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七月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她正愁怎么借助秦朗的人脉,婆婆这边就直接给出了最关键的信息。关键是,秦朗本人就是干这个的。
“妈,我想运点东西。秦朗开的是运输公司?我还真没听荆野说过呢。”
杜念勤笑呵呵地说:“别看那小子整天没个正形,做生意倒是一把好手。他爸好像也挺支持他搞这个。”
“啊……是有点想法。”苏七月心里豁然开朗,“妈,谢谢您。这可帮了我大忙了!具体等我回去再跟您细说!”
挂了电话,苏七月心跳还有些快。
如果能把秦朗这条线打通,那困扰她的最大难题货源补充,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她完全可以借口药材是从京市济安堂总店调拨过来的,通过秦朗的运输公司定期发货到省城分店。至于京市的店药材来源问题,也有了合理的解释。
虽然要付出一些运费,但这点成本相对于药材的利润和开店的安全性来说,压根微不足道。
这样一来,她再也不用担心频繁变出药材会引人怀疑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个方法可行,她未来完全可以将这个模式复制到其他地方去开分店,将济安堂的招牌真正做大做强!
她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蓝图。
之前不得不搁浅的计划,此刻因为这一个意外的消息,柳暗花明,前景无限。
她心里立刻有了决断。
趁着这几天顾荆野不在,先在省城物色合适的店面。
等他回来,就跟他商量找秦朗合作运输的事。
这件事,她必须做,而且一定要做成!
随后的几天,苏七月像是上了发条,往外跑得更勤快了。
开分店不是小事,前期投入巨大,租金、装修、雇人,样样都要钱。
她必须尽快将空间里更多的药材变现,手头越宽裕,心里才越踏实。
同时,她也在暗暗物色着可靠的人选,毕竟店开起来后,需要一个信得过的掌柜和伙计。
日子飞快流逝。
苏七月白天穿梭于省城的各大药材行和可能出租的铺面之间,晚上回到小院照顾孩子、整理资金和思路,虽然辛苦,但目标明确,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
这天,之前帮她买下小院的中介牛世平找到了她,“苏同志,好消息!离您这小院不远,隔一条街,有个铺子正要出手!”
“位置没得说,以前的老东家家里有事关张了。房子有点旧,但格局方正,三层楼呢。就是价格有点高,房主急用钱,开口要三万块。”
苏七月忙让牛世平带她去看房。
果然如他所说,位置极佳,处于相对热闹的街口,虽然门脸旧了些,但三层砖木结构,面积足够大。
房主是个愁眉苦脸的老者,唉声叹气地说儿子不争气,欠了赌债,只好卖祖产救急。
苏七月仔细查看了房屋结构和产权,确认无误后,当下拍板:“三万就三万,这房子我要了。”
她如今日进斗金,三万块虽然是一笔巨款,但还在承受范围内。
牛世平见她如此爽快,眼睛都亮了,更加确信这位主顾非同一般,鞍前马后地帮着办理过户手续,又主动揽下找施工队装修的活儿。
苏七月乐得清闲,预付了装修款,要求尽快保证质量地完工。
有钱能使鬼推磨。
施工队很快进场,叮叮当当干得热火朝天。
苏七月每天都抽空去看看进度,看着破旧的店铺一天天焕然一新,逐渐呈现出她心目中济安堂分店的模样,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店铺装修接近尾声时,苏七月开始着手招聘人手。
除了让牛世平帮忙打听靠谱的人选,她还在店铺门口贴了手写的招聘启事,写明招聘店长一名、店员四名,要求略懂药材、品行端正,面试时间定在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一点。
她把面试安排在上午,下午则雷打不动地继续出去跑业务,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
来面试的人形形色色。
有刚进城的年轻小伙,对药材一知半解;
有附近闲着在家想找点事做的大妈,热情有余但专业不足;
也有几个看起来有些落魄的中年人,眼里带着对工作的渴望。
这天上午,来了一个叫高志谦的年轻人,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旧中山装,但收拾得干干净净,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眼神沉稳冷静。
他递过来的简历让苏七月有些意外。
他曾是下乡知青,返城后通过自学考取了函授的中医药文凭,还在老家的县药材公司做过几年的采购和质检。
苏七月拿起手边几种常见的药材,随意问道:“高同志,你能简单说说这黄芪、当归、党参的主要鉴别要点和常见伪品吗?”
高志谦不慌不忙,拿起药材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条理清晰地回答道:“黄芪以身干、条粗长、质硬而韧、粉性足、味甜者为佳,常见伪品有锦鸡儿根,断面无金井玉栏特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