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馆的温控系统将温度稳在15℃,潮湿的风裹着石腥味掠过仿真东欧溶洞。
钟乳石从洞顶垂下来,尖端挂着透亮的水珠,“嘀嗒”落在石笋上,溅起细小的水花。地下暗河泛着幽蓝微光,河岸边的石灰岩上,藏着“钟乳触发栓”——是用碎钟乳石混火山岩铸的,表面裹着层青苔,只有水珠顺着青苔滑落,才会显露出银白的铸痕。
王文娟的直播镜头架在半溶的钟乳石上,镜头外裹着防雾罩,罩边缠了圈溶洞娃编的石钟乳绳,串着三颗打磨过的水晶石。
她刚把镜头对准石笋旁泛银白的铸痕,在线人数瞬间冲破248亿。
弹幕里“YX一百一十一连胜冲”的字样,混着“水珠好逼真”的惊叹,像潮水似的涌来。
“文神,触发栓得等水珠冲开青苔才看得见。”王文娟擦了擦镜头上的水雾,指尖沾了层薄湿。
储俊文走过来,递上一块干布——是溶洞娃用岩棉织的,边缘还绣着小蝙蝠。
“别靠暗河太近,诸葛隽羽说河底有暗流,会带起石屑迷眼。”他帮王文娟把滑到肩后的直播线理好,指腹擦过她微凉的肩头,“镜头再往西南移点,能拍到机械蝙蝠掠过的痕迹,那下面有两个触发栓。”
王文娟耳尖微热,接过干布擦镜头,声音轻得像溶洞里的回音:“刚收到分析表,对手的石矛尾缠了蝙蝠毛,还浸过溶洞水,借暗河气流能多绕三分之一圈。”
储俊文接过分析表,目光扫过“钟乳石反弹阵”的红圈,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个岩缝小盒——里面装着溶洞娃烤的岩耳干,“嚼着能生津,你含两片,免得等下说话口干。”
董立杰蹲在石灰岩上,正往平底锅上抹防石屑涂层。
锅面新换的“溶洞破石层”泛着暗灰,嵌着一千一百八十片带防滑纹的钢齿,通电后像极了钟乳石的尖棱。
他往掌心挤了点刘怡萱递的防湿膏,膏体里掺了溶洞蜜,搓开有淡淡的甜香。
“这溶洞太绕了,刚才试锅差点撞在石笋上。”董立杰小声嘀咕,心里有点发紧——暗河的气流忽强忽弱,怕预判不准矛的轨迹。
刘怡萱蹲在他旁边,帮他拨掉锅沿的石屑:“别慌,我测了气流数据,每1.6秒变向一次,补偿系数我调好了。”
她往98K的枪管上缠三层防湿布,布面印着细蝙蝠纹,是和溶洞娃一起挑的。
瞄准镜切换成“气流补偿 钟乳热成像”模式,镜面上能清晰看见石笋旁淡蓝的触发栓红点。
“刚测了五十八组数据,石矛受气流影响会多偏2.5米,我调了一百零二倍补偿。”刘怡萱从战术袋里摸出个岩棉护腕,帮董立杰套上,“孩子们说这护腕能防石屑钻进袖口。”
董立杰趁她低头检查枪栓,悄悄往她口袋里塞了袋溶洞蜜饯:“青训队用暗河水煮的,甜得很,等下打起来饿了吃。”
刘怡萱回头拍了下他手背,没把蜜饯还回去,只是从口袋里摸出片干岩耳,别在他的战术袋上:“李文昊在暗河对岸笑你呢,说你刚才试锅时,差点踩进暗流区。”
李文昊往战术服外缝了层“石灰岩 暗河色布”复合布,往石笋后一贴,瞬间和溶洞融成了一体。
他拽出加热呼吸管,含进嘴里前先试了温度——上次在高原呛冷风的疼还记着,这次管子的暖意刚好,不会凉着喉咙。
“左十二石笋下的触发栓装好了,等他们追蝙蝠就炸!”对手的声音顺着暗河传来,带着点东欧口音。
李文昊嘴角勾笑,储俊文早让他撒了“荧光钟乳粉”,触发栓一动,粉就会亮淡蓝,像撒了层碎星。
转播席上,豆子魏豪扯了扯衣领,潮湿的空气让他有点闷,脖子上挂的溶洞娃送的水晶石项链晃来晃去。
“各位观众!溶洞战队的‘钟乳反弹战术’去年零封二十七队!他们的石矛能借钟乳石反弹三次,上次南美队三分钟被扎穿护腿的有三十四人!”
麻艺潇指尖飞快划数据板,屏幕上的气流曲线跳得厉害:“豆子哥,关键数据来了!对手蝙蝠雪橇速度37倍于YX,但在石笋密集区减速率达28%;钟乳雾持续2分15秒,前80秒能见度不足0.8米,刘怡萱的瞄准镜‘石屑过滤’能提升60%能见度!”
运输机模型顶着“人工水珠”掠过溶洞,水珠砸在钟乳石上“叮叮”响,顺着石笋滑进暗河,激起细小的涟漪。
溶洞战队的降落伞像一群黑蝙蝠,扎向暗河对岸的石缝——首领伊万握着双石矛站在最前面。
矛杆是百年石灰岩做的,上面刻着溶洞图腾;矛尾缠的蝙蝠毛,是他父亲临终前给的,毛梢还沾着当年的溶洞水;矛尖嵌的黑曜石,是他在暗河底捞的,边缘被水流磨得发亮。
“蝙蝠队冲前面!把他们引到钟乳反弹区!”伊万对着耳麦低吼,指节捏得发白。
祖父的话在耳边响:“溶洞的气流只帮懂它的人,YX不懂暗河的脾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