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 第3章 西市初试锋芒

激荡1977:我的奔腾年代 第3章 西市初试锋芒

作者:人生一乐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0:37:46

寒风卷起地上的积雪末子,打在脸上生疼。

王钦裹紧了棉猴,低着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普通的赶路人。街道两旁的墙壁上,还能看到一些褪了色的标语口号痕迹,诉说着一个刚刚过去的狂热时代。

他走得不算快,高烧初愈的身体经不起剧烈运动,他需要保存体力,更需要时间观察和思考。

“西市”的存在,在原主的记忆里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原主性格内向老实,从未去过,只是偶尔听巷子里的街溜子们提起过,言语间带着几分神秘和向往。那是一个在计划经济的缝隙里顽强生长出来的灰色地带,是普通老百姓用最原始的方式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的地方。

位置并不固定,时常变换,以躲避市管会的清查。通常会在某个偏僻的街角、废弃的厂区边缘或者人流量较大的广场周边自然形成,又自然消散。

红旗广场周边棚户区众多,巷道错综复杂,确实是理想的场所。

越靠近广场,王钦的警惕性就越高。他不再低头疾走,而是放缓脚步,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周围。

几个揣着袖子的男人靠在墙根晒太阳,眼神却不时瞟向路口。一个挎着篮子的老太太慢悠悠地走着,篮子上盖着一块布。两个穿着工装、像是刚下夜班的工人,低声交谈着,手里捏着烟卷,目光偶尔与路人对视,又迅速移开。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紧张和默契。

王钦心里有数了。他不动声色地拐进一条更窄的巷道。这里人稍多了一些,但彼此之间很少交谈,交易大多在无声或极低的声音中进行。

有人掀开棉袄一角,露出里面崭新的劳保手套;有人快速打开篮子,展示着里面不多的鸡蛋;有人手里捏着一把零散的粮票、布票,用眼神询问着过往的人。

这就是了。

王钦深吸一口气,压了压帽檐,走了进去。他没有像无头苍蝇一样乱逛,而是找了个相对僻静的墙角,靠在那里,目光如同最精密的雷达,快速扫描着整个“市场”。

他在评估需求,计算价值,寻找那个性价比最高、风险最低的切入点。

直接倒卖鸡蛋?利润薄,目标大,容易碎。倒卖粮票?需要对各种面额和本地粮食供应情况极其熟悉,他现在信息不足。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一个缩在角落里的老汉身上。老汉穿着破旧的棉袄,脸上布满皱纹,双手开裂红肿,脚边放着一个不大的麻袋,鼓鼓囊囊。他神情焦虑,不时张望,像是急着要离开。

王钦注意到,有几个看似买主的人过去低声问了几句,又都摇摇头走开了。

有问题?还是价格谈不拢?

王钦沉吟片刻,状若无意地踱步过去。他没有直接问货,而是蹲下身,假装系鞋带(虽然他的棉鞋根本没有鞋带),用极低的声音问:“大爷,换烟不?”他记得怀里还有半包原主舍不得抽的“经济”牌香烟。

老汉愣了一下,警惕地看了他一眼,摇摇头,又下意识地护紧了脚下的麻袋。

王钦也不急,系好根本不存在的“鞋带”,站起身,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麻袋敞开的袋口。

里面是……一堆看起来灰扑扑、不起眼的……干蘑菇?还有几串晒干的红辣椒。

王钦的心脏猛地一跳!山货!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种来自山里的纯天然干货,在城里是极好的滋补品和调味品,尤其是快过年的时候,绝对不愁卖!而且这东西体积小,价值相对高,不易损坏。

老汉卖不出去,很可能是因为他找不到识货的买家,或者要价方式不对,引起了怀疑。

机会!

王钦再次蹲下,声音压得更低,确保只有两人能听见:“大爷,俺家老人病了,大夫说需要点山货补补身子。您这……怎么换?”

老汉眼睛亮了一下,但警惕未消,伸出三根手指,又指了指王钦的口袋,意思是想要钱,不要票,三块钱。

王钦心里快速盘算。这一麻袋山货,粗略估计有十几斤。在正规渠道,光是一斤品相好的干蘑菇就不止这个价,更别提还有辣椒。老汉显然是不懂行市,或者急于脱手。

但他不能表现得太急切。

王钦皱起眉头,露出一副为难的样子:“三块?大爷,这也太贵了。俺就这点钱,还想买点别的呢。”他拍了拍自己的口袋,暗示自己钱不多,“您这蘑菇咋这么黑?别是发霉了吧?”

他故意贬低货物,这是砍价的必要手段。

老汉果然急了,低声道:“胡说!这是俺从老林子里摘的秋蘑,晒得干着呢!要不是俺老伴等着钱抓药,俺才不拿到这儿来哩!两块五!最低了!”

王钦沉默了一下,像是在做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其实恨不得立刻掏钱,但必须符合一个穷小子讨价还价的人设。

“两块五……也行吧。”他叹了口气,像是吃了大亏,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手帕包,当着老汉的面,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所有的家当——那皱巴巴的两块四毛七分钱。

他拿出两张一块的,又数出四毛七分零钱,一脸肉痛地递过去:“大爷,俺就这些了,全给您。您行行好,俺爹还等着补身子呢。”

他刻意展现出自己的全部“财力”,并打出悲情牌。

老汉看着那堆零钱,又看看王钦那“真诚”又带着恳求的眼神(王钦前世谈判桌上练就的本事),再想想家里等着药的老伴,一咬牙一跺脚:“成!便宜你这小子了!麻袋也给你了!”

他一把抓过钱,数都没数,塞进怀里,转身就急匆匆地走了,仿佛怕王钦反悔。

王钦心中狂喜,但脸上不动声色。他迅速扎紧麻袋口,费力地将这十几斤山货扛在肩上。沉甸甸的,仿佛扛起了整个家庭的希望。

第一步,成功了!用全部身家,换来了价值远超付出的第一桶“货”!

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这才是开始。如何将这批山货快速变现,才是关键。他不能在这里零卖,太耗时,风险也大。

他扛着麻袋,快速离开西市,走到红旗广场一个相对开阔、有人流但又不太引人注目的地方。

他在寻找合适的买家。不是零散的市民,而是那些有较强购买力、且需要批量采购的人。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搜寻。很快,他锁定了一个目标。

一个穿着蓝色“的卡”面料中山装、梳着干部头、手里提着个黑色人造革包的中年男人,正在广场边等人,不时看看手表,神情略显焦急。他的穿着和气度显示他有一定的身份和经济实力,像是个小干部或者效益较好工厂的采购员之类。年关将近,这类人往往需要置办一些像样的年货。

王钦整理了一下表情,扛着麻袋,自然地走到那人附近,然后假装疲惫地把麻袋放下,擦汗。他故意让麻袋口松开一些,露出里面品质上乘的干蘑菇。

中年男人的目光果然被吸引过来,看到那些蘑菇,眼睛微微一亮。

王钦知道,鱼饵已经放下,就等鱼上钩了。他不能主动开口,那样会显得刻意,必须等对方先问。

果然,中年男人打量了他几眼,似乎是看他不像惯常的倒爷,更像是个半大孩子,警惕性降低了一些。他踱步过来,状似随意地问:“小伙子,这蘑菇……卖相不错啊。自家产的?”

王钦心里一笑,面上却露出几分憨厚和局促:“啊……是,是啊。俺叔从林场捎来的,纯野生的秋蘑。俺娘让俺拿来……看看能不能换点钱,贴补家用。”他再次强化了自己“老实穷孩子”的人设。

中年男人蹲下身,抓起一把蘑菇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满意地点点头:“嗯,是好东西。怎么卖?”

王钦心脏砰砰跳,关键时刻到了。报价是关键,既要高于自己的成本,又要低于市场价,才能快速出手。

他露出一副不太懂行、试探着说的样子:“俺……俺娘说,这么好的蘑菇,至少得……得三块钱一斤吧?”他报了一个比老汉要价略高,但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价格。

中年男人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但脸上却皱起眉头:“三块?贵了贵了。供销社里也没这个价啊。”虽然是砍价套路,但也侧面印证了王钦的判断——这东西紧俏。

“那……您说多少?”王钦把皮球踢回去,显得很被动。

“一块五一斤,我全要了。”中年男人一副“你占了大便宜”的语气。

王钦心里冷笑,脸上却显出挣扎和犹豫:“一块五太少了……俺娘还等着钱……两块!最少两块!您看这品相,过年炖个小鸡儿……”

两人一番低声的讨价还价。王钦巧妙地坚守底线,最终以一块八毛五一斤的价格成交。

中年男人急着要走,也没带秤。王钦主动说:“大叔,俺信您。您看着给就行,这麻袋俺称过,大概十二三斤。”

男人看了看麻袋,估摸了一下,确实差不多。他也不想耽搁,迅速打开人造革包,从里面拿出一沓钱,数了二十二块两毛钱递给王钦(按十二斤算):“喏,二十二块二,图个吉利。麻袋给我。”

“谢谢大叔!”王钦接过钱,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但他极力克制住了。

交易完成。中年男人拎着麻袋满意地快步离开。王钦则将那笔“巨款”迅速揣进怀里,心脏狂跳,几乎要蹦出嗓子眼!

成本:两块四毛七分。

销售额:二十二块二毛。

净利润:十九块七毛三分!!!

短短不到一个小时,资产翻了近十倍!

这在1977年,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个月的工资!

巨大的成功感混合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瞬间冲刷掉了身体的虚弱和寒冷。他做到了!重生后的第一仗,干净利落,大获全胜!

但他不敢在原地多做停留。怀揣“巨款”,他必须立刻离开。

他压住内心的激动,低着头,快步朝家的方向走去。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仿佛不是走在冰冷的雪地上,而是走在一条铺满黄金的未来之路上。

他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赶紧回家,把钱交给母亲,让她安心!然后,去买白面馒头!去买肉!去买药!

然而,就在他即将走出广场范围,拐进回家的小巷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低沉而带有威慑力的喝问:

“站住!那个戴棉帽子的!说你呢!干什么的?”

王钦的身体骤然僵住,血液仿佛瞬间冷却。

是市管会的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