关于“学生兵没经验”的质疑,坚持认为:“经验可以积累,但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未被束缚的创新思维是无价的。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公司的研发投入在王钦的坚持下逐年大幅增加,几乎占到了销售总额的10%,这个比例在当时的民营企业中堪称惊人。除了紧迫的应用开发,王钦也特批了一部分经费,鼓励研发部门进行一些基础性的、短期内看不到效益的技术研究,比如对底层网络通信协议、图形处理算法的探索。他认为,这如同修建高速公路,虽然前期投入大,但一旦建成,能让上层的应用开发跑得更快更远,这是必要的战略储备。

1992年初春,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如同最强劲的春风,瞬间吹遍了神州大地:邓小平南巡了!“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驱散了因前一段经济波动和意识形态争论带来的迷雾。

整个深圳特区再次沸腾了!压抑的热情和创造力如同火山般喷发。华创电子上下也群情振奋,每个人都感受到了那股席卷而来的、不可阻挡的时代浪潮。王钦趁热打铁,在全体员工大会上,正式提出了公司的“二次创业”口号:“抓住历史机遇,奋战三年,实现销售额翻两番!将华创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控制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教育信息化专家!”

目标宏大,令人振奋,但基于清晰的战略和扎实的布局,又显得并非遥不可及。

在公司年度的战略研讨会议上,王钦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充满激情与自信的面孔,心中感慨万千。从十几年前那个在逼仄柜台摆弄电子元件的返城知青,到今天管理着数百人、拥有一定技术实力和明确市场地位的企业领导者,他的人生轨迹,与脚下这片叫做深圳的土地,与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国度一样,经历了难以置信的跨越。

然而,成功的喜悦并未冲昏他的头脑。他比任何人都更早地看到了繁荣背后悄然滋生的隐忧:公司规模扩大,部门墙开始出现,推诿扯皮苗头初显,沟通效率在下降;大量新员工的涌入,使得过去那种艰苦奋斗、目标一致的创业氛围有被稀释的风险;竞争对手,尤其是那些同样嗅到政策气息的国企和外资巨头,也在学习和调整策略,竞争维度正在升级……

他适时地提出了新的管理主题:“精细化运营”和“文化建设”。他要求管理层引入一些初步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管理思想,梳理和优化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回款的每一个核心流程,用流程打破部门壁垒,提升协同效率。他让以严谨着称的林晓霞牵头,组织全员讨论,提炼和宣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最终,“诚信、创新、协作、担当”八个大字被镌刻在企业文化墙上,并通过奖惩制度、绩效考核等方式,将其从口号落到实处。王钦希望,华创电子不仅能制造出优秀的产品,更能成长为一个有灵魂、有共同信念、能打硬仗的卓越组织。

就在他忙于内部修炼、夯实基础之时,一个来自深圳市政府的通知,让他迎来了事业上的又一个高光时刻:鉴于华创电子在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的突出表现,尤其是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和工业自动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公司被评选为“深圳市高科技示范企业”,王钦本人也荣获“深圳市优秀企业家”称号。

镁光灯下的荣誉,是对过去艰辛奋斗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无声鞭策。手捧奖杯和证书,王钦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深知,“科教兴国”的战略机遇期窗口不会永远敞开,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个更大胆的构想,已经开始在他心中酝酿:是时候迈出更具战略意义的一步了——与国内顶尖的大学或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实验室,真正切入核心技术研发的源头,从被动适应市场,转向主动引领技术。

他的目光,已经越过当前的应用开发,投向了更基础、更前沿、也更能决定未来竞争格局的技术领域。下一次的起飞,需要更强劲、更自主的科技翅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