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清楚地知道,随着国家发展,科技会飞速进步。
要不了多少年,大街小巷将遍布监控摄像头,医药行业的法律法规会愈发完善、严格,对药品的溯源、生产流程的监管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到那时,任何不合规的操作都极易被发现。
她必须趁着现在这个相对宽松的时期,尽快将济安堂的业务彻底规范化、合法化,将所有可能引人怀疑的环节都梳理干净,尽最大努力守护住空间的秘密。
她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药材采购档案、规范制药流程上。
所幸,创业初期她就有意识地培养和寻找可靠的伙伴,像杜仲这样的店长,不仅能力出众,更是忠诚可靠,为她分担了大量的管理压力,让她能更专注于战略层面和核心秘密的守护。
这天下午,苏七月正在济安堂总店核对新一季的财务报表,留意到一位衣着朴素、面容和善的大妈在店里徘徊了好一阵子,目光时不时落在她身上。
苏七月放下账本,微笑着走上前:“阿姨,您好,需要帮忙吗?是想抓药还是咨询?”
那位大妈见她过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姑娘,我姓宋。我不是来看病的,我是想打听个人。”
“以前常在这店里的一位大姐,叫林秀兰的,她是不是不在这里做了?我来了好几趟都没见着她。”
苏七月心中微动,“宋阿姨,您所说的人是我母亲。她前段时间回老家处理些事情了,暂时不在京市。您找她有什么事吗?”
“哎呀!你就是秀兰姐的女儿啊!怪不得我看着眉眼这么像!”宋大妈顿时亲切起来,拉着苏七月的手说道,“我几年前从老家过来给儿子看孩子,人生地不熟的,在菜市场碰巧认识了秀兰姐,特别投缘!”
“她人热心,帮了我不少忙。前阵子我也回了趟老家,这才回来,想着来找她唠唠嗑,结果跑了几趟都没见着人,可把我惦记的!看到你长得像,就冒昧来问问。”
听着宋大妈的话,苏七月心里泛起一阵暖流。
原来母亲在京市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有了能说说知心话的老姐妹。
自己终日忙碌,竟忽略了母亲的情感需求。
“宋阿姨,谢谢您还惦记着我妈。她家里确实有点事,可能还得在老家待一阵子。等她回来了,我一定告诉她您来找过她,让她去找您。”苏七月真诚地说道。
送走了念念不忘的宋大妈,苏七月目光落在墙上的日历上。
时间过得真快,她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竟然很久没有主动关注过老家的消息了。
父母在电话里只说一切都好,诊所筹备中,具体怎么样了,哥嫂是否真心对待他们,她心里其实并没底。
是该回去看看了。
晚上回到家,一家人吃饭时,苏七月提起了想法:“眼看孩子们暑假快过完了,我想着,趁开学前,咱们开车回我老家一趟,看看我爸妈他们。也正好试试车跑长途怎么样。”
顾荆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好,我这边正好能攒几天假,一起休息。也该回去看看岳父岳母了。”
“哇,回姥姥家!”苏苏第一个欢呼起来,她对农村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轩轩也眼睛亮亮的,显然对能探索新的草药资源很感兴趣。
杜念勤得知后,更是忙活起来,准备了大包小包的京市特产、点心,还有给林秀兰买的新衣裳,塞了满满一后备箱,反复叮嘱:“替我们跟你爸妈问好,让他们保重身体,有空就回来住住!”
苏七月看着兴奋的家人,心情却保持着一份平常的冷静。
她不知道这次回去会面对怎样的情景。
是父母安享晚年的温馨,还是哥嫂新一轮的算计?
但无论如何,这一趟,都必须走了。
在一个晨曦微露的清晨,白色的桑塔纳驶出了京市。
顾荆野沉稳地握着方向盘,苏七月坐在副驾,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风景。
后座上,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对旅程充满期待。
后备箱里,载着家人的牵挂和礼物,也载着苏七月的担忧。
车子驶入熟悉的村庄,苏七月看着窗外的景色,心中感慨。
依稀记得几年前,她出钱给父母盖起了村里第一套气派的红砖大瓦房,当时不知引来多少羡慕的目光。
如今,村子里虽然整体生活水平还不高,但明显有了生气,不少人家都翻新或新建了房子,虽不如她家当初那般扎眼,却也显出一派欣欣向荣。
“妈妈,那就是你说的大槐树吗?好大呀!”苏苏指着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惊呼。
“嗯,妈妈小时候常在下面玩。”苏七月笑着应道,又指给孩子们看路边的石磨、老井,讲述着记忆里的趣事。
顾荆野专注地开着车,听着妻儿的话语,嘴角始终噙着一抹温和的笑意,这种带着家人回归妻子故土的感觉,让他心里充满了踏实而平凡的幸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