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的一大家子人,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野外的摘草莓。这里的野草莓长得十分茂盛,红彤彤的果实挂满了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家人们纷纷动手采摘起来,男女老少都沉浸在这欢乐的氛围中。他们不再像在将军府里那样金尊玉贵、矜持拘束,而是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孩子们在草莓丛中嬉戏打闹,笑声回荡在空气中。大人们则一边采摘,一边品尝着那甜美的野草莓,嘴里不时发出满足的赞叹声。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仿佛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压力。他们相互分享着彼此的收获,互相调侃着,气氛十分融洽。
在这一刻,贾家的人们展现出了最真实、最淳朴的一面,没有了身份的束缚,没有了礼教的约束,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彼此的关爱。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他们身上,为这欢笑的场景添上一抹温馨。小孩子们脸蛋上沾满了草莓汁,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追逐嬉戏间,不时捡起最大最红的草莓往嘴里塞,汁水四溢,满足得小脸蛋都皱了起来。
大人们也放下了平日的拘谨,相互打趣,分享着各自发现的“宝藏”草莓,笑声与鸟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悠扬的田园乐章。野草莓摘得够多,大家又转移了阵地,在一片枝繁叶茂的树林里,灌木丛中,又发现了新的吃食儿——唐棣。
王赛凤在给孩子们科普:唐棣,又作“棠棣”,古名“枎栘”、“红栒子”。果甜多汁,可鲜食或制果酱及酿酒。树皮可入药,嫩叶可做茶饮。
在夏日的微风中,唐棣的叶子绿得格外深沉而富有质感,硬挺的叶片在阳光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与常见的山杨树相比,这些叶子显得更为狭长,仿佛是自然的精心雕琢,每一片都独具匠心。
在这片绿色的海洋中,红色和深紫色的浆果犹如宝石般点缀其间,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出诱人的光彩,为这片静谧的灌木林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活力。
王赛凤一边摘唐棣,一边想着将它们酿成果酒,那是多么的美味。王赛凤的手指轻巧地在枝叶间跳跃,每触碰一颗唐棣,就仿佛唤醒了一个沉睡的甜梦。她轻轻捏住那饱满圆润的果实,指尖传来丝丝凉意与果实特有的柔韧感,宛如握着夏日清晨最晶莹的露珠。
阳光透过叶缝,为这颗即将成为佳酿的果实镀上了一层淡淡金辉,她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已经预见了几个月后,那醇香四溢、色泽诱人的唐棣果酒,在阳光下轻轻摇曳,散发出令人沉醉的芬芳。
贾连胜笑呵呵地陪着儿女们采摘着唐棣,从脑海中寻出唐棣诗词,背给孩子们听:“棠棣黄花发,忘忧碧叶齐。人闲微病酒,燕重远兼泥。混沌何由凿,青冥未有梯。高阳旧徒侣,时复一相携。李商隐《寄罗劭兴》。”
王赛凤想了想,也说道:“可怜五马风流地,暂辍金貂侍从才。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崤陵路静寒无雨,洛水桥长昼起雷。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这是刘禹锡的《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
贾鲁渝说:“我也来凑个热闹:清风阊阖至,轩盖承明归。云月爱秋景,林堂开夜扉。何言兼济日,尚与宴私违。兴逐蒹葭变,文因棠棣飞。人伦用忠孝,帝德已光辉。赠弟今为贵,方知陆氏微。这是张九龄《和苏侍郎小园夕霁寄诸弟》。”
巧姐自是不甘示弱,苏轼的《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
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
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
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抚。
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
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
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
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
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
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大家诗词唱和,欢声笑语在林间回荡,感染了林中每一片叶子,每一个果实。
贾家一家人,沉醉于这大自然的馈赠,他们欢声笑语,在这宁静的上午,在这美丽的山野,谱写了一曲幸福与欢乐的田园曲。
在这充满欢笑的日子里,贾家的人们与大自然更加亲近,更加珍惜每一个与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他们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林之间,让这宁静的夏日午后更加温馨、和谐。
欢声笑语中,时间似乎过得更快,但人们并不感到疲惫,反而更加精神焕发。贾家的人们在这快乐中沉浸,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他们欢声笑语,歌唱着生活的美好,赞美着大自然的馈赠。
回到庄子上,把采回来的野草莓棠棣,送到厨房里,自是各自回屋,丫鬟们伺候着洗漱更衣,再出来的时候,一桌田园风味农家美食摆得满满当当。忙活了一上午,贾家人一个个的饥肠辘辘,只等一家之主贾鲁渝一动筷,大家都开动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