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尸忆破案局 > 第117章 无声的证言

尸忆破案局 第117章 无声的证言

作者:秋后的银杏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21:00:12

金库密钥案的侦破,展现了犯罪分子利用环境物理特性的极致狡猾。结案报告墨迹未干,滨海市刑侦支队又迎来了一起看似普通,却处处透着诡异的非正常死亡案件。

案发现场是位于老城区“书香雅苑”小区的一套普通住宅。死者是独居的老人,陈伯安,七十岁,退休的中学历史教师。发现他的是定期上门送餐的社区义工。据义工描述,他按响门铃无人应答,用备用钥匙打开门后,发现陈伯安仰面倒在书房的地板上,已经气绝身亡。现场没有打斗痕迹,门窗完好。

初步的现场勘查和法医检验,将死因指向了心脏骤停。陈伯安有多年冠心病史,床头柜里还放着硝酸甘油,似乎这是一起再正常不过的因病猝死。

然而,细心的法医在尸检时,发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细节——在陈伯安的右手食指指尖,发现了一处极其微小的、新鲜的刺伤,伤口周围有轻微的化学灼烧痕迹。经化验,残留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生物碱,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

一个心脏病患者,指尖怎么会沾染如此剧毒?是意外沾染,还是……他杀?

案件性质瞬间变得扑朔迷离。李振带队重新封锁了现场,进行第二轮更加细致的勘查。

书房是典型的学者风格,四壁皆书,收拾得井井有条。陈伯安倒在他的书桌旁,桌上摊开着一本厚重的、皮革封面的古籍,旁边放着老花镜、放大镜和一副白手套。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除了死者指尖那一点不和谐的毒素。

“查清楚那本书,还有他指尖的毒物来源!”李振下令。

技术员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检查那本摊开的古籍。这是一本关于古代巫蛊方术的冷门杂记,纸质泛黄脆弱。在摊开的那一页,恰好记载着一种利用特定植物汁液混合炼制见血封喉毒药的方法。描述中提到的植物特征,与陈伯安指尖检测出的生物碱成分有重合之处。

难道陈伯安是在研究这本书时,不小心被书中某处沾染的古老毒药刺伤了?但这本书经过检测,书页上并没有检测出同类毒物残留。而且,那种复杂的生物碱极不稳定,很难在书页上留存多年。

江雨在接到现场照片和初步报告后,敏锐地注意到了几个矛盾点:一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人,为何会痴迷于研究如此冷门且危险的古代毒药?现场过于整洁,没有任何配制毒药的器皿或原材料。那点毒物,像是被精准地、一次性注入他指尖的。

她建议李振,重点排查几个方向:

1. 陈伯安的社交关系:尤其是近期与他有过接触的人,是否存在矛盾或利益冲突。

2. 那本古籍的来源:它是如何到陈伯安手中的,之前经手过哪些人。

3. 现场所有看似平常的物品:尤其是死者日常接触频繁的东西,进行毒物残留的普筛。

对陈伯安社会关系的调查很快有了发现。陈伯安性格孤僻,但与几位同样退休的老教师、以及本市一位小有名气的古籍收藏家赵汝成交往较多。社区义工反映,案发前两日,赵汝成曾来拜访过陈伯安,两人在书房内交谈了许久,似乎还发生过轻微的争执。

警方立刻传唤了赵汝成。赵汝成承认当天确实去过陈伯安家,是为了商讨共同收购一批流落民间的古籍,因价格问题有些不愉快,但绝对没有加害之心。他声称离开时陈伯安还好好的。

与此同时,对现场物品的毒物筛查有了重大突破!技术员在陈伯安书桌上那副老花镜的左侧镜腿末端,一个极其隐蔽的螺丝接口缝隙里,检测到了微量的、与死者指尖完全一致的生物碱残留!

凶手竟然将毒药涂在了老花镜上!当陈伯安戴上眼镜,习惯性地用右手扶正镜架时,指尖恰好按在了涂有毒药的螺丝接口上,毒物通过微小的刺伤(可能是镜腿上某个被刻意处理出的毛刺)进入体内,引发了急性心脏衰竭!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利用被害人生活习惯和自身疾病的完美谋杀!

目标立刻锁定了赵汝成!只有他具备作案的时机和条件——他熟知陈伯安的研究兴趣(提供了那本毒药古籍作为心理引导),熟悉陈伯安的生活习惯(戴老花镜的方式),并且有充足的作案时间(长时间独处一室)。

然而,面对警方找到的老花镜上的毒物证据,赵汝成却失口否认,声称自己完全不知情,并指责警方诬陷。

审讯陷入了僵局。证据链似乎完整,但缺少最直接的、证明赵汝成亲手下毒的证据。他完全可以声称是别人在他离开后下的毒,或者干脆否认接触过那副眼镜。

就在案件似乎又要陷入“证据确凿却无法定罪”的困境时,江雨将目光投向了那本作为“道具”的古籍。

她让技术员用超高分辨率的专业扫描仪,对古籍的每一页,尤其是书脊和装订线附近,进行极其精细的扫描。

结果,在书脊内侧一个极其隐蔽的褶皱里,扫描仪发现了一枚清晰的、不属于陈伯安的半枚指纹!经过比对,这枚指纹与赵汝成的右手拇指指纹完全吻合!

这个位置,只有在用力翻开书页、并且手指深深嵌入书脊时才会碰到!赵汝成声称自己只是与陈伯安商讨,并未翻阅那本书,这枚指纹成了戳穿他谎言的铁证!

在指纹证据面前,赵汝成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承认,自己与陈伯安因古籍收购产生利益纠纷,陈伯安掌握了他早年参与文物走私的一些把柄并以此要挟。他苦思冥想,设计了这场“毒杀局”。他事先在自己的工作室提取并提纯了那种生物碱(他本人对植物学也有研究),然后利用拜访的机会,趁陈伯安不备,将毒药仔细涂抹在老花镜的螺丝接口上,并故意留下那本记载毒药的古籍,引导调查方向。他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利用陈伯安的自身疾病作为掩护,却没想到,那本他亲手带来的古籍,和死者指尖那一点微小的毒物,最终成了揭露他罪行的无声证言。

案件告破,赵汝成被以故意杀人罪逮捕。陈伯安的书房恢复了寂静,只有那些泛黄的古籍,仿佛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刚刚过去的、由贪婪和精心算计引发的悲剧。

李振站在结案报告前,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个案子没有高科技,没有复杂的社会工程,有的只是对人性的精准把握和对细节的极致利用。它提醒着每一位刑警,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细微之处,而正义的实现,需要的是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的执着与严谨。在罪恶试图用“完美”伪装自己的时候,唯有更极致的细致与更缜密的逻辑,才能将其彻底击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